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温带半干旱典型草原及其邻近不同开垦年限的农田(5年,10年,50年)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土壤CH4的吸收通量进行了野外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天然草地转化为农田后,土壤吸收CH4的能力增强,随农垦年限的增加,土壤对CH4的吸收能力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依次为F5〉FIO〉F50〉G。  相似文献   
12.
清洁煤利用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最佳途径,其必须在确保完成政府及环保部门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的基础上才能发展,才能实现煤炭的清洁综合利用。以煤化工产业中的大型企业山东兖矿集团为例,介绍了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技术应用等有益探索及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凹凸棒复合滤料生物过滤去除Fe2+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凹凸棒复合滤料良好的吸附和生物挂膜性能对普通滤池进行生物强化,研究生物过滤对原水中Fe2+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原水溶解氧在3 mg/L左右,Fe2+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温度在13.9℃-22.3℃时,Fe2+去除率达到93%以上;滤速越低,生物过滤对Fe2+的去除率越高,4 m/h为本实验研究的最佳水力负荷;原水中Fe2+浓度在2 mg/L以下时,出水的Fe2+浓度可以达到0.15 mg/L以下。反冲洗对生物过滤去除Fe2+的影响较小,去除率在冲洗2 h后能够恢复到冲洗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不同预处理对电镀污泥电动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风干电镀污泥为电动处理试验材料,水为阳极电解液,柠檬酸柠檬酸铵缓冲液为阴极电解液,施加25 V直流电压条件下电动运行5 d,研究了水、低浓度木钙和硝酸等预处理对电镀污泥电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阴极电解液pH值变化平稳,都维持在3~3.5较理想的范围。而1%木钙、1%硝酸饱和预处理电镀污泥,明显改变了电动过程中电渗流和电流密度的大小,对电镀污泥Cu、Ni的去除率也有明显增加。其中,木钙、硝酸预处理后对Cu的去除率由对照的13.24%分别提高到19.05%和25.55%,即去除量分别增大3 516.35 mg/kg和7 457.62 mg/kg;木钙、硝酸预处理后对Ni的去除率由对照的14.68%分别提高到16.47%和28.85%,即去除量分别增大800.91 mg/kg和6 359.92 mg/kg。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升流式微氧污泥床膜生物反应器(UMSB-MBR)处理低氨氮、低C/N比污水,考察了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反硝化(SNAD)工艺启动过程中的运行效能与微生物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经过厌氧氨氧化(Anammox)、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N/A)及SNAD工艺启动3个阶段,各阶段末总氮去除率(NRE)分别可达(80.85±0.81)%,(84.62±0.10)%及(90.01±0.23)%,SNAD工艺启动成功时,COD去除效率(CRE)为(85.04±0.18)%;宏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氨氧化菌(Aer AOB)优势菌属Nitrosomonas在PN/A阶段得到富集,且氨氧化功能基因(hao、amo)相对丰度上升;厌氧氨氧化菌(An AOB)优势菌属由Anammox阶段的Candidatus_Kuenenia转化为SNAD阶段的Candidatus_Brocadia,厌氧氨氧化功能基因(hzs、hdh)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表明An AOB逐渐适应低DO、低C/N比环境;反硝化菌属Ignavibacterium、unclassified-p-Chloroflexi及反硝化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刷涂-热解法制备了Sb、Ru掺杂的Ti/SnO2电极。通过SEM、EDX、XRD和循环伏安扫描(CV)表征了电极表面形态、组成、结构和电化学性质,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电催化氧化降解五氯苯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五氯苯酚转化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底物初始质量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电流密度、初始溶液pH值。在底物质量浓度为50mg.L-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80min,电流密度40mA.cm-2,溶液初始pH值为8的条件下五氯苯酚的转化率达到97.6%。  相似文献   
17.
低温湿式化学法制备ZnO纳米棒阵列膜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一种简单的低温湿式化学方法,即将预处理好的锌片直接放人5%甲酰胺水溶液中,在65℃烘箱中加热24 h,在锌片基底上成功制备出了大面积具有良好取向的ZnO纳米棒阵列.用XRD、SEM、DRs、PL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ZnO纳米棒是六方钎锌矿晶,与基底垂直,具有沿(002)晶面择优生长的特征.另外,该阵列薄膜在379 nm附近发出强荧光,禁带宽度为Eg=3.28 eV.以自镇流高压汞灯为光源、以ZnO纳米棒为催化剂处理水中的甲基橙.结果显示,ZnO纳米棒的光催化反应为一级反应,表观速率常数与甲基橙的初始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青霉素发酵尾气VOCs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斌  么瑞静  张硕  马磊  康汇  王姗姗 《环境科学》2018,39(7):3102-3109
青霉素是制药行业中应用最广、历史最长的抗生素.青霉素属于生物发酵类药物,在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发酵尾气,其中所含有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从现状调研、现状监测和健康风险评估这3个方面研究了发酵尾气的污染特性,结果表明,在青霉素发酵尾气中共检测到23种VOCs,其中主要包括:乙酸乙烯酯、三氟三氯乙烷、二氯四氟乙烷、二氯甲烷等;在升温阶段、保压阶段、降温阶段和发酵阶段这4个阶段中氯代烃类所占比例最大(24.63%~78.83%),其次是酯类(11.16%~52.40%),这两类物质总量和占总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的90%以上;应用健康风险评估的模型对检测出的VOCs做污染水平分析,发酵尾气的非致癌风险值为4.98×10-5a-1,通过浓度梯度扩散法估算风险值远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5×10-5a-1),不会对暴露人群造成非致癌危害,但发酵尾气中的VOCs对人群存在致癌影响,其中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的主要是1,3-丁二烯、二氯甲烷、氯甲烷、四氯化碳、苯、1,1-二氯乙烷.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WEB监控技术实时性较差、服务器负担重、监控人员任务繁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Java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与Comet技术(服务器推技术)的油气泄漏实时在线监控技术。该技术采用多层B/S(Browser/Server)模式软件体系结构,充分利用JavaEE分布式计算平台的优越性,建立了基于Comet目标参数实时在线监控技术的系统模型。通过实时监控实例,对其工作性能进行了验证,实现了实时、远程应急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20.
引言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和城市的增加使用水量与日俱增,同时对水质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排放到全国各水域中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