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40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黄河上游的河湟谷地是人类活动历史悠久的地区之一,是黄河沿线耕地开垦的最西端,聚落和耕地重建对黄河流域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梳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建立了北宋后期(1117年)河湟谷地聚落和耕地数据库,以聚落空间分布为基础,运用网格化模型,重建了北宋后期河湟谷地耕地格局。结果表明:(1)北宋后期河湟谷地聚落集中分布在黄河、湟水河干流沿岸海拔相对较低、坡度较缓的河流冲积和洪积平原。(2)河湟谷地的耕地总面积为304.67 km2,分配有耕地的网格仅占全区的16.16%,垦殖率最高的网格仅为24.16%,其中,湟水河谷耕地分布网格约占全部的74.06%,黄河干流约占25.94%,说明北宋后期耕地开垦主要集中在湟水河流域。(3)从聚落分布的海拔高度来看,大部分耕地网格分布在海拔2600 m以下的川水地区,说明当时耕地分布范围不大,海拔高度极大地限制了耕地的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灌溉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4)基于聚落重建耕地空间格局,其结果符合耕地随聚落分布的事实,更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42.
目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已成为我国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我国已有百余个城市拥有这类监测系统。由于此类系统监测具有实时在线的特点,因此数据量很大,本文针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日常运行中获取的大量数据进行三级审核的特点,提出了如何加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中日常监测数据的审核工作。  相似文献   
43.
环洞庭湖地区网纹红土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环洞庭湖地区网纹红土中稀土元素(REE)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剖面稀土元素的总量(ΣREE)表现为白色网纹明显高于红色基质,白色网纹ΣREE平均值为224.7、μg·g-1,红色基质平均值为198.5μg·g-1,总平均值为211.6μg·g-1,明显高于镇江下蜀黄土(207.7μg·g-1)和黄土高原黄土(159.2μg·g-1),表明网纹红土经过了强风化成壤作用.而且,网纹红土与黄土高原黄土和镇江下蜀黄土的稀土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表明网纹红土在成因上与黄土高原黄土和镇江下蜀黄土具有一致性,同为风成成因,网纹红土可能是黄土高原黄土在中国东南部或南部的延伸.  相似文献   
44.
油毡原纸废水主要是由打浆,漂洗,抄制的工艺中产生的。油毡原纸的原料为破鞋底、破布、废棉、废麻等,因此形成了这类废水的特点是泥沙浆和短小纤维较多,这些物质均以细小的悬浮物和胶体微粒存在,以某些造纸厂的这类废水为例,其固体悬浮物(SS)含量一般在1000—2000ppm之间,化学耗氧量(COD)一般也在1000—2000ppm之间,pH为6—8,颜色呈灰黑色。  相似文献   
45.
<正>策划人语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人员可以进入,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易燃易爆气体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生活中常见的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场所都是有限空间,比如污水井(池)、锅炉、料仓、涵洞、地下管道等。蔬菜腌制,皮革、毛皮、羽毛(绒)加工,造纸和印染等企业更是有限空间作业中毒风险防控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6.
为了开发高效稳定、具有低温活性的降解VOCs催化材料,采用传统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锰铈比的催化剂(MnO_2、Mn_(0.95)Ce_(0.05)O_x、Mn_(0.90)Ce_(0.10)O_x、Mn_(0.80)Ce_(0.20)O_x及Mn_(0.60)Ce_(0.40)O_x),利用SEM、BET、XRD、H_2-TPR、O_2-TPD、拉曼光谱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同时考察了其对甲苯的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通过简单的水热合成法合成出的Mn-Ce复合氧化物均为微球,但Ce的加入使得微球催化剂表面的纳米针消失,变为光滑的微球体;而不同的催化剂在氧化甲苯时呈现不同的催化氧化性能,其中Mn_(0.80)Ce_(0.20)O_x具有最佳的甲苯氧化性能,这是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能、较高的化学吸附氧含量及存在Mn-Ce固溶体。因此,通过控制催化剂中Ce含量,可调控催化剂的形貌和物理化学特性,从而使Mn-Ce复合氧化物在甲苯催化氧化中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为新型高效降解VOCs催化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7.
48.
采用臭氧法水处理系统对地上游泳池的循环水进行灭菌消毒,研究了臭氧用量、循环水流量和运行时间等因素对臭氧法灭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组PEM臭氧发生器应用于21.2 m3的地上游泳池,在4 m3/h的循环水流量下运行12 h后,水中的细菌总数与大肠杆菌群数达到国家标准,去除率均在99%以上。与盐电解法水处理系统相比较,臭氧法水处理系统的优势在于:杀菌快速高效、出水水质的理化指标较好和运行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49.
不同密度螺-草结构对养殖尾水净化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减少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以苦草为对照组,构建环棱螺螺 草生态系统净化池塘养殖尾水,比较不同密度螺 草结构对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同时探讨螺草互作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螺 草组合对养殖尾水均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以中密度组(螺密度50 ind/m3)的去除效果最优,25 d对Chl a、CODMn、TN、TP、NH4+ N、NO3- N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39.7%、44.2%、86.9%、58.2%、82.3%和91%,其中以17~25 d的营养物质去除率最高,水质由原来的Ⅳ类、Ⅴ类水提升为Ⅲ类水;环棱螺 苦草互作对水体的净化效果与苦草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表明其互利关系不明显;环棱螺 苦草组合对CODMn和TN的去除效果不是很理想,可能是由于实验中以黄土为底泥,其中的异养微生物较少引起的  相似文献   
50.
西安市城市主干道路面径流初期冲刷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太白路高架桥为路面径流采样区域,采用人工等时间间隔采样方法,在桥梁排水立管对2010年9—11月的3场径流事件进行全程采样,测试径流过程SS、COD、溶解性COD、NH3-N、Pb、溶解性Pb、Zn和溶解性Zn的浓度变化,研究路面径流的初期冲刷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主干道路面径流污染严重,降雨数小时后的末期径流仍具有较高的污染水平;径流过程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与其赋存形态有关,SS、COD、Pb等以颗粒态为主的污染物的浓度随雨强变化剧烈波动,NH3-N、溶解态COD、溶解态Zn等以溶解态为主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受雨强影响较小,随径流过程呈逐渐减小趋势;路面径流初期冲刷现象并非普遍存在,与污染物的赋存状态和场次降雨特征密切相关,溶解态污染物易于出现初期冲刷现象,颗粒态污染物是否出现初期冲刷与场次降雨特征有关;测试的3场径流事件初期30%的径流携带的SS、COD、溶解性COD、NH3-N、Pb、Zn和溶解性Zn的负荷占场次径流总负荷的比例分别为21.8%~50.0%、25.5%~49.3%、36.3%~52.6%、52.6%~66.7%、26.8%~45.0%、27.2%~63.4%和36.2%~62.6%,表明仅对初期径流进行治理无法实现对西安市路面径流污染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