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环境影响评价自引入我国以来,经过40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套具有我国国情特点的成熟制度框架体系. 为探究过去40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发展与演变特征,以1980—2020年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收录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Space文献分析工具,绘制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知识图谱,对比分析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力量、时空演变特征等信息,重点分析得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研究热点;结合聚类分析实证结果,从研究方向、指导理念、制度完善、技术体系四个方面总结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演变特征和重点领域发展趋势,并提出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的展望与设想.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国际学术界对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热度持续上升,我国对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关注度正在下降,学术影响力不够、学科交叉研究不足,一定程度制约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纠错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为切实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能力,一方面需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对标国际先进技术,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与公共管理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完善经济、技术政策环境评价顶层设计,加强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融合研究;另一方面,应推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经验走向国际学术界,提升环境影响评价国际学术话语权,不断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将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是生态环境部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立足落实“双碳”目标,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中考虑温室气体与环境污染物排放协同管控的关键环节,研究提出将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理论框架,以及“源强协同—目标协同—分区协同—措施协同”的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技术路径,并在湖南省湘潭市进行实证研究,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水泥行业是主要的耗能行业和CO2排放大户之一,在水泥行业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碳排放评价并推荐选择合适的低碳技术十分重要。分析了水泥生产过程的产碳环节,整理了各工艺环节国内外出现的低碳技术,通过建立水泥行业低碳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实际调研数据,评价了湖南省水泥代表性企业所应用的15项低碳技术,为水泥行业环境影响评价中碳排放控制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从低碳效果来看,建设能源管理中心、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高固气比水泥悬浮预分解技术、助磨剂的使用等得分高;从技术成熟度、技术普适性来看,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辊压机粉磨系统、高压变频节能改造、助磨剂的使用等得分高;从经济评价指标来看,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高固气比水泥悬浮预分解技术、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得分较高。综合排名靠前的技术以能源综合利用类和节能过程控制技术为主,包括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建设能源管理中心、高固气比水泥悬浮预热分解技术等,是环境影响评价中重点推荐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简称战略环评)研究发展与演变特征,以近20年Web of Science 和中国知网收录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Space文献分析工具绘制知识图谱,对比分析国际上与国内战略环评的研究力量、演变特征等信息,结合实践探索情况以及聚类分析实证结果,重点分析战略环评领域研究热点,通过对比国际上战略环评研究成果,提出新时期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宏观管理的展望与设想。通过国际上与国内战略环评研究重点的对比可知,战略环评是公认的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工具,它适用于复杂动态巨系统的预测评价,是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保障生态安全的政策工具,为多利益相关方提供了对话、协商与决策的平台。尽管近年来我国大区域战略环评实践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研究成果显著,对比国外属于创新性研究实践,但整体上依然存在发文力度不大、国际合作不足等现象。为进一步提升战略环评预防效应,一方面,需积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总结战略环评实践成果,实践—理论—再实践,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环评宏观理论和方法,推广我国研究成果走向国际;另一方面,需持续注入研究活力,加快构建涵盖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库,集成各类技术资源,联合各方技术力量,为提高政策、战略、规划的“绿色含量”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稳健统计学(RS)引入地质统计学(GS),对廊坊市地下水现场采样数据中Cl^-运用影响系数法和估计邻域法识别并处理特异值,取得了较好的稳健效果。在此基础上,用Cressie-Hawkins法、中位调节法两种稳健统计学方法系统的对进行特异值处理前后的数据作了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变量Cl^-离子经ICM法处理特异值后再进行稳健计算方法中以MA法有较大的优势,而且获得稳健变异函数γR(h)及其估计量对于改善变异函数的结构性和理论模型的主要参数有明显效果。因此,稳健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可以移植到水环境科学中应用,这对加强水环境空间变异性以及稳健变异函数的基础研究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简述天山北坡地区煤炭资源优势及开发综合利用策略的基础上,分析水资源、生态环境两大区域发展的关键资源环境制约因素,指出天山北坡地区煤炭资源产业发展潜在的中长期生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玉米芯生物炭对2,4-D在土壤中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玉米芯生物炭剂对土壤中2,4-D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影响吸附的因素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生物炭可使土壤对2,4-D的吸附容量显著增大.吸附结果用Freundlich和Redlich-Peterson方程都可以较好地拟合(R20.95).60 h后,与对照土壤相比,添加质量分数为0.5%生物炭的土壤对2,4-D的最大吸附量从20.83μg·g-1升高到58.82μg·g-1.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伪二级动力学速率方程对土壤吸附2,4-D的过程拟合效果较好(R20.99),优于一级动力学速率模型;p H和温度对土壤中2,4-D的吸附影响显著,p H接近3.1和40℃的水浴环境更利于添加生物炭的土壤对2,4-D的吸附.玉米芯生物炭可作为原位修复剂吸附土壤中的2,4-D,从而降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静态水培实验条件下,对不同浓度垃圾渗滤液条件下凤眼莲的生长状况及其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浓度(COD 3 546.7 mg/L、NH3-N 527.5 mg/L、TP 8.02 mg/L)垃圾渗滤液条件下(HCL)凤眼莲全部被毒害致死,在中浓度(COD 1 233.3 mg/L、NH3-N 182.9 mg/L、TP 2.83 mg/L)垃圾渗滤液条件下(MCL)生长状况差,生物量减少为实验前的32.6%。在低浓度(COD 660.0 mg/L、NH3-N 99.7 mg/L、TP 1.59 mg/L)垃圾渗滤液条件下(LCL)能够正常生长,且对低浓度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净化效果。24 d后COD、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5.9%,99.8%和84.8%。COD与NH3-N均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排放标准,TP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分析规划环评的有效性,以26个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为例,基于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分析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执行取得的实质性成效和不足。结果显示,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在落实总量控制和绩效要求、落实产业准入限制、保护和避让环境敏感区域等方面实质性成效显著,但在推动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完备、协调人居环境安全风险、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水平提升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不同园区级别上,国家级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执行成效优于省级及以下园区;不同规划环评审查时期上,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指导和推动改革取得成效,“十三五”以来通过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查的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取得实质性成效优于“十三五”之前。不同地区上,东部地区更加重视规划环评源头预防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落实规划环评意见执行力较中西部地区强。基于问题导向,提出加强产业园区环境管理、加强规划环评跟踪监管以及推动多部门共同参与规划环评编制和落实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江经济带工业企业密集,环境风险点多,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造成累积性、叠加性和潜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制约了其持续健康发展.根据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特征,选择3个典型流域(区域)(即重化产业最密集、人口最密集,重化产业布局性矛盾最突出的长江湖口以下干流区域;重大调水工程下游减水河段与涉水产业重点发展的汉江流域;生态系统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区与磷矿资源开发强度高的乌江流域)进行分析,并识别流域重化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问题及其演变趋势.基于保障“清洁长江”与“安全长江”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守底线、优格局、提质量、保安全”的调控思路,提出长江经济带典型流域重化产业绿色发展的优化调控对策和差别化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风险防控建议,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实施精准治理提供支撑,主要包括:①长江湖口以下干流区域以保障人居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各类工业园区为抓手优化布局,提升区域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建设,研究制定长江沿岸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对策;②汉江流域以流域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从国家产业政策战略高度调整汉江中下游的产业发展战略,严格控制高耗水和水污染产业的持续发展;③乌江流域以保障下游库区水质为目标,严控喀斯特地貌区域新增磷化工产能,研究喀斯特地貌区实施磷化工产业废水特别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