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1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安全科技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安全科技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要求,探讨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考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作了适当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了传统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了该课程在不同专业体系中应该讲授的重点内容。结论表明:得出的结论对提高《安全科技概论》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与瓦斯突出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针对这一问题,参考分析了大量国内外关于煤和瓦斯突出机理理论与实验研究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对现阶段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类,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3.
铜绿微囊藻与附生假单胞菌静态吸磷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磷饥饿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和附生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进行静态吸磷的比较研究,并分析不同温度对吸磷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和附生假单胞菌都有快速吸收外界磷的能力,铜绿微囊藻的最大吸磷速率为1.11mg/(mg穐),附生假单胞菌最大吸磷速率达到4.79mg/(mg穐).静态吸磷在1h内基本达到平衡,铜绿微囊藻最大磷含量为1.03%,附生假单胞菌最大磷含量能达到3.01%,提高温度有利于铜绿微囊藻和附生假单胞菌对外界磷的吸收.在铜绿微囊藻和附生假单胞菌竞争吸收外界磷时,附生假单胞菌的吸收速率和细胞内最大磷含量均明显高于铜绿微囊藻.  相似文献   
44.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目前发展最迅速的高新技术之一,在各个应用领域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煤矿安全GIS是描述、存储、分析、决策和输出矿井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门技术。以煤矿安全管理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煤矿安全GIS的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认为,现阶段煤矿安全GIS主要有四个类型。并对这四个类型煤矿安全GIS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了当前煤矿安全GIS中螈待解决的三个问题。研究表明:三维煤矿安全GIS和嵌入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的新型煤矿安全GIS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煤矿安全GIS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结论对煤矿安全管理和煤矿安全GIS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5.
晁建颖  高光  汤祥明  戴江玉  庄巍  张毅敏 《环境科学》2011,32(10):2861-2867
在一次风速12 m.s-1的强风浪过程中,对太湖梅梁湾一浅水区水体有机聚集体(organic aggregates,OA)丰度、颗粒态有机质含量、碳、氮和磷含量等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连续的原位监测和分析,同时分析了基本的水质指标.结果表明,风浪过程会对水体OA的理化性质及水体的磷循环产生极大的影响:在风浪过程中...  相似文献   
46.
高光前  党小庆  丁磊  黄准  李世杰 《环境工程》2018,36(12):145-150
电除尘器电场性能优劣是影响电除尘器收尘效率的重要因素。通过有限元法得出4种放电极(平齿线、90°齿线、十齿线、加强型RS线)与横置极板匹配时其电位与场强的空间分布,通过实验测量90°齿线分别与横置极板和C480板匹配时的极板表面电流密度的大小及分布,以板电流密度平均值和板电流密度几何标准差为电极配置电场性能的评价指标,对电除尘器不同电极配置参数下其电场性能优劣进行研究,通过调整电极配置几何参数以优化电场性能,为横置极板电除尘器的选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太湖微囊藻毒素与湖泊物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监测了太湖2001年的微囊藻毒素的周年变化,探讨了微囊藻毒素浓度(Microcystin-LR,MCLR)和水温、光照、悬浮质、溶解氧、风浪等湖泊物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显示微囊藻毒素在夏秋季节较高,但各采样点微囊藻毒素浓度的最高值及其变化趋势与各采样点所处地理位置,水动力学变化及样点周围水域藻类生长情况等有密切关系,从湖泊物理因素来看,微囊藻毒素浓度受风浪和水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8.
附着生物对沉水植物伊乐藻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玉芝  秦伯强  高光  罗敛聪  孟芳 《生态环境》2007,16(6):1643-1647
以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ii(Plant.)ST.John.)为研究对象,室内利用原位湖水进行培养,通过测定伊乐藻的生物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光合作用速率等指标,研究了附着生物量的增加对沉水植物伊乐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附着生物处理量的增加,伊乐藻的生物量、叶绿素质量分数以及光合作用速率随之下降,50d后,各处理的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了约5%~15%,叶绿素质量分数以及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了20%~43%、10%~36%。同时也分析了丝状藻对沉水植物伊乐藻的遮阴作用,初步推测附着生物对沉水植物伊乐藻的影响可能是由于附着生物的遮荫作用。研究的结果为揭示富营养化湖泊沉水植被衰退的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改善城区水环境、完善河道生态功能是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小流域河道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探讨生物绳-重建生物群落联合修复技术对低流速城市小流域河道的修复效果,选取了无锡市典型的低流速城市河道亲水河,对其进行了7个月(2014年6—12月)的生态修复效果研究。监测数据表明:生态修复区内的总氮、总磷、溶解态总氮、溶解态总磷、磷酸根、叶绿素a、藻蓝素、浊度和悬浮颗粒物浓度显著降低,分别比对照组低40.8%、48.5%、39.1%、33.3%、47.7%、47.2%、48.0%、35.7%和55.8%。该修复技术对氨氮去除效果不明显。生态修复后水体的透明度显著提高。研究表明生物绳-重建生物群落联合修复技术能有效改善低流速城市小流域河道的水质。  相似文献   
50.
氮磷比对水华蓝藻优势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海  朱广伟  秦伯强  高光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0):1676-1683
通过批量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磷水平下N/P比对铜绿微囊藻(蓝藻)和斜生栅藻(绿藻)生长速率的影响,并在太湖蓝藻水华暴发期间,监测了梅梁湾和湖心区水体叶绿素a浓度和氮磷营养盐结构变化,以探讨N/P比对蓝藻优势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N/P比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并不表现在一个确定值上,而与水体氮磷的绝对浓度有关,在0.02mg/L磷浓度下,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在N/P比为4:1~32:1范围内生长速率均较低(0.067~0.074,0.018~0.022d-1),说明受到营养盐的限制;当磷浓度达到0.20mg/L时, 铜绿微囊藻在N/P比为32:1时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0.240d-1),斜生栅藻在N/P比为64:1时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0.380 d-1);而在磷浓度升高到2.00mg/L时,不同N/P比下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均达到最大生长速率(0.24~0.25, 0.378~0.381d-1),说明氮磷浓度均比较充足,N/P比对生长速率已经没影响.可见,氮磷浓度比N/P比对两种藻的生长影响更大.与斜生栅藻相比,铜绿微囊藻对氮磷营养的生理需求和最大生长速率均相对较低,属K策略物种,易在低氮磷浓度下形成优势.梅梁湾在水华暴发期间氮浓度一直远低于水华较轻的湖心区,而磷浓度远高于湖心区,进而导致梅梁湾N/P质量比(低于20:1)在水华期间一直低于湖心区(124:1),低N/P比是蓝藻水华暴发导致氮浓度下降,磷浓度升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