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95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9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新西兰怀特岛火山-热液系统被认为充分地代表了导致强硫化Cu-Au矿床形成的化学条件。计算出了主要由脱气岩浆在1万年时期内活动所产生的Cu和Au量分别为106t和45t。现代火山口喷发的蚀变安山岩岩块含有明矾石、硬石膏和黄铁矿。它们的S同位素组成表明是在~380℃温度下进行脉体充填的。在此温度下,Cu和Au可高度溶解于酸性溶液中,这可解释喷出物中贫Cu和缺Au的现象。但是质量平衡计算表明,Cu和Au都是在酸性溶液排出到地表之前沉淀于冷却带中的。  相似文献   
62.
中深中温热液金-石英脉的一些结构特征,利用非品质硅胶(胶体)的早期沉淀来解释可能最合理,这种硅胶随后会结品成石英.非晶质硅胶可产于在粘对断裂期间流体压力大大下降的脆性-韧性剪切带中。由于存在有利的动力学条件,这一过程使热液与非品质SiO2快速达到过饱和,结果是发生非晶质SiO2沉淀而不是石英沉淀。降压作用通常也导致流体发生不混溶和可溶金配合物不稳定。但是,胶态SiO2的存在却能使金胶粒稳定,从而使热液中呈悬浮状态的微粒金进一步搬运。硅胶在中深中温热液条件下是极不稳定的,会迅速脱水收缩并结晶成石英,还往往会把固体杂质挤到颗粒边界。此模式可以解释典型的中深中温热浪石英脉的原生他形集合体结构、金沿颗粒边界富集、分散块金的形成,以及低级序SiO2同质多象变体和残余球状构造的稀少产出。金以皮粒形式搬运,可能是金-石英脉体系中在垂向上数百米(有时达几千米)范围内矿石总体品位往往一致的原因之一。此外,带电微细胶粒的形成,可能有助于解释特定矿物表面对金颗粒的吸附.  相似文献   
63.
地球的起源     
根据目前太阳系和其它星系的观测资料,结合高温高压物性测定、深部地球物理和计算机模拟结果,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地球的吸积模式及其早期大气圈的演化方式。  相似文献   
64.
按照所提出的模型,地球的大陆岩石圈基本上是在被原始行星物质填满的古岩浆海洋的分异结晶过程中形成的。在岩浆海洋固结的同时,分离出金属铁、Mg-辉石和橄榄石,最终导致形成了橄榄岩土地幔及叠覆其上的原地壳,后者的成分相当于辉岩和玻古安山岩。构成原地壳的富Mg岩石以及原地壳部分熔融后留下的残留岩物质,后来可能在深部生成的碳酸盐熔体的作用下变成了二辉岩、二辉橄榄岩和异剥橄榄岩。地球化学检验证明,该模型具有与地球岩石成分的相容性和相应性。  相似文献   
65.
埃滕德卡(纳米比亚)和巴拉那(南美洲)白垩纪溢流玄武岩区硅质大山岩中辉石斑晶的氧同位素比值,被认为可反映原始岩浆的δ18O值。据我们识别,这两个地区的南部岩石为高δ18O型(δ18O辉石~+10‰),北部岩石为低δ18O型(δ18O辉石~+6.5‰)。这两个流纹岩类型的其它差别,包括低δ18O型岩石中不相容元素的含量高、初始87Sr/86Sr比位低。我们认为,流纹岩类型的区域分布反映了源区组分的差异,只要这些源区是下地壳的、新元古代活动带的物质(高δ18O)和太古宙下地壳的物质(低δ18O),它们的组分差异就可得到圆满的解释。  相似文献   
66.
以背散射电子(BSE)方式成象的扫描电镜(SEM),是研究烃源岩沉积学特征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因为其空间和化学分辨率高,操作容易和速度快。所获得的图象取决于样品的不同成分之间的原子序较差异。若与能量分散X射线光谱分析法结合,有机岩石学家用BSE成象就能比用传统的光学显微镜更清楚地签定矿物和有机质。为了描述各有机质沉积物,特别是有机质分布的微结构的情况,已应用本方法对其不同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烃源岩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有机质分布有两种模式,即纹层状模式和分散微粒模式。通过对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研究,利用这些分布特征可追溯其沉积的来龙去脉。有机质的分布特征表明存在有机网络系统,据猜测后者是烃类排出的一个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7.
用加速器质谱仪对一颗红松的公元1003~1020年树年轮的放射性碳含量进行了逐年测量。结果表明,公元1006年以后出现了两个△14C峰,公元1010~10if年的△14C平均值比公元1003~1009年平均值增加了(8.3±5.1)‰。如果这一增加是公元1006年观察到的超新星爆发的γ射线成分引起的,则地面上△14C的增加比可见光的到达延迟了三年。根据△14C增加量估算这次事件的γ辐射的总能量≥6×1042J。目前还不能完全排除公元1006年以后树年轮△14C出现的两个峰正巧是由两次连续的大的太阳耀斑引起的可能性。进一步的研究正在准备之中。  相似文献   
68.
每半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的“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威胁”的联合国会议,5月26日在德国波恩结束,来自160多个国家的代表与会商讨对策。为了吸引美国和其他未加入《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加入,会议同时还展开了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代表之间的非正式“对话”。  相似文献   
69.
70.
微生物浓度对SFBR工艺去除营养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序半连续式反应器(SequentialFed-batchReactor,简称SFBR,下同。)就不同微生物初始浓度对人工配置废水营养物去除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微生物初始浓度对COD、氮化合物(NH4-N和NO3-N)除去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微生物初始浓度为140.4g/L时,COD有最高除去率(69.5%)。当微生物初始浓度≥46.8g/L,总氮除去率可达100%。菌体初始浓度对废水中营养物的去除有利。过高浓度的微生物生长,受营养物和供氧的限制。用一组涉及多个微生物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微生物初始浓度对同时去除碳、氮化合物效率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