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51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51.
为了解广东省蛭态轮虫物种多样性,采集广东省不同水陆生境样品98份,记录蛭态轮虫3目4科12属66种(含亚种).陆生环境中鉴定出蛭态轮虫56种,其中苔藓生境42种、落叶生境40种、地衣生境12种,水生生境蛭态轮虫15种,陆生生境的蛭态轮虫种类明显多于水生生境蛭态轮虫.为验证形态鉴定的准确性,获取蛭态轮虫COⅠ基因序列4属16种37条,种间遗传距离8.59%~23.17%,其中楔足盘网轮虫(Adineta cuneata)和迅捷旋轮虫(Philodina rapida)的COⅠ基因序列为全球首次报道.COI基因序列中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的总含量(71.2%)远大于鸟嘌呤(G)与胞嘧啶(C)(28.8%)的含量.系统发育树的聚类结果与形态学物种鉴定结果一致;同属形态相近的物种,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研究结果表明,形态学鉴定与DNA条形码技术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蛭态轮虫种类鉴定的准确性和探究蛭态轮虫各属的发育地位,促进蛭态轮虫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52.
构造人工湿地整体指标评价体系,采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初值,并结合Delphi专家咨询法和神经网络BP算法计算权重调整值,利用整体调整系数对人工湿地资源价值进行调整计算。以沈阳市马官桥人工湿地为例,计算出整体调整系数为1.2945,表明调整前的资源价值计算结果偏低;调整后资源价值为20453.98万元,比调整前增加4664.3万元,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3.
浮床种植观赏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选择风车草、彩叶草和茉莉等观赏性植物对富营养化鱼塘水进行漂浮种植试验,观察植物的生长适应情况,评价供试植物对水样中COD、N、P等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风车草和彩叶草可以正常生长,但茉莉的生长适应能力较差;3种植物对富营养化水样均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其中风车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介绍湖南省益阳县泥江口、浙江省安仁石煤电厂和湖北省钻探岩石煤矿井周围80km评价区内集体剂量估算结果,同时介绍了五省碳化砖所致的集体剂量。剂量估算结果表明:钻探岩石煤矿井、泥江口和安仁石煤电厂周围80km评价区年附加集体剂量分别为1.7人·mSv、1.9人·mSv和1.4人·mSv;五省25年生产碳化砖在50年居住期所致的集体剂量为1.6×105人·Sv。  相似文献   
55.
通过排除光抑制、营养限制因素试验,研究水杨梅对斜生栅藻和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叶绿素a的影响,并考察水杨梅对水中氮磷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水杨梅持续释放化感物质,在高藻密度条件下,对两种藻类的抑制率可达60%以上,同时能有效地降低水中的总氮、总磷。在试验周期内,覆盖组对共培藻类斜生栅藻水中总氮、总磷去除率超过83%和35%,对共培藻类铜绿微囊藻水中总氮、总磷去除率达到60%、40%以上,表明水杨梅对藻类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促进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可作为抑藻浮岛植物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6.
在宜昌环境总体规划(2013-2030)得到市人大批复实施的背景下,为共享环境总体规划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与资源开发红线("三条红线")、为满足提供规划实施与评估有效途径的实际需求,在市信息办及环保局现有业务信息系统现状评价基础上,综合运用GIS、海量空间数据管理、SOA架构、瓦片地图分发、移动GIS等技术,设计开发了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V1.0),实现了"三条红线"等相关数据成果的地图展示、查询等精确管理分析以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57.
为提高社会救援力量参与救灾的效率,针对社会力量参与灾后救援的派遣问题,提出最优化派遣模型及其求解算法。根据“量力而行、就近就便”等原则,综合考虑社会力量的救援技能掌握程度和灾区的救援需求情况,将最大化救援效益作为目标函数,以抵达灾区时间和救灾经济成本作为约束条件建立模型;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根据模型改进Metropolis接受准则,并利用牛顿冷却定律优化温度衰减函数,提高模型收敛至全局最优的概率。结果表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约束条件可以得出不同的最佳派遣方案,以满足灾区救援需求。提出的派遣模型和求解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58.
考察了市售ZSM-5沸石分子筛的碱改性及其吸附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Cu2+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碱改性可有效提高材料吸附容量,经0.40 mol/L氢氧化钠碱改性效果最好。以碱改性分子筛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过程,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假二阶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极限吸附容量达40.49 mg/g。考察投加量、干扰离子等影响因素对碱改性分子筛吸附去除Cu2+离子的影响,对于初始浓度50 mg/L的Cu2+离子,改性材料投加量为0.4~2.4 g/L时,吸附去除率随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投加量大于1.6 g/L时,对铜离子去除率均在97%以上。当干扰离子Na+、K+、Mg2+、Pb2+与Cu2+离子共存时,Pb2+的干扰影响最大,去除率由不加干扰离子时的98.3%下降至56.5%。此外,采用BET和XRD手段对改性前后的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对改性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9.
范秀磊  邹晔锋  刘加强  李莹  刘强  侯俊 《环境科学》2021,42(4):1901-1912
近年来,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作为一类新型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而备受关注.与典型微塑料(PVC、PP、PE和PS)相比,轮胎磨损微粒(tire wear particles,TWP)在组成成分、添加剂种类和理化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为深入比较TWP与典型MPs对有机污染物吸附-解吸行为的不同.以TWP和PVC微粒为目标MPs,土霉素(OTC)和磺胺甲唑(SMZ)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TWP及PVC微粒老化前后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解吸特性,这对正确认识MPs潜在的水环境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TWP及PVC在紫外线老化过程中,均表现为颗粒表面出现裂纹、凹坑和凸起,比表面积增大,含氧官能团强度增加,亲水性增强等现象.老化前后TWP及PVC的吸附模式均表现为表面吸附和液膜扩散两个阶段,其中TWP对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性较好,属于多层吸附;而PVC对Langmuir模型的拟合性较好,属于单层吸附.TWP对SMZ和OTC的载体能力均强于PVC,其中新制TWP与PVC对OTC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到5.14 mg·g-1和1.38 mg·g-1;而老化后TWP和PVC对OTC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增加至5.82 mg·g-1和2.13 mg·g-1,要大于老化前.解吸实验中,老化后TWP及PVC对抗生素的解吸量均高于老化前,而解吸率却随之降低.在同种解吸液中,老化前后TWP对抗生素的解吸量均高于PVC.而在模拟肠液环境下老化前后TWP及PVC对抗生素的解吸量均要高于在超纯水环境下.  相似文献   
60.
作为不可降解塑料的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在不同的领域中被广泛使用.与不可降解塑料相比,环境中的可降解塑料可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微塑料.为了探明可降解微塑料的老化过程及其与共存污染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展了原始和老化的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对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Z)和阿莫西林(amoxicillin,AMX)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并与聚乙烯(polyethylene,PE)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原始的PLA和PE具有光滑的表面和疏水性的特征.经热活化过硫酸钾老化后,PLA和PE的粒径变小,表面产生大量的凹坑、裂缝和孔隙,比表面积增大,含氧官能团强度增加,亲水性增强.②抗生素在PLA和PE上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原始和老化的PLA、PE的主要吸附方式为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③老化后PLA和PE的吸附能力增强,老化PLA对SMZ的最大吸附量为14.7 mg/g,约是原始PLA(1.63 mg/g)的9.02倍,老化PE对SMZ的最大吸附量为5.20 mg/g,是原始PE(1.73 mg/g)的3.01倍,且老化PLA对抗生素的最大吸附量大于PE.④老化后的PLA和PE对抗生素的解吸量和解吸率降低,但原始和老化PLA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均高于PE.研究显示,PLA相对于PE对共存污染物有更强的载体作用,且在生物体中PLA比PE更容易释放出抗生素,从而可能给生物体的生命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