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89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1 毫秒
91.
零价铁还原和过硫酸盐氧化联合降解水中硝基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世迎  杨鑫  梁婷  马楠  王平 《环境化学》2012,31(5):682-686
将零价铁(Fe0)的还原和过硫酸盐(persulfate,PS)的高级氧化技术结合用于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硝基苯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Fe0在常温常压下可将硝基苯还原生成苯胺,随着Fe0投加量的增加,硝基苯还原为苯胺的速率逐渐增大.PS本身对硝基苯氧化作用不明显,但在Fe0与PS二者联合体系中,硝基苯和苯胺同时被去除,而且随着PS投加量的增加二者被去除的速度也随之增加.在Fe0还原和PS氧化联合处理硝基苯的体系中可能存在两个过程,一是Fe0还原硝基苯产生苯胺和二价铁离子Fe2+,二是Fe2+催化PS产生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将苯胺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92.
为研究三元复合调理剂(石灰石+硅藻土+硫酸铁,LDF)对稻田土壤Cd和As赋存形态及水稻糙米Cd和As累积的影响,开展水稻盆栽试验.LDF按质量比设置7个施用水平(0、0.5、1.0、2.0、4.0、8.0和16.0 g·kg-1),种植2种水稻(黄华占和T优272).结果表明:①施用LDF分别提高黄华占和T优272根际土壤pH 0.01~0.42和0.11~0.54单位,降低土壤交换态Cd含量11.1%~61.1%和26.5%~52.9%,同时降低土壤交换态As含量8.2%~60.0%和5.6%~49.9%;②施用LDF能促进Cd、As向难溶态的转变,尽管2种水稻根际变化趋势不一致,但都可降低土壤Cd的酸可提取态占比,而增大铁锰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占比,同时可降低As的交换态占比,而增大钙结合态占比;③LDF的施用能降低根表铁膜中Cd、As和Fe含量而增大Mn含量,Mn的最大增幅可达124.2%;④LDF施用下2种水稻糙米中Cd含量最大降低64.6%和65.9%,总As含量最大降低37.0%和42.5%,对无机As含量影响不显著.LDF施用量在2~16 g·kg-1水平时,T优272糙米中Cd和无机As含量同时低于0.2 mg·kg-1,而黄华占仅在16 g·kg-1水平时,糙米中Cd和无机As含量同时低于0.2 mg·kg-1.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可根据土壤Cd和As污染程度和水稻品种确定LDF施用量.  相似文献   
93.
长江口未来环境演变的若干影响因子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三峡水库建成、南水北调逐步实施和沿江抽水加剧将使下一世纪长江入海水沙特征发生重大变化;长江口相对海面在未来100年中将上升1m左右;全球气温上升将使本区夏季降水增多、台风频率增大。下世纪在这些因素影响下:(1)长江口海岸工程需增加投入约相当于现有工程量的1/2,方能维持现有的安全系数;(2)潮滩湿地将动态损失相当于现有面积的50%以上;(3)冲刷岸段将增多,淤涨岸段将减少;(4)洪涝威胁将明显加重,需将抽排水能力提高4~5倍;(5)因海面上升引起的特枯季节灾害性海(咸)水入侵则可望通过三峡水库的调节功能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94.
煤矸石是煤炭工业生产和加工利用过程中特有的固体废弃物。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煤炭开采节奏的加快,一方面将煤矸石作为一种固体废弃物直接排放,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将煤矸石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使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变煤炭开采所造成的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广泛深入的研究和重视。  相似文献   
95.
汽爆预处理对互花米草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互花米草厌氧发酵过程存在的结构抑制问题,采用高速汽爆设备,在1.5,2.0,3.0MPa条件下分别对其进行蒸汽爆破预处理试验,并采用揉搓处理作为对照.厌氧发酵试验结果表明,随汽爆压力的增加,累积产气率呈下降趋势,1.5,2.0,3.0MPa处理原料的单位挥发性固体(VS)累积产气量分别为293.6,176.1,145.4mL/g,对照为238.7mL/g.经2.0,3.0MPa处理的原料在发酵过程中存在酸积累现象,挥发性有机酸(VFA)中乙酸最高达10599.42mg/L,丙酸浓度高于1000mg/L,这是导致这2组原料累积产气量低于对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
位于四川重庆市南桐矿区的东林煤矿矸石山于1964年正式使用,开始以堆放白矸石为主,1965年起堆放混合矸石,该矸石山于1966年开始自燃起火,老矸石堆1979年基本燃尽。新矸石堆与老矸石堆紧邻,1982年发现火点后,该矿采用水浇法对矸山石进行灭火,即采用移动水管冲浇矸石山,试图降低矸石山内部温度及利用水的冲力减少矸石间的孔隙率、隔绝空气。然而实际情况是矸石自燃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有加剧趋势。1984年矸石山表层出现火堆、火苗和大量青烟,1986  相似文献   
97.
ICAR-BF组合工艺处理猪粪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效容积为18L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AR)和7.5L的生物滤池(BF)组合工艺处理猪粪废水,首先通过实验确定ICAR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并使BF挂膜成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组合工艺处理猪粪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33±2℃I、CAR水力停留时间为6h、进水COD浓度为7000~8000mg/L时,组合工艺运行稳定;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在95%和93%左右,悬浮固体(SS)去除率在99%以上,是适于养殖场废水处理的一项新工艺。  相似文献   
98.
为了解淤泥质潮间带沉积物粒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于2005 年9 月、2006 年9 月在长江口崇明东滩进行了沉积物取样分析及相关的水动力观测和盐沼植物粘附悬沙的实验.结果表明,潮间带沉积物呈自海向陆(表层样)和自下向上(柱状样)变细的趋势,一般光滩沉积物粒径>50µm,盐沼上部沉积物粒径<25µm;沿岸方向上,茂密盐沼的沉积物较之稀疏盐沼细;盐沼中的流速和波高较之相邻光滩减少50%以上;植物粘附悬沙干重达39~369g/m2.对上述沉积物空间变化格局的形成机制分析认为,在光滩上主要是由于底床摩擦导致的水动力向岸衰减,在盐沼中则是植物和底床共同摩擦导致的水动力减弱以及植物茎叶对细颗粒悬沙的粘附.人类活动在改变盐沼植物特征的同时也会改变沉积物粒径的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99.
添加猪粪对凤眼莲中温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中温批式厌氧消化实验研究了添加猪粪对凤眼莲(Erichhorniacrassipes Solm.) 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考察了发酵过程中pH 值、VFAs、产气情况、TS、VS、TOC、固形物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添加猪粪对凤眼莲发酵产气有促进作用,凤眼莲+猪粪的处理中VS 产气量达351.14mL/g,较凤眼莲、猪粪单一处理分别提高33.80%和420.05%.各处理间pH 值、VFAs 和TOC 分解率差异不大;TS 和VS 的数据表明,添加猪粪可以促进凤眼莲中物质的分解,固形物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一步证实添加猪粪有利于凤眼莲固形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100.
长江有机碳通量的季节变化及三峡工程对其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6月~2005年7月在长江口每月采集表层水样,测定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结果表明,DOC和POC平均浓度分别为1.59±0.21和0.91±0.42mg/L,其中枯季的DOC浓度较洪季高,而POC则呈相反趋势.POC浓度与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TSM)浓度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在TSM中的POC%随着TSM浓度的增加而减小.2003,2004年长江的DOC通量分别为1.32×106t和1.20×106t,POC通量分别为2.69×106t和1.63×106t,约76%的总有机碳在洪季输送入海,组成以颗粒态为主.2003~2004年间POC通量急剧减少,DOC通量与POC通量的比值迅速增大,可能与三峡水库对颗粒物的拦蓄、改造及富营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