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77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4 毫秒
61.
分别对切削液废液进行超滤、纳滤、反渗透处理,得到初级滤液、二级滤液、三级滤液,其COD分别为11340 mg/L、4250 mg/L、1604 mg/L,均不满足工业废水三级排放标准。以各级滤液为稀释水配制切削液工作液,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以初级滤液为稀释水时,工作液外观改变、有腐臭气味、防锈缓蚀性不合格、抗菌性变差,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以二级滤液为稀释水时,工作液外观正常、无腐臭气味、抗菌性能无明显下降,但会对7075铝合金造成轻微腐蚀,不宜用于有铝合金加工的工况;以三级滤液作为稀释水时,切削液工作液各性能指标与去离子水配制的工作液相近,可满足绝大部分工况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62.
构筑根孔湿地中金属元素的来源、分布及其累积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石臼漾湿地是我国最大的饮用水源处理湿地,成为微污染水源水质改善的典范案例,已运行超过4年,主要运用人工湿地生态根孔技术、多级塘/植物床-沟壕系统协同净化技术来净化微污染水源.为了探明多级塘/植物床-沟壕系统对源水中常规金属K、Na、Ca、Mg、Al、Fe与重金属Cd、Cr、Cu、Ni、Zn、Pb的累积效应,研究了嘉兴石臼漾湿地岸边带与植物床-沟壕系统中沉积物/土壤的金属分布与累积量.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金属(Mg除外)均发生了富集和累积(富集系数EF∈(1.5,10.5)1.5).湿地内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24.7,128.9)150)基本处于轻微风险水平,其最高值出现在湿地前端约1/8处的预处理塘(RI=174.94150).总体而言,重金属风险指数随水力流程而逐步降低.在湿地前端的预处理河道、预处理塘内,重金属沉积通量(23.97~157.72 mg·m-2·d-1)较高,而植物床-沟壕系统的沉积通量((38.80±16.17)mg·m-2·d-1)相对较低.占湿地面积11.35%的预处理河道、预处理塘中沉积的重金属高达9941.65 kg,占全湿地沉积量的37.90%,是重金属沉积的关键区域.而占湿地面积57.23%的植物床-沟壕系统中截留的重金属高达10601.89 kg,占全湿地沉积量的40.41%,是重金属去除的重点区域.湿地对重金属的主要持留机制是沉积作用,在湿地中单位平均沉积通量高达32.19 mg·m-2·d-1.据估算石臼漾湿地可沉积重金属6558.40 kg·a-1,植物吸收重金属约13.16 kg·a-1.本研究证明,多级塘/植物床-沟壕系统协同净化机制能够有效持留微污染水源中的金属特别是重金属,从而有效降低石臼漾湿地净化后源水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3.
选择上海城市化地区的绿地、水体、道路、工地及空中5个类型的环境区域,定期收集大气干湿沉降。测定其大气沉降通量及CODCr、TN、TP的沉降量,并计算分析了其对城市景观水体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仅受大气干湿沉降影响的条件下,水质处于地表水V类中值、水深为0.5m、1.0m、1.5m和2.0m的城市景观水体,经过28d、54d、83d和214d即可转变为劣V类水体。通过实例分析,提出了应对大气干湿沉降影响的水质保持措施。研究成果为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保育提供了评价依据与借鉴。  相似文献   
64.
以澜沧江某水电站坝址区碎裂松动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质边坡现场调查,并运用 ANSYS 有限元软件模拟河谷演化和冻融循环过程,综合分析碎裂松动岩体的成因。调查结果表明,碎裂松动岩体的形成与区域赋存的地应力场、地层岩性、河谷演化及高原冻融风化有关。数值模拟揭示了河谷演化过程中边坡岩体持续经历主应力降低、剪应力增大的状态,应力释放而驱动边坡岩体结构面破裂,形成大量的卸荷拉张裂隙,初现“松动”特征;在大温差冻融循环作用下,原本存在裂隙面的岩体不断扩展延伸直至发生疲劳性损伤裂化。由此,总结了碎裂松动岩体的成因机制,该成果对高寒山区深切河谷碎裂松动岩体的形成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5.
本文采用断点回归方法,基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_(2. 5)、PM_(10)浓度变化和工业企业利润,定量研究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工作的环境与经济绩效。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强化监督工作总体上对本地区30天内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明显;(2)强化监督工作的开展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不同省(市)工业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差异大,影响效果不显著;(3)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市)合计,强化监督工作对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影响不显著,且随时间变化正效应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湿热、盐雾、霉菌环境对YS10-021聚酰亚胺材料性能的影响,为燃气轮机选材设计和定寿、延寿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设计开展YS10-021聚酰亚胺三防试验,定期测试试样老化后的物理性能,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3552h湿热试验后,高温拉伸强度和高温弯曲强度下降24%,仍然符合出厂指标要求;常温弯曲强度下降34%,简支梁冲击强度下降62%,超出指标要求;其他各项性能未见明显老化。经3 552 h盐雾试验后,弯曲强度下降30%,其余性能均在出厂指标要求范围以内。经84 d霉菌试验后,YS10-021聚酰亚胺各项性能均有轻微下降趋势,但老化不明显。结论 YS10-021聚酰亚胺在湿热、盐雾、霉菌环境中的耐受性良好。总体来看,湿热和盐雾环境对YS10-021聚酰亚胺力学性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7.
针对南充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监测及其污染控制探讨问题。首先对PM_(2.5)的监测进行了介绍,在这里介绍了南充市污染气象的数据、南充市高坪区环境空气污染气象的数据和南充市三区环境空气的状况,然后探讨了南充市PM_(2.5)监测站网的建设,在这里同时探讨了国外PM_(2.5)监测站网概况和中国对PM_(2.5)监测站网的建设,最后对PM_(2.5)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对南充市PM_(2.5)对大气层及气候环境产生的影响和PM_(2.5)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8.
应用克里格法、支持向量回归法、核极限学习机法建立多相流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并应用集对分析法建立组合替代模型,通过将多种替代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替代模型在地下水DNAPLs污染修复多相流模拟问题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3种单一替代模型中,克里格模型的精度最高,其次是核极限学习机模型,最后是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应用集对分析原理建立集对权组合替代模型,与单一替代模型相比,其模拟模型的逼近精度更高,且提升效果十分显著,平均残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4009%和0.5373%;集对权组合替代模型运行一次仅需1.5s,选择组合替代模型代替多相流模拟模型进行地下水DNAPLs污染的修复方案优选分析,能够大幅减小模拟-优化过程的计算负荷,并保持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69.
70.
采用PTA-OH为衍生化试剂,对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衍生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在优化条件下,利用固相萃取-羟基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了滇池水体中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浓度.结果表明,目标物PTA-OH衍生化在乙酸乙酯中、20℃条件下衍生化5min可达到最佳衍生化效果,衍生化后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GC/MS检测限达到0.1 pg·μl-1,检测范围为20-1000pg·μl-1;滇池水体中的辛基酚的浓度为ND-56.5 ng·μl-1;枯烯基酚的浓度为23.5-48.5 ng·μl-1;壬基酚的浓度为13.6-141.6 ng·μl-1;双酚A的浓度为N D-4713.6 ng·μl-1.滇池水体中4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普遍存在,其中双酚A的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