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安全科学   320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448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82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51.
用热解吸/气质联用技术研究了杭州市居室空气中芳香族化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杭州市居室空气中共存在60种芳香族化合物,其中苯系化合物48种,非苯芳香族化合物12种,检出率大于50%的23种;在10种非苯芳香族化合物,茚、二氢甲基-1H-茚、二氢二甲基-1H-茚、六氢四甲基亚甲基奥、戊基呋喃等5种化合物的总含量之比为77%-96%,是主要的非苯芳香族化合物污染物,在48种苯系化合物中,苯、甲苯、乙苯、苯乙烯、邻二甲苯、间(对)二甲苯、1,2,4-三甲苯、1,3,5-三甲苯、乙基甲苯、丙烯基苯、乙基二甲苯、二乙基苯、萘等13种的总含量之比大于97%,是室内空气中最主要的苯系污染物。  相似文献   
952.
将加油站储罐分为地上储罐和地下储罐两种情况,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对其爆炸事故进行了定性分析,找出了导致加油站爆炸事故的重要基本事件,提出了加油站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53.
大气环境影响数值仿真技术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高技术武器装备对大气环境影响仿真需求出发.概述了大气环境影响数值仿真发展现状,初步分析了大气环境影响数值仿真关键技术及其存在的难点,并提出了环境影响仿真的对策.大气环境影响数值仿真作为研究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使用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4.
复合污染条件下莴苣对Zn、Cd的吸收与富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莴苣及根际土壤样品,分析Cu、Zn、Cd、Pb复合污染条件下莴苣对Zn、Cd的吸收与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污染条件下,莴苣不同部位对4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积累表现为根>叶>茎,莴苣中重金属含量为Zn>Cu>Cd>Pb,富集系数为Cd≈Zn>Cu>Pb;不同采样区莴苣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与富集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用于描述Zn和Cd在土壤-莴苣系统中迁移的响应模型均为非线性方程,模型类型在2种元素之间以及莴苣不同部位存在一定差异,但2种元素在不同部位中的响应均可用3次曲线方程来描述.莴苣对Cd、Zn的吸收除了受到元素自身性质的影响外,还受到共存元素的影响,这种影响与共存元素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55.
模拟酸雨作用下红壤镉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室内模拟酸雨淋溶土柱的方法,研究了酸雨影响下4种红壤镉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酸雨加速了红壤中镉的淋溶损失,其对红壤镉释放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在同一酸度的淋溶液作用下,镉释放量一般随淋溶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同样强度的淋溶量下,淋溶液的pH值越低,镉的释放量越大.镉累积释放量与淋溶量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描述.酸雨增加了水体中镉的负荷,从而加重了镉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956.
污染土壤中苯并(a)芘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以B(a)P污染土壤为处理对象,进行了土壤微生物群体及单一菌对B(a)P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鲜土中的微生物降解力>风干土的微生物降解力。土壤微生物群体比单一微生物降解B(a)P效果好。真菌的降解能力强于细菌。2209号镰刀菌降解B(a)P的速率最快,为高效降解菌。  相似文献   
957.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利用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生物质灰,其钾、钠等碱金属元素的含量高,导致其熔融温度低,在高温下极易熔融或挥发,进而对锅炉、管道或设备受热面造成沾污结渣、腐蚀等危害。为系统了解碱金属迁移转化对生物质灰沾污结渣影响的研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首先,归纳生物质热化学转化过程中由碱金属迁移转化引发的安全问题及危害;其次,回顾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生物质灰沾污结渣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不同热化学转化来源生物质灰沾污结渣演变规律和碱金属迁移转化特性研究等;最后,预测生物质灰沾污结渣防治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生物质热化学转化过程中碱金属的赋存形式和演化特征是影响灰熔融和沾污结渣特性的重要因素,不同热化学转化来源生物质灰的熔融和烧结规律是灰沾污结渣防治研究的关键。以往针对碱金属迁移转化特性的研究,大多只考虑生物质自身的燃料性质、矿物组成等,对不同热化学转化过程中碱金属迁移转化对生物质灰沾污结渣和熔融烧结的影响以及不同形式碱金属成分的影响研究仍不够深入和系统,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这将成为以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58.
由于我国人地关系紧张,耕地非农化对于耕地总量及粮食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耕地非农化与粮食产量关系的空间特征已经成为研究焦点。论文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详细地分析了耕地非农化、耕地非农化与耕地综合质量关系及耕地非农化与粮食产量关系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东北三省在1993~2003年10年间耕地非农化面积为16.599×104hm2,耕地非农化率为1.012%,年均耕地非农化率为0.101%,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分别是耕地非农化程度最高、最低的两个省份,耕地非农化率分别为2.138%和0.215%,东北三省交通位置优越及沿海的县(市)耕地非农化程度较高;②吉林省耕地非农化面积最大,但以占用中下等耕地为主,中下等耕地非农化面积占该省总耕地非农化面积64.2%;而辽宁省和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区域绝大部分都是上等地,分别占本省耕地非农化面积的90.9%和52.2%;③东北1993~2003年10年间因耕地非农化共导致粮食减产9.106×108kg,以吉林省为最,占总量的59%。建议禁止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建设用地占用上等耕地,而严格控制吉林省的建设用地过快发展,注重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协调,是落实东北三省未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59.
人为干扰对典型草原土壤碳密度及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不同人为干扰形式对典型草原碳贮量的影响,对采取了不同干扰形式(包括开垦,放牧,禁牧2年、禁牧7年和禁牧17年)的典型草原试验样地的土壤碳密度及总碳贮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0~20cm深土层土壤碳密度在不同干扰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F=78.702, P<0.000 1),其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禁牧17年>禁牧7年>禁牧2年>放牧>开垦,分别为4.47、4.23、4.01、3.7和2.27kg/m2;0~50cm土层土壤碳密度除开垦明显低于干扰形式以外,几种干扰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人为干扰对土壤碳密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的表层(0~20cm),对深层土壤的影响不明显。不同干扰形式下碳贮量中都以土壤碳库占有最大的比重,一般在86%~93%之间;根系所占比重在6%~13%之间;植物地上部分所占比重与枯落物大致相当,一般低于1%(开垦除外)。基于0~20cm土壤碳密度计算的总碳贮量分别为5.74 kg/m2(禁牧17年)、5.22 kg/m2(禁牧7年)、4.83 kg/m2(禁牧2年)、4.39 kg/m2(放牧)、2.67 kg/m2(开垦),不同干扰类型间达到了显著差异(F=8.711,P<0.01);基于0~50cm土壤碳密度计算的总碳贮量也表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人为干扰对典型草原土壤碳密度及总碳贮量具有明显影响,即开垦和放牧导致土壤碳密度和总碳贮量明显下降,而禁牧则可以提高土壤碳密度及碳贮量。因此,从提高碳贮量的角度来看,应该严格禁止典型草原的开垦行为,鼓励实行适当的禁牧制度。图5表2参16  相似文献   
960.
佀庆民  许开立  吴穹  杨锐 《安全》2014,(7):36-39
基于对供排水系统风险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城市供排水系统风险评估体系,并将建立的风险评估体系应用于某市供排水系统的风险评估,验证了所建立评估体系在城市供排水系统的风险评估中的良好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