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41.
膜生物反应器因其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技术优势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工业水体中繁杂污染物形成的复杂膜污染,以及对应高能耗的运行模式,制约了MBR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因此,从MBR的污染机制和防控方法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MBR膜污染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污染机制。并在污染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对应的防控方法,重点阐述了改善活性污泥性质促进膜污染防控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2.
文章从万寿菊无土栽培技术要点出发,对万寿菊无土栽培技术进行简单的研究,力图筛选出万寿菊适于生产应用的栽培基质和营养液的配方,为研究万寿菊的无土栽培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花卉无土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保护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43.
采用碱解—Fenton氧化工艺对灭多威生产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液碱加入量、碱解温度和碱解催化剂对碱解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影响Fenton氧化效果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液碱加入量5%(w)、碱解催化剂加入量5 g/L、碱解温度150℃、碱解时间5 h、双氧水加入量3%(w)、Fenton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7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灭多威生产废水经碱解—Fenton氧化工艺处理后,COD由39 347.5 mg/L降至5 390.6 mg/L,去除率为86.3%,灭多威肟质量浓度由9 021.2 mg/L降低至98.1 mg/L,去除率为98.9%,灭多威质量浓度由3 354.5mg/L降至未检出,BOD5/COD由0.02提高至0.34;采用碱解—Fenton氧化工艺处理1 t灭多威生产废水的药剂成本为103.01元。  相似文献   
44.
江南地区茶树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风险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江南茶区茶树高温热害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风险区划。利用江南地区87个气象观测站1957-2007年逐日气象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茶树高温热害致灾的气象指标;利用Matlab,Arc GIS9.3及小波分析法统计并分析了51a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根据灾害等级发生的频次及强度,构建了高温热害风险指数,并利用该指数对江南地区茶树进行了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江南地区茶树轻度、中度、重度、总热害分布差异显著,基本上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2)分析期内,各级灾害年际变化幅度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3)各等级灾害存在明显的多尺度特征。(4)茶树高温热害发生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浙江金华—龙泉—衢州一带、江西景德镇—樟树—宜春以南大部分地区。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南方茶树种植布局和气象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淹水过程中汞的释放及甲基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淹水期汞的环境化学行为,利用模拟试验,设置A(15℃,低溶解氧(DO))、B(30℃,低DO)、C(15℃,高DO)3组处理,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进行消落带土壤淹水过程中汞的释放与甲基化特征研究,淹水试验共进行了40 d.结果表明,淹水初期(0—10 d)土壤汞呈释放趋势,A、B、C等3组处理水体中总汞浓度逐渐增加,而土壤中总汞含量相应降低;随淹水时间的延长(10 d),二者达到平衡.淹水后,A、B、C处理上覆水甲基汞浓度随淹水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分别在第15天、第8天、第15天达到峰值,第30天基本达到平衡;土壤甲基汞含量随淹水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并在第30天达到平衡,平衡时土壤及上覆水甲基汞浓度规律均表现为BAC.土壤-上覆水系统温度的适当升高利于土壤汞的释放及甲基化;高溶解氧利于土壤汞的释放,低溶解氧则更利于汞的甲基化.  相似文献   
46.
“安防报警服务业立法课题小组”继北京、济南之后走访调研了广东省深圳市安防报警服务行业的市场发展态势,以及公安机关对该行业进行管理规范的情况。着重分析了从事安防报警服务行业的企业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公安机关对该行业进行管理规范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立法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47.
固定化微生物废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tm系列高效菌种处理乳品行业生产废水运用菌种的固定化技术,使菌种保持在反应器内.探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分类、主要特征、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器和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8.
电导法测定地下水中溶解性总固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论述了电导法测定水中溶解性总固体的原理、方法,并从准确度、精密度和实际地下水样测定三个方面与目前普遍采用的重量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重量法与电导法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1.90%~84.84%和99.33%~104.50%;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3.06~3.68和0.56~1.93;变异系数范围为3.61%~4.35%和0.65%~1.84%,由此可见,重量法比电导法回收率低,标准偏差和差异系数都大。重量法测定值比电导法低的主要原因是大庆地区地下水溶解的盐类以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主,在加热烘干的过程中分解生成CO_2和H_2O而损失掉了。因此,重量法不适合作为水中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