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53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污水厂二级出水中小分子有机物强化混凝去除为目的,提出了连续投加混凝工艺(CDC),并以水杨酸为模型小分子有机物,研究了初始pH值对CDC工艺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铝离子与水杨酸的络合特性.结果表明,初始pH值6时CDC工艺的去除率最高,比常规混凝工艺提升了13.8%.但是初始pH值5和7时CDC工艺的提升效果较小.三维荧光结果表明,不同pH值下水杨酸和铝离子的络合特性不同.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喷雾质谱结果表明,pH值5时CDC工艺前期主要生成1:1络合物Al(OH)(C7H4O3)(H2O)2.其络合作用强烈,稳定性较高,难以从水中去除.pH值6时前期主要生成中等聚合铝(如原位Al13),其与水杨酸形成的络合物可以参与到铝离子的生长过程,最终生成表面崎岖形态松散的珊瑚礁状絮体,强化了水杨酸的去除.pH值7时,主要生成不定形氢氧化铝,通过絮体表面吸附小分子有机物.  相似文献   
52.
北京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PM2.5中水溶性无机盐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解北京冬季重污染过程大气颗粒物化学特性,利用高时间分辨率实时在线细粒子快速捕集及化学成分分析系统(RCFP-IC)对2011年2月18—24日发生的一次重污染过程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变化进行了在线观测.结合颗粒物质量浓度、气态污染物浓度及气象资料,对此次污染过程中污染物的化学成分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北京冬季重污染4 d中颗粒物污染严重;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平均质量浓度151.31μg·m-3,占PM2.5相对比例54%,其中NO3-、SO24-和NH4+质量浓度占总水溶性无机离子质量浓度91%,二次离子污染非常严重;硝酸根氧化率(NOR)和硫酸根氧化率(SOR)结果显示NO3-与SO24-主要通过非均相反应生成,水溶性无机盐存在形态以NH4HSO4和(NH4)2SO4为主;重污染期K+和Cl-质量浓度显著升高,Mg2+和Ca2+质量浓度下降;阳、阴离子电荷比(C/A)重污染平均值为0.8,细粒子偏酸性.  相似文献   
53.
针对印染废水高比例循环利用过程中物质的积累问题,通过5 m~3·d~(-1)的中试试验系统,分析探讨了具有潜在毒性的难去除污染物锑在循环过程中的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处理单元出水的锑浓度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且在循环过程中总去除率约为40%.基于物料平衡原理,建立了关于二沉出水锑浓度的富集模型.通过对比发现,利用该模型所得到的模拟曲线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了该模型对于预测循环系统中的锑富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徐瑶瑶  王锐  金鑫  石烜  王岩  金鹏康 《环境科学》2021,42(6):2937-2945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分布研究较多,但是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时ARGs丰度变化特性研究尚存不足.为此,本研究构建了印染废水循环利用系统,采用16S rDNA技术分析印染废水循环利用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表征ARGs丰度变化趋势.循环初期,活性污泥中共检出9大类52种ARGs,其中β-内酰胺类(β-lactam)抗性基因的相对丰度最高.循环过程中,芳烃类污染物浓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升高,β-内酰胺类抗性基因丰度则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第100 d,上升61.85%).与此同时,与ARGs相关的Firmicutes、Actinobacteria和Cyanobacteria的丰度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84.66%、64.38%和85.15%).超过21种ARGs受到芳烃类污染物富集的显著影响,其中,6种ARGs与芳烃类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极显著正相关,6种极显著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ARGs的丰度变化受微生物群落和芳烃类污染物的影响,在印染废水循环利用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本研究揭示了印染废水循环利用过程中芳烃类污染物的富集与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对ARGs的影响,对印染工业废水循环利用降低抗生素抗性基因对环境的污染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5.
1988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从而使排污费中用于污染治理的专项资金由无偿补助改为有偿使用,实行了“拨改贷”,排污费使用上的这一改革,对加快污染治理步伐促进环境质量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新的五项环境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和环保工作的不断探入开展,《办法》在试行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当前污染治理资金匮乏情况下,亟待对《办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加以解决,以便更好地  相似文献   
56.
事故报告、事故分析与事故管理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作为现代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强调变事故后处理为事故前预防,通过对事故进行深入的剖析,找出导致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57.
臭氧液相氧化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双忱  苏敏  马京香  金鑫  孙云雪  赵毅 《环境科学》2009,30(12):3461-3464
在自制的鼓泡反应器上对臭氧(O_3)液相氧化分别脱硫脱硝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液相中O_3对NO能够有效氧化,SO_2的存在对NO的脱除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pH值对NO的脱除率影响较小.[O_3]/[NO]=1.1时,NO脱除率可达到89.6%.pH在3~11范围内,NO脱除率达80%以上.温度在20~65℃范围内,NO脱除率不发生明显变化.结合尾部洗涤装置后,可有效脱除SO_2和NOx,脱硫效率几乎达到100%,在[O_3]/[NO]=1.1时,可获得84.2%的脱硝效率.  相似文献   
58.
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巢湖悬浮物浓度反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鑫  李云梅  王桥  张红  王彦飞  尹斌  吴传庆  朱利 《环境科学》2010,31(12):2882-2889
根据2009年6月巢湖32个样点实测的遥感反射率、悬浮物浓度、吸收系数及散射系数等数据,分析巢湖水体各组分的吸收、散射等固有光学特性,确定悬浮颗粒物单位散射系数、后向散射概率等固有光学参数,构建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悬浮物浓度反演模型,并利用准同步获取的环境1号卫星CCD影像数据反演巢湖悬浮物浓度.结果表明,555 nm处悬浮颗粒物单位散射系数的平均值为0.48 m2/g,以555 nm为参考波长,建立指数衰减模型对悬浮颗粒物单位散射系数进行参数化,模型的决定系数可以达到0.99;此外,在760~900 nm(Band4)范围内,后向散射概率不具有波长依赖,其值稳定在0.051.利用所得到的表观及固有光学量构建巢湖水体遥感反射率模型,反演巢湖悬浮物浓度,得到实测值与反演值之间的相对误差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平均相对误差为17.25%,由此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反演悬浮物浓度较高的湖泊水体;利用两景环境1号卫星CCD影像数据反演得到的巢湖悬浮物浓度主要在0~100 mg/L之间变化,其中6月13日巢湖悬浮物浓度40 mg/L的水域占到总面积的54.37%,而6月15日巢湖61.62%的水域悬浮物浓度40 mg/L,且这2 d巢湖悬浮物的分布与当时的气候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59.
太湖、巢湖水体CDOM吸收特性和组成的异同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施坤  李云梅  王桥  杨煜  金鑫  王彦飞  张红  尹斌 《环境科学》2010,31(5):1183-1191
2009年4、6月,分别对太湖、巢湖进行了野外试验.利用光谱微分技术分析了2个湖泊CDOM吸收光谱的变化特征,根据吸收系数的光谱微分特征,对240~450nm的吸收系数进行分段,分别对每一段计算光谱斜率S值.在A段,巢湖、太湖CDOM的S值分别在:0.0166~0.0102nm-1[平均值(0.0132±0.0017)nm-1]和0.029~0.017nm-1[平均值(0.0214±0.0024)nm-1]之间,在B段,其S值分别在:0.0187~0.0148nm-1[平均值(0.0169±0.001)nm-1]和0.0179~0.0055nm-1[平均值(0.0148±0.002)nm-1]之间,在C段,其S值分别在:0.0208~0.0164nm-1[平均值(0.0186±0.0009)nm-1]和0.0253~0.0161nm-1[平均值(0.0197±0.002)nm-1]之间.结果表明:①太湖水体的吸收系数及对各组分吸收的贡献要小于巢湖水体的,标准化吸收系数要大于巢湖水体的.②不管是太湖还是巢湖,CDOM的吸收系数的微分光谱在260nm左右为谷值,在290nm左右为峰值,CDOM吸收系数可以分成(A、B、C)3段.③太湖水体中CDOM腐殖酸的相对含量整体要低于巢湖水体的.④S值反映CDOM组成的敏感性,与CDOM的组成有关,当CDOM中腐殖酸相对含量较高时,敏感性最强的是B段的S值,其次是C段的;反之,敏感性最高的是C段的,其次是A段的,最弱的是B段的.  相似文献   
60.
基于二维相关光谱分析,对污水厂二级出水难凝聚有机物的臭氧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很难去除污水厂二级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污水厂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大部分属于难凝聚有机物,以腐殖酸类物质为主.臭氧氧化可以降低二级出水混凝后上清液的色度及UV254,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0%和40%以上,但是对难凝聚有机物的去除率较低,去除率在10%以下,只是与难凝聚有机物进行了反应,改变其性质.同时,臭氧可以降低二级出水中难凝聚有机物的荧光强度,其中腐殖酸类物质的荧光强度降低较为明显.基于不同臭氧投加量下难凝聚有机物的同步荧光分析,可以得到二级出水难凝聚有机物的二维相关光谱,结果表明,腐殖酸类物质对臭氧氧化最为敏感,腐殖酸类物质与富里酸类物质相比会优先和臭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