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青弋江流域不同级别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8月对青弋江流域不同级别河流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0种,隶属于39科58属。从1级到4级河流,种类数表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分别为46、39、36和16种。1~3级河流中种类数最多的均是水生昆虫,4级河流中种类数最多的是软体动物。整个流域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82 ind./m2和3643 g/m2。不同级别河流中,2级河流底栖动物密度最大,4级河流密度最小,且二者存在显著差异;2级和4级河流底栖动物生物量都较高,且显著高于1级河流。在功能摄食类群方面,整个流域以刮食者和过滤收集者为主。随着河流级别的增加,刮食者相对密度和相对生物量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撕食者在1、2级河流所占比例较高;直接收集者和过滤收集者在1级和4级河流中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22.
基质施入污泥对马尼拉草和波斯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污泥和土壤的混合对马尼拉草和波斯菊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污泥施用比在10% ~ 15%之间,对马尼拉草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组相近;污泥施用比大于30%时,则明显地抑制马尼拉草的生长.当污泥施用比在3%~5%之间时,可促进波斯菊的生长,其株高、花数、叶绿素含量均大于对照组,MDA随时间的增长有减小的趋势,CAT活性较高;而污泥施用比大于10%时,则显著地抑制波斯菊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3.
温度、基质对SBR去除氨氮与总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批式反应器(SBR)培养普通好氧污泥后,分别以淀粉、葡萄糖、乙醇、乙酸和甲醇为基质,在20、28和36℃3个不同温度条件下探讨NH4+-N与TN的去除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一般均可以提高系统对NH4+-N和TN的去除效果;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的基质对系统脱NH4+-N和TN的效率不同,一般以乙醇和葡萄糖的效率为最高,在28℃时NH4+-N分别去除率达到88.4%和92.2%,最后出水TN去除率达到91.2%和93.5%。微生物在转化氮素时,不同基质以及在不同温度对脱氮过程的调控机制则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4.
焦化厂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芴(3环)、荧蒽(4环)和苯并[b]荧蒽(5环)为唯一碳源(1 mg/L),采用平板划线法对某焦化厂污染土壤中的多环芳烃降解菌进行分离.通过自制的呼吸器,研究所得多环芳烃降解菌对14C-菲(5μL/100 mL 40~60 mCi/mmol)的矿化情况;通过序批试验,以煤焦油为碳源(1μL/mL),研究这些菌对19种多环芳烃的降解情况.多次划分后,得到4种菌,经鉴定命名为博特氏菌L1、苍白杆菌L1、微杆菌L1和赤红球菌L1.经过3周的矿化实验,微杆菌L1可以将14C-菲全部矿化成14CO2,赤红球菌L1可将大约60%的14C-菲矿化成14CO2,而博德特氏菌L1和苍白杆菌L1对14C-菲无矿化作用.经过5周的降解实验,博德特氏菌L1对大多数多环芳烃表现了良好的降解作用,苍白杆菌L1和微杆菌L1对部分多环芳烃有降解作用,而赤红球菌L1培养系统中某些多环芳烃的浓度甚至有增大,这可能与其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表面活性物质有关.所得4种菌在焦化厂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图3表1参27  相似文献   
125.
126.
文章介绍了GSH系列微生物复合菌的概念和特点及其在组合式高效生物化粪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7.
128.
红潮     
一、什么叫红潮在天然水体中往往广泛地存在着种类繁多的浮游生物,其中多数具有一定颜色,少部分还有发光本领,但每升水中的个体数是很少的,往往不被人们察觉。当其在一定条件下异常急剧地繁殖,聚集于水体表层呈块状,带状等各种型态漂浮着,就会使水面呈现出各种颜色,如在田边水塘养分过剩时,带有各种色素的浮游生物大量浮现于水面,特别在阳光照射下五光十色,群众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水华”,在海洋污染研究中把这种海水“变色”的现象命名为“红潮”或“赤潮”。  相似文献   
129.
本文采用二次上风式插值方法(Quadratic Upstream Interpolation for Convective Kinematics,简称QUICK格式)对水质对流——扩散方程中心差分格式加以改进,使差分方程近似解与方程解析解达三阶近似,提高了近似解的精度和求解过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0.
赵梦可  胡建信 《环境科学研究》2018,31(10):1705-1711
cVMS(挥发性环甲基硅氧烷)的环境和健康效应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运用TaPL3模型探究了D4(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5(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和D6(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3种cVMS在哈尔滨市、天津市和广州市3个城市环境下的长距离迁移性和持久性,并分别用CTD(特征迁移距离)和Pov(总持久性)表征;同时,通过灵敏度分析筛选模型中的关键参数.结果表明:①D4~D6的CTDair(大气中CDT)范围为359~998 km,随cVMS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Povwater(水体中Pov)范围为10~34 d,区域和物质差异均不大.CTDwater(水体中CDT)的范围为328~4 383 km且D4 < D5 < D6;Povwater(水体中Pov)的范围为276~44 802 d,随分子量增加而增大.②从区域来看,除CTDair表现为天津市>哈尔滨市>广州市外,其余各值均为哈尔滨市>天津市>广州市,体现出环境参数对于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而CTD与Pov之间并无直接关系.③对于排放到大气的cVMS而言,对CTDair影响最大的参数是空气中的半衰期和风速,对Povair影响最大的是空气中的半衰期;对于排放到水体的cVMS而言,对CTDwater影响最大的是lg KOW(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而对Povwater(水体中Pov)影响最大的是环境温度.④对于同一物质在不同环境中的模拟,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进行决策时要考虑环境因素.研究显示,cVMS具有中等的长距离迁移潜力,其全球尺度环境风险值得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