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77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尿素水溶液吸收SO2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尿素水溶液吸收SO2能力的机理研究发现,尿素水溶液在常温下(〈60℃)对SO2的吸收主要是物理吸收,而化学吸收受到尿素水解速率的控制,达到平衡后,其吸收效率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152.
应用基于CIS AreView的AnnAGNPS模型,进行了宁波市章溪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异研究。结合航片解译,利用ArcGIS9.0、TOPAZ模块等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空间数据库;结合现场资料、相关文献收集,并利用模型参数的CIS提取技术,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属性数据库。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各子流域吸附态氮空间分异较大,溶解态磷的空间分异最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和果园相比农田非点源污染负荷小,不同土壤类型中,水稻土比黄壤和红壤的污染负荷大;在时间分布上,非点源污染负荷主要集中在汛期,超过全年的55%,枯水期低于全年的4%。  相似文献   
153.
沱江流域农村径流污染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分析了沱江流域农村径流的污染因素和农村径流对沱江的影响,并提出了防治径流污染的措施,通过两年逐月沱江监测数据表明,雨季沱江受到农村径流污染。根据分析,降雨冲刷时段集中、地形坡度加剧径流冲刷、农作物种植安排抗蚀能力差、农药化肥流失严重等是造成沱江流域农村径流污染的主要因素。在农村径流污染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防治农村径流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4.
文章采用沉淀-光还原法制备以凹凸棒土为基的Ag@AgBr/凹凸棒土光催化剂,通过XRD、SEM、TEM和UV-vis DRS等对其进行表征,以磺胺噻唑(STZ)为研究对象,探究Ag@AgBr/凹凸棒土对水体中STZ的光降解效果。结果表明:3 mmol/g的Ag@AgBr/凹凸棒土对STZ表现出最佳的光降解性能。光催化剂在反应20 min时即可对STZ达到完全降解,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pH在中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光催化剂对STZ的光催化降解;Ag@AgBr/凹凸棒土降解STZ过程中,·O2-是起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h+起到次要作用;对Ag@AgBr/凹凸棒土进行4次循环使用后仍能保持90.33%的降解效率。研究显示,Ag@AgBr/凹凸棒土是一种高效稳定的复合光催化剂,在处理磺胺类抗生素废水方面拥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5.
城市交叉口不同方向的驾驶人识别行人过街安全岛容易产生心理旋转效应,难以及时准确地辨识交通岛轮廓及线形,导致车辆撞击行人、撞击安全岛事故时有发生。以行人是否受伤害的关键速度30 km/h、50 km/h为依据,结合颜色恒常性与形状恒常性,提出一种具备多级线形诱导、多级轮廓诱导功能的安全岛设施设计方法,以缓解心理旋转效应。结合3ds Max软件构建仿真模型对改善后的有益效果进行验证,并以驾驶人视认距离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针对安全岛改善后方案,交叉口各入口方向驾驶人视认距离能够提升44%以上。城市交叉口行人过街安全岛采用多级线形诱导与多级轮廓诱导方案,能够显著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性并优化驾驶人视距视区。  相似文献   
156.
雪中阴阳离子化学记录可以提供关于大气环流、气候和环境变化的信息,喜马拉雅山因其独特的位置和丰富的冰川资源成为研究雪化学的重要地区。本论文基于两个年度(2018年2~3月和2018年12月~2019年1月)在喜马拉雅东段错那地区采集的新雪样品,对雪中主要离子的组成和浓度特征的年际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分析法、海盐示踪法和气团后向轨迹法对其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错那地区两年度雪中主要阳离子均为Ca2+,主要阴离子均为SO2-4。受2019年强降雪清除作用的影响,2019年度各离子的浓度明显低于2018年度。错那地区雪中Ca2+的含量明显高于喜马拉雅山其他研究区域,可能是由于其海拔较低,受近源陆地粉尘影响较大。离子来源分析结果表明,错那地区雪中离子以局地陆源物质输入为主,部分来源于海洋源(Cl-、Na+)、盐湖矿物风化(Cl-、Na+、K+和SO2-4)以及人为源(NH+4、NO-3、SO2-4)。本文可为错那地区生态建设管理及喜马拉雅地区的雪化学和大气环流特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