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随着环境砷污染日趋严重和不断地传播使得人类健康处于高风险之中,修复治理环境中的砷污染刻不容缓。将As(Ⅲ)氧化为As(Ⅴ)是治理砷污染的关键步骤,因此寻找一种经济且绿色的氧化技术成为了研究热点,而微生物氧化As(Ⅲ)被认为是治理砷污染一种绿色经济可行的方法。从湖南锡矿山矿区含砷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砷氧化菌,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了鉴定;研究了其对As(Ⅲ)的抗性,不同As(Ⅲ)浓度下的生长特征曲线,不同pH条件下As(Ⅲ)的氧化性能,生长曲线及其氧化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将其命名为Pseudomonas sp.AO-1(简称:AO-1),其对As(Ⅲ)的抗性达2 000 mg·L-1,具有较高的抗性;当As(Ⅲ)质量浓度高于100 mg·L-1时,菌株AO-1的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其进入对数增殖期的时间延后,稳定期较短,衰亡期提前;pH对菌株AO-1的生长及As(Ⅲ)氧化率有显著的影响,其最适生长pH为7;当pH为3-8时,菌株AO-1氧化As(Ⅲ)的氧化率随pH的升高先提高后减小,pH为7...  相似文献   
32.
Cr(Ⅵ)污染的防治与修复问题一直受到广大学者的高度关注,常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去除Cr(Ⅵ)的经济性较差,易造成二次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可将有毒的Cr(Ⅵ)还原为相对无毒的Cr(Ⅲ),是一种环保高效的修复技术。综述了Cr(Ⅵ)污染的来源及危害,介绍了目前所分离的Cr(Ⅵ)还原菌株及其修复Cr(Ⅵ)的影响因素,概述了国内外微生物修复Cr(Ⅵ)污染的研究进展,旨在为Cr(Ⅵ)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通过室内微宇宙实验系统研究了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和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生物扰动作用下河口沉积物中荧蒽的去除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天津厚蟹扰动组中荧蒽的去除率显著高于沙蚕扰动组(P=0.05)和对照组(P=0.003),其中对表层(0~2 cm)和中层(3~5 cm)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虽然各实验组表层沉积物中荧蒽的去除率均超过50%,但扰动组的去除更快,在36 d时就达最高去除率68%;双齿围沙蚕扰动组底层沉积物中荧蒽的去除率高于厚蟹扰动组和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荧蒽易去除,厚蟹生物扰动对荧蒽去除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距离表层5cm以下的沉积物中荧蒽的持久性增强,但生物扰动作用可促进其去除。  相似文献   
34.
35.
太原市叶面尘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量金属污染普遍存在于城市环境的各个区域,了解城市痕量重金属污染现状,对污染控制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太原市叶面尘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太原市5个不同功能区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 Thunb.)叶面尘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测定了As、Cd、Cr、Pb、Zn、Cu的含量,通过地积累指数法和Hankanson潜在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金属的儿童致癌和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太原市居民区冬青卫矛叶面滞尘量最高为47.18 mg·g-1,文教区最低为11.92 mg·g-1,其中,Cd、Cr和Zn为叶面尘的主要污染物,平均含量分别为土壤背景值的8.00、2.69和2.04倍.地积累指数和生态风险因子分析表明,Cd是叶面尘中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其生态风险贡献率在不同功能区的叶面尘中占比为78.47%~87.19%.非致癌风险评价表明,Cr、Cd和As的风险均小于1.0,非致癌总风险值在不同功能区的叶面尘中为1.03~1.77,均超过了阈值1.0,表明对儿童健康存在一定的风险.而儿童致癌风险评价表明,Cr、Cd和As无致癌风险.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叶面尘中重金属的来源为煤燃烧、交通排放和金属冶炼.  相似文献   
36.
颤蚓污泥减容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批沉降实验考察了颤蚓对一系列来源不同、性质不同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颤蚓污泥减容效果显著.对活性污泥的主要性质指标进行Pearson偏相关分析后.发现污泥本身的污泥沉降比(SV,亦称30min沉降率)和半沉降时间t50是影响颤蚓污泥减容作用的重要因素,而并非污泥浓度TSS和SVI.其中,SV分别与颤蚓作用60min后的污泥减容率η(SV60)及污泥半沉降时间的减少率η(t50)之间显著相关.另外,在污泥性质相同的情况下,颤蚓污泥容积比也是影响颤蚓污泥减容效果的重要因素,单位容积下颤蚓投加量越大,污泥减容率会越高.  相似文献   
3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外国政府及世行贷款等项目,引进了国际上较先进的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理念和技术.经过10多年的努力,以PLC构成的集散监控系统已成为水处理自动化的主流.经验证明,这样的控制系统对水处理工业来说是安全、可靠和经济适用的.随着PLC技术性能的不断提升,向来以采用DCS系统为主的化工、冶金行业也在争论是采用DCS或是DCS与PLC的混合系统,还是全PLC系统的问题.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概念向自动化领域的不断渗透,现场总线技术成为当今世界自动化领域的新起点.面对现场总线技术的崛起,有8种总线成为IEC现行的现场总线技术标准,人们所期望的由一种现场总线一统天下的局面并未发生.IEC61158将最终选择权推给了用户,如何应用现场总线成为从事水处理自动化工作的技术人员正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8.
结合齐市南效污水处理厂的生产运行实例,简要介绍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中的过程监控及应用及当前阶段自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对煤炭脱硫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广泛应用于湿法冶金和煤炭脱硫。不同的实验条件对煤炭脱硫效率的影响很大。以QXS菌株为实验对象,分别考查了处理时间、初始pH、煤样粒度、煤浆质量分数等因素对煤炭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时间达到10d后,全硫脱除率达到65%且不再继续增加;初始pH的影响符合钟罩形曲线,最佳pH条件为2.0左右;伴随煤样粒度和煤浆质量分数的增加,脱硫的效果均呈现减弱趋势。此外,对具有不同Fe2 氧化能力的菌株的脱硫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脱硫效率与Fe2 氧化能力呈正相关。采用QXS菌株,煤浆质量分数为20%,煤样粒度为200目(<0.074mm),初始pH为2.0,温度30℃,摇床转速为175r/min,接种量为1010~1011·g-1时,10d后煤炭的全硫脱除效率可达65.1%。  相似文献   
40.
论地缘能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宇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1):2572-2584
权力与空间是透视与解析能源地缘政治、能源安全、国际能源合作与全球能源治理等问题的重要视角。从能源的基本地理属性出发,探讨能源的地缘政治属性,提出地缘能权的概念,阐述地缘能权的基本理论内涵,并借鉴经典地理学理论,提出地缘能权研究的地理学框架。研究认为:资源控制权、贸易控制权、技术控制权和资本控制权是最核心的四种能源权力。其中,资源控制权与贸易控制权是传统能源地缘政治的核心,技术控制权和资本控制权是新时代能源权力关注的新焦点,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全球能源治理等因素拓展了地缘能权的外延。从地理学的视角对地缘能权进行研究,其基本范式离不开能源地理的分布规律研究,能源权力从地点空间向流空间的转向研究,能源行为体的相互关系与全球能源治理研究以及面向国家能源安全的决策服务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