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综述了当前在膜分离技术处理废水中使用的几种预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这些技术对于提高膜分离技术对废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能力以及减缓膜通量的降低都具有一定作用,而几种技术的组合则有利于膜分离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2.
氧调控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溶解氧是人工湿地脱氮的重要限制性因子,调控湿地内氧状态分布是提高其脱氮效果的关键所在.为此,研究了夏、冬季时氧凋控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中氧状态的变化规律、脱氮效果及净化机制.结果表明,氧调控下IVCW中氧状态改善明显,夏、冬季时好氧Ⅰ区范围(以深度表示)分别从22 cm、17 cm扩大至53 cm、44 c...  相似文献   
33.
胡胜华  张婷  周巧红  贺锋  梁威  吴振斌 《生态环境》2010,19(10):2468-2473
对武汉三角湖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进出水口中10种重金属元素(As、Ba、Cd、Cr、Cu、Li、Mn、Ni、Pb、Zn)去除进行了周年监测(2007年2月—12月)。人工湿地进水口重金属含量较低,无超标重金属元素。三角湖人工湿地进水口重金属元素含量排序为:Ba〉Mn〉Zn〉Li〉Cu〉As〉Pb〉Cr〉Ni〉Cd。三角湖人工湿地出水口对重金属去除效果排序为:Cd〉As〉Mn〉Pb〉Zn〉Cr〉Cu〉Ba〉Li〉Ni。研究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可以有效的去除重金属,对受污染水体水质改善和水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抗生素及其残留会引发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抗生素抗性基因被视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其分布情况和传播机制成为环境科研领域的一个重要主题.通过总结典型淡水环境中抗生素抗性细菌和抗性基因的主要来源和分布,并归纳其传播扩散途径,列举目前环境中抗生素抗性检测的主要方法,以期为有效控制淡水环境中的抗性基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5.
毛纺废水是难降解工业废水之一 ,以活性污泥为代表的处理系统还存在着COD去除率低等问题 .本文研究了微量维生素B1对活性污泥染料脱色、溶解性有机碳 (DOC)、COD去除以及污泥微生物呼吸活性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维生素B1可能是毛纺废水处理系统所需的生长因子之一 ;添加 0 5~ 2 0mg/L的维生素B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染料脱色、DOC和COD的去除效果以及污泥微生物的呼吸活性 ,其最大促进作用分别达到对照的 112 %、12 1%、15 6 %和 12 1% ;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开展提高废水处理效率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6.
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90,自引:0,他引:90  
近年来,我国的水体污染和营养养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工湿地是一种目前国际较多采用的处理污水的工艺。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去除机制的最新研究概况,系统地阐述了氮磷去除的几条主要途径;1.土壤的滤过作用;2.植物的吸收等作用;3.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同时对温度、CO2、P意识丢 除效率的外界因素也作了简要介绍,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同时也为采用人  相似文献   
37.
构建湿地基质微生物与净化效果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平皿计数法和其他传统方法,研究了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基质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以及它们与污水净化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基质中的微生物数量也不相同;构建湿地净化污水的过程中,下行流池发挥了主要作用;构建湿地基质中微生物数量与污水中的KN以及CODCr的去除率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微生物的活动是它们去除的主要途径;构建湿地基质中的微生物数量与TSS以及TP的去除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说明TSS和TP的去除有其他途径.本研究为进一步利用构建湿地处理污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8.
印染废水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印染废水是国内外公认的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活性污泥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处理方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分析中,主要从生物强化技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和微生物活性增加技术等方面,总结了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强化研究进展,并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9.
污水性质是影响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的重要因子,而微生物对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运用两组IVCW(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比较研究两组系统下行流、上行流池的基质酶活性及硝化反硝化强度,并通过脂肪酸甲酯图谱分析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解析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对两种污水的响应差异. 结果表明:处理生活污水的IVCW下行流池中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及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单元,四者平均值分别为其他单元的2.8~4.6、7.9~10.3、19.3~41.7和4.5~10.8倍. 处理生活污水IVCW基质的硝化强度是尾水处理系统对应单元的1.4~5.3倍(下行流)和1.3~3.9倍(上行流),而两组IVCW对应单元基质的反硝化强度之间无显著差异. IVCW下行流池中特征脂肪酸比值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受污水类型的影响较小,均以厌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为优势菌;上行流池微生物群落结构则受到污水类型的一定影响,真菌的相对丰度较高. 两种污水对IVCW基质酶活性和硝化强度的影响高于对反硝化强度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分子技术在湿地微生物群落解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威  吴苏青  吴振斌 《生态环境》2010,19(4):974-978
人工湿地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重视。微生物是人工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对于湿地的净化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与传统的微生物分析技术相比,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解析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时无需纯培养,具有高效、快速、简便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环境微生物的研究。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几种新的分子生物技术,包括PCR-DGGE、LH-PCR、T-RFLP、PCR-SSCP和ARDRA,以及其在人工湿地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现状。通过这些分子技术,可以分析湿地处理特定废水过程中微生物的数量、丰度、多样性及优势种;鉴定湿地中特定功能菌群(如氨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除硫菌等)的数量、活动分布、空间变更及与污染物去除的关系;判断各种系统条件(如不同基质、植物、水力负荷等)的设置对微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对分子技术在湿地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