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4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双菌联合固态发酵生产酒糟菌体蛋白饲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以JZ-1和JZ-2组成的双菌发酵体系对白酒酒糟进行高蛋白菌体饲料化生物转化。方法为:以预处理过的酒糟粉为主要培养基,添加少许辅料,调节培养料酸度至pH为5.5~6.0,接种上述2种液体菌种进行固态发酵。该方法的培养周期为22~24 h,所得酒糟菌体蛋白饲料的粗蛋白含量接近33%,粗纤维小于14%,氨基酸种类齐全。   相似文献   
32.
热解吸对污染土壤中不同形态汞的去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贵州省万山矿区的汞污染土壤样品进行不同形态汞的热解吸去除行为研究。研究了热解吸过程中∑Hg的去除效果及动力学,以及温度和时间对污染土壤中不同形态汞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热解吸修复技术可有效去除土壤中的汞,土壤中∑Hg的热解吸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固定热解吸时间在10 min时,随着热解吸温度的升高,土壤中水溶态汞、盐酸溶态汞和碱溶态汞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王水溶汞和盐酸溶态汞始终呈现下降趋势,说明不同形态的汞之间发生了转化。热解吸温度为250℃时,随着热解吸时间的增加,环境风险大的水溶态汞、盐酸溶态汞、碱溶态汞和硝酸溶态汞的去除率大幅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损失较少,说明在低温下,延长热解吸时间,对生物毒性强的形态汞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且此温度下处理后的土壤更容易恢复农田耕作。  相似文献   
33.
采用物理方法将某农药厂土壤分成4种粒径的有机-矿质复合体组分,粘粒、粉粒、细砂和粗砂,研究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不同有机-矿质复合体组分中的分布特征及有机质含量对污染物质赋存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粒组分中污染物质六六六含量较高,粘粒组分中滴滴涕含量较高。粘粒和粉粒组分中污染物质的含量与相应的有机质含量间呈现显著相关关系,而在细砂和粗砂中这种相关性不显著。lgKoc值与污染物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有机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相似。有机质可能是影响场地土壤有机氯农药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的结果可为污染场地的风险控制和环境修复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4.
发达国家污染场地分类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类机制为污染场地的初步筛选提供了技术支撑,是实现国家层面污染场地管理的重要环节。国外发达国家污染场地分类机制的建立和推广已有20~30年的历史,已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评价因子框架、分类方法、程序保障机制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中国污染场地管理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分类机制有待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详细阐述美国、法国、加拿大污染场地分类机制中评价因子、分类方法、计算方式、场地分类、程序保障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其异同点进行了初步比较和总结,从而提出了构建中国污染场地分类机制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35.
土壤气相抽提技术(SVE)是一种安全、经济、高效的土壤治理技术,广泛应用于不饱和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本实验以我国南方典型土壤红壤(粘性较大的土壤)为实验土样,选用最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苯作为污染物,采用一维土柱通风模拟SVE过程,研究了通风流量、土壤含水率以及间歇操作对苯污染红壤去污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土柱垂向气相中苯浓度变化趋势一致,通风初期浓度迅速降低后进入长时间的拖尾阶段,拖尾阶段初期进行间歇操作可降低能耗达到较经济的治理效果.通风流量与土壤含水率是影响净化时间和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两者均存在最佳值.当通风流量为600 mL/min,含水率为17.2%时本实验净化时间降低为36 h,去除率为99.9%,达到了最佳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36.
含油废水性质及其处理技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论述了含油废水的性质、危害;介绍了常用的含油废水处理方法及其研究现状,为含油废水的对症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7.
顶空-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苯系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顶空-便携式气相色谱快速测定土壤中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的方法,并讨论了无机盐及振荡时间等因素对顶空分析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法回收率为87.2%~105.1%,相对标准偏差(RSD)5.3%~7.8%,最低检出限为0.1~0.8μg/kg;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8~160μg/kg、1.6~320μg/kg、2.0~400μg/kg、2.0~400μg/kg和3.2~800μg/kg。方法回收率、RSD与标准方法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较之标准方法其更能满足现场快速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38.
桑义敏  常雪红  车越  谷庆宝 《环境科学》2013,34(9):3502-3506
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镁铝复合絮凝剂(PMAS)的结构形态,通过对渗滤液生化出水的脱色效果和系统Zeta电位的测定,分析了絮凝机制.结果表明:①X-射线衍射和红外结果显示,PMAS是以羟基桥联的铝和镁的复杂多聚物;②PMAS的絮凝机制主要是电中和和网捕卷扫作用.在低投药量时,以吸附电中和作用为主;在高投药量时,随体系pH值不同其絮凝行为而有所变化:酸性条件下以电中和机制为主;碱性条件下以网捕卷扫机制为主;中性条件下则是两种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9.
黏性土壤具有颗粒细小和通透性弱等特点,会影响受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黏性土壤的热脱附效率,因此本研究选择6种调理剂(CaO、MgO、Al2O3、Fe2O3、K2CO3和沸石)来改良黏性土壤,考察调理剂对PAHs污染黏性土壤热脱附的影响,分析了调理剂对黏性土壤塑性指数、pH、阳离子交换量、粒径的影响,探讨了调理剂对PAHs污染黏性土壤热脱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添加6种调理剂均提高了PAHs污染黏性土壤的热脱附效率,可有效去除总PAHs,并显著降低超标物质苯并[a]蒽(Baa)和苯并[a]芘(Bap)的残留浓度,其中在添加10%CaO条件下,总PAHs去除率最高,达97.48%.(2)分别添加6%的CaO、MgO、K2CO3调理剂后,黏性土壤塑性指数由18.55%分别降至14.38%、13.58%和15.25%,但添加Al2O3、Fe2O<...  相似文献   
40.
热解吸修复污染土壤过程中DDTs的去除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热解吸修复技术对北京某农药厂旧址的DDTs(滴滴涕)污染土壤进行修复试验,优化了土壤中DDTs的热解吸温度,对DDTs热解吸动力学过程以及土壤水分对热解吸修复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热解吸修复技术可有效去除土壤中DDTs,在340℃时土壤中∑DDTs的去除率达到99%,此时土壤中的w(∑DDTs)为0.598mg/kg,低于HJ 350—2007《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1.0mg/kg),但继续升温∑DDTs去除率的变化不明显. 土壤中∑DDTs的热解吸动力学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R2为0.9914),热解吸过程受土壤中w(∑DDTs)的影响较大,即随时间的增加,w(∑DDTs)下降,热解吸速率会迅速降低. 土壤含水率对热解吸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当土壤含水率超过16%时p,p-DDE的去除率明显降低,而土壤含水率对其他组分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