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大型UASB处理阿维菌素废水厌氧污泥颗粒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大型UASB反应器处理阿维菌素废水,接种好氧絮状污泥,经过189 d运行,成功实现了厌氧污泥颗粒化.通过调节反应器进水水质控制进水中阿维菌素浓度和长时间培养驯化,阿维菌素对厌氧消化的抑制影响基本消除.UASB反应器进水pH值4~5、COD 8890~12 100 mg/L、容积负荷达到10.5 kg COD/m3·d,COD去除率稳定在85%以上,出水COD为1308~1670 mg/L.  相似文献   
22.
降解-示踪质粒的构建及性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物强化中采用报告基因技术对降解质粒进行标记,可实现对基因工程菌和降解基因的原位监测。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和阿特拉津脱氯水解酶基因(atzA)重组,构建降解-示踪功能质粒,实现对阿特拉津降解质粒的示踪标记,并对转化获得的基因工程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及阿特拉津降解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将gfp和atzA基因克隆至质粒载体pUC18所获得的重组质粒,经检测含有atzA基因,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并可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携带重组质粒的基因工程菌具有阿特拉津降解活性;且在活性污泥中产生绿色荧光现象,可通过原位观察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23.
铁炭内电解预处理阿维菌素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铁炭内电解预处理阿维菌素废水,当原水pH为3.7、COD为31600mg/L、AVM含量为204μg/L时,最佳工艺条件为铁炭比1:1、停留时间30min、混凝pH8-9时,废水COD和AVM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9.5%和68.5%,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4.
两种常用阳离子染料O_3氧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两种常用阳离子染料—半菁类的阳离子桃红FG和二氮半菁类的阳离子艳蓝RL在水溶液和染色废水中的O_3氧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脱色率可达99%以上;就脱色而言,在水溶液中的臭氧氧化指数分别为2.67和2.85,其废水的COD_(Cr)去除率与废水水质有关,COD_(Cr)去除率范围为15~40%。  相似文献   
25.
2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维菌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阿维菌素含量的方法.采用甲醇-水(88:12)作流动相,Spherisorb C18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测定.阿维菌素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系数r=0.9948,线性范围为0.025mg·mL-1~0.100mg·mL-1;样品多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7%;平均回收率为99.5%.本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27.
UASB处理阿维菌素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 UASB反应器处理阿维菌素废水试验运行结果表明 :通过控制进水中 AVM浓度和对厌氧污泥有效的培养驯化 ,AVM的基质抑制影响基本消除 ;当进水 COD为 6 0 0 0~ 6 5 0 0 mg/ L时 ,出水 COD为 82 0~ 90 0 mg/ L ,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 9.5~ 10 .5 h,容积负荷达到 14~ 15 kg COD/ (m3· d) ,COD去除率达以 86 .1%  相似文献   
28.
阿维菌素废水工业化UASB颗粒污泥产甲烷菌群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产甲烷菌群是厌氧颗粒污泥的重要功能菌群,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阿维菌素废水处理工业化UASB颗粒污泥产甲烷菌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形成阶段(不同粒径)颗粒污泥表面和内部剖面,一般产甲烷菌(methanogens)、产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ales)和产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les)的分布形态相同,但相对丰度存在差异.颗粒污泥内部剖面产甲烷菌群相对丰度大于表面;产甲烷杆菌相对丰度大于产甲烷八叠球菌;颗粒污泥表面和内部剖面产甲烷菌群相对丰度范围为(25.50±8.63)%~(48.67±8.87)%;1.0~2.0 mm粒径颗粒污泥产甲烷菌群相对丰度最大,内部剖面和表面一般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分别为(47.08±8.26)%和(48.67±8.87)%.废水阿维菌素残留可能对产甲烷菌群具有抑制作用.不同粒径颗粒污泥最大比产甲烷活性范围为1.311~1.562 g/(g.d),变化趋势与COD去除率变化趋势相同,而且与产甲烷菌群相对丰度变化趋势一致,表明颗粒污泥生物活性与产甲烷菌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9.
两相厌氧工艺处理含硫酸盐有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采用硫酸盐还原-生物脱除硫化物-甲烷化的方法,考察了酸相反应器的运行效果,以及系统的操作条件和运行情况等。结果表明:①以拉西瓷环为填料的厌氧滤地作为酸相反应器,容积负荷可达5kg/(m3·d),去除率为80%;②在脱硫化物反应器中,硫化物去除率大于90%,其中95%的硫化物转化为S0;③甲烷相反应器COD容积负荷可达15.8kg/(m3·d),COD去除率为83.3%。整体工艺COD去除率为87.6%,去除率为99.4%-100%。  相似文献   
30.
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反应器在常温下处理小区生活污水,接种颗粒污泥。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 411~560 mg/L,反应器容积负荷可达到3 kg COD/(m3·d),水力停留时间4 h,上升流速8 m/h,COD去除率可达到85%以上,出水COD为67~88 mg/L。并对EGSB反应器的结构及运行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使其适宜于在常温下处理生活污水及其他低浓度有机废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