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69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21.
秸秆焚烧对玉溪市大气PM10的影响解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溶性钾为示踪元素,解析秋收季节秸秆焚烧对玉溪市大气PM10的贡献.结果表明,2001年秋收季节(10月)水溶性钾浓度(7.68μg/m3)比夏季水溶性钾浓度(2.38μg/m3)高3.2倍,与7月至12月份PM10浓度变化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10.很显然,秋收季节秸秆焚烧对玉溪市大气PM10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2.
高效原油降解菌处理油田采出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油田采用废水中原有微生物种群分离驯化出的高效原油降解菌,通过单一菌种高效原油降解菌降解性能实验,高效混合菌正交实验,最佳组合菌株的连续生物处理油田采出水实验,都取得了处理低浓度含油废水的良好效果。这表明在常规物理,化学法处理油田采出水的基础上,利用生物再空度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3.
基于2015年~2017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氮磷在阳澄湖内的空间分布以及时间变化规律,并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评价了阳澄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研究结果表明:①2015~2017年,阳澄湖TN浓度波动不大,但是TP浓度持续升高,特别是中湖和东湖,分别升高了81.7%和113.8%;除2017年外,TN、TP浓度均是西湖最高,东湖最低,2017年中湖TP浓度升至最高;阳澄西、中、东湖每年的TN/TP比较接近,且都逐年下降。②年内变化来看,TN浓度每年1~3月较高,7~9月较低,而TP浓度无明显季节变化规律;TN/TP每年1~4月较高,一般在30以上,每年5~10月较低,一般在7~30之间。③TLI值显示阳澄西湖的富营养化状态有所好转,而中湖、东湖的富营养化状态呈恶化趋势。三年中,西湖、中湖均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东湖2015年为中营养,2016和2017年转变为轻度富营养。  相似文献   
24.
定量研究水生生物对水环境参数的适宜值是评估栖息地质量和维持生物完整性的主要途径. 以辽宁省太子河流域为研究范例,选择Y(优势度指数)大于0.000 1的硅藻为研究对象,结合水环境参数,采用CCA(典范对应分析)、CART(分类回归树)和WA(加权平均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硅藻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计算硅藻对驱动因子的最适值. CCA结果表明,IOS(底质指数)、ρ(TDS)(TDS为总溶解固体)和ρ(CODMn)是硅藻群落的驱动因子;CART预测结果表明,IOS高的水环境硅藻密度高于IOS低的水环境,ρ(TDS)和ρ(CODMn)低的水环境硅藻密度高于ρ(TDS)和ρ(CODMn)高的水环境;WA结果显示,96种硅藻对IOS、ρ(TDS)和ρ(CODMn)的最适值范围分别为1.00~6.44、60.29~820.30 mg/L和0.46~2.89 mg/L. 钝端菱形藻解剖刀变种和尖端菱形藻适宜栖息于IOS较低而ρ(CODMn)较高的水环境, Gomphonema trancatum和肿大桥弯藻则适宜栖息于IOS较高的水环境;缠结异极藻二叉变种和尖细异极藻适宜栖息于ρ(TDS)较高的水环境,弧形峨眉藻和克洛钝脆杆藻则适宜栖息于ρ(TDS)较低的水环境;弧形峨眉藻和隐头舟形藻威蓝变种适宜栖息于ρ(CODMn)较低的水环境. 针杆藻和桥弯藻对IOS的最适值高于舟形藻和菱形藻以及其他藻种,96种硅藻对ρ(TDS)和ρ(CODMn)的最适值均表现为菱形藻和异极藻较高、针杆藻和桥弯藻较低.   相似文献   
25.
根据旋转机械碰摩故障的特征频率,利用小波变换多分辨率特性,提取碰摩故障特征信号;利用支持向量机原理解决小样本、非线性、高维模式识别问题的优势,建立支持向量机故障诊断模型,进行旋转机械碰摩故障诊断。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有较好的精度和泛化性,并且运算量小,非常适合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的在线识别。  相似文献   
26.
太子河河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与硅藻群落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价河岸带土地利用对河流硅藻群落的影响,于2012年5月对太子河河岸带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森林用地、森林耕作用地、耕地、城镇建设用地)下38个采样点的硅藻群落和水环境特征进行采样分析. 结果表明:森林用地的指示种为膨大桥弯藻(Cymbella turgida)、优美桥弯藻(C. delicatula)、弧形峨眉藻(Ceratoneis arcus)、Gomphonema trancatum等寡污指示种;耕地的指示种为颗粒直链藻(M. granulate)、库津小环藻(Cyclotella kuetzingiana)、线形菱形藻(N. linearis)、尖布纹藻(Gyrosigma acuminatum)等污染指示种.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内,硅藻群落结构特征较为相似. 典范对应分析显示,ρ(CODMn)、ρ(SS)(SS为悬浮物)和ρ(TDS)(TDS为总溶解固体)是影响硅藻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水环境因子.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内硅藻群落结构特征差异显著,其中,森林用地内硅藻生物指数(17.98)和硅藻属数量(17.33个)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2.22)和Pielou均匀度指数(0.54)最低;耕地内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最高,分别为3.37和0.82;城镇建设用地内物种丰富度(11.00)、硅藻生物指数(9.20)和硅藻平均密度(0.71×104 L-1)最低. 研究显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对水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而影响硅藻群落的变化,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所占比例较高的河流水环境质量和硅藻群落状况最差;太子河河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硅藻群落结构影响显著,并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27.
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含油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油田含油废水利用传统的隔油、混凝、过滤(老三套)处理工艺,出水指标达不到国家的二级排放标准。为提高含油废水处理水平,在“老三套”基础上添加了生物处理部分,即三相生物流化床。为强化生物处理,采取了投加漂浮填料和悬浮填料的强化处理措施,出水能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8.
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沙市南郊山地丘陵区为研究对象,选择7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次生林地、经济林地、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撂荒地、苗圃地、坡耕地)研究了城乡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颗粒组成主要集中在1~0.05 mm和<0.001 mm两个粒级范围内,土壤质地以重壤土和轻粘土为主。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减弱,土壤砂粒(1.0~0.05 mm)、土壤粉粒(0.05~0.01 mm)百分率逐渐下降,<0.01 mm的土壤物理性粘粒百分率增加。自然、半自然状态利用方式的林地(次生林地、经济林地、杉木人工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含水量普遍较高,土壤密度低于坡耕地、苗圃地、撂荒地、采伐迹地,而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及氮、磷、钾含量普遍高于坡耕地、苗圃地、撂荒地、采伐迹地  相似文献   
29.
以缫丝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蛋白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分析了采用酸水解、超声波水解、微波水解制备复合氨基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比了最佳工艺条件下的水解效果.结果表明,酸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水解时间2.Oh、固液比(体积比,下同)5∶1、硫酸质量分数50%、水解温度100℃,超声波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水解时间0.5h、...  相似文献   
30.
借助城市污水培养高脂微藻,既达到培养微藻目的,又可有效处理污水。将藻菌共生系统与生物接触转盘反应器有机结合,研制藻菌共生生物接触转盘反应器。在反应器内接种高脂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与反应器内细菌构建菌藻共生系统,进入系统的城市污水为微藻生长补给氮、磷等元素,体系中的细菌分解有机物为微藻补给碳源。微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为细菌代谢提供保障。通过运行反应器小试装置,探究了反应器最优进水负荷、微藻的生长状况以及反应器对污水中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该体系相对最优有机负荷(以COD计)为2.71 kg·(m3·d)-1,藻接种体积占反应器总体积的9.4%,用外加光源强化后,反应池中生物量明显提高1.50×106、1.75×106和2.10×106cell·m L-1;此外,体系引入微藻后,氨氮去除率也得到显著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