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38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低含H2S工况下110SS的超临界CO2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明确低含H2S工况下,110SS钢在超临界CO2相中的适用性及腐蚀行为。方法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对高温高压低含H2S气井的井底腐蚀工况进行模拟,采用腐蚀失重法获取腐蚀速率,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腐蚀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141℃、13.3 MPa CO2分压、1.33 kPa H2S分压工况下,110SS在含饱和水的超临界中均呈现均匀腐蚀特征,腐蚀速率为0.017 mm/a,腐蚀轻微,CO2腐蚀占主导地位。基体表面腐蚀产物膜分布并不均匀,呈水珠状分布,产物膜为单层结构,腐蚀产物以碳酸亚铁为主,含少量H2S腐蚀产物,且H2S腐蚀多集中于水珠状区域内部。腐蚀产物膜由不连续的晶粒构成,部分部位基体直接暴露于腐蚀性介质中,对基体的保护有限。结论以0.125 mm/a作为油套管选材标准,对于仅含凝析水,无积水问题的气井,可选用110SS管材作为油套管材质(温度≤141℃,CO2分压≤13.3 MPa,H2S分压≤1.33 kPa,Cl^–质量浓度≤4646 mg/L)。  相似文献   
82.
蚯蚓活动对重金属在土柱中淋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婧  温蓓  单孝全  裴志国 《环境化学》2007,26(6):768-773
采用土柱淋溶方法,以溴离子为示踪离子,研究了蚯蚓活动形成的土壤大孔隙对铜和锌离子在土柱中迁移行为的影响.运用平衡和非平衡对流-弥散模型对溴离子和铜、锌离子在不同土柱中的穿透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蚯蚓活动形成的蚯蚓孔能够产生明显的优势流现象,这种优势流极大地加快了重金属离子在土柱中垂直向下迁移的速度.非平衡对流-弥散模型能很好地预测溴离子和铜、锌离子在蚯蚓孔土柱中的流出趋势,而平衡对流-弥散模型适合于预测溶质在对照(匀质)土柱中的流出趋势.  相似文献   
83.
介绍了二恶英的性质、毒性、污染源以及排放趋势,重点论述了二恶英的生成影响因素与污染排放控制技术.二恶英的生成影响因素主要有炭源、氯源、温度、催化剂和氧源等.二恶英的污染排放控制技术则介绍了传统的去除技术和一些降解技术.  相似文献   
84.
荧光猝灭法测定菲、苊、芘与腐殖酸的结合常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冠华  薛蓓  胡璟  张梦妮  陶澍 《环境化学》2005,24(5):578-581
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了胡敏酸(Fluka)与苊、菲和芘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KDOC),其lgKDOC值分别为4.4,4.48和4.89.用同样方法测得长江水生FA以及黑龙江水生FA和HA的KDOC之间有显著差别.HA的KDODC一般高于FA.黑龙江水生FA的KDOC高于长江.对同一来源的腐殖酸,三种多环芳烃的KDOC与KOW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渭河流域西安段地表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污染状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于2018年1、5和8月检测分析了渭河流域西安段地表水中DBP的含量和污染分布特征,并采用物种敏感分布曲线法(SSD)对水体中的DBP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1、5和8月流域水体中DBP浓度分别为nd~58.28("nd"表示未检出)、2.78~42.61和1.45~39.34μg/L,平均浓度分别为15.60、12.87和12.71μg/L。受点源污染和地表径流带来的污染物影响,泾河水体中DBP含量最高。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渭河干流及4条支流全年水体中DBP存在的风险大小为泾河﹥皂河﹥渭河干流﹥灞河﹥沣河。与国内外其他流域水体中DBP含量比较,渭河流域西安段地表水体中DBP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污水厂废水排放、工业污染和地表径流带来的污染物是流域水环境中DBP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6.
采用温室土培实验,研究了土壤中新型溴代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DBDPE)在不同种属植物中的吸收和传输特征,以及植物脂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应用计算模拟的手段解析了植物载脂蛋白与DBDPE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以阐明DBDPE的植物吸收传输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在玉米、小麦和黄瓜3种植物的根和地上部均检测到了DBDPE,根中DBDPE的含量高出地上部1~2个数量级.植物中累积的DBDPE量随时间的变化存在明显的生长稀释效应(p<0.05).DBDPE的根吸收和茎向传输表现出植物种属间的显著差异(p<0.05),根富集因子(RCF)顺序为黄瓜(0.30~0.57) > 小麦(0.10~0.39) > 玉米(0.03~0.26),而传输系数(TF)为小麦(0.17~0.20) > 玉米(0.16~0.19) > 黄瓜(0.04~0.07).DBDPE的根吸收量及RCF值与植物根脂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r=0.94,p<0.01;r=0.98,p<0.01);其地上部累积量及TF值与植物地上部脂含量显著正相关(r=0.77,p<0.05;r=0.94,p<0.05),但与植物根脂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4,p<0.05;r=-0.76,p<0.05),说明脂是控制植物吸收和传输DBDPE的重要组分.分子对接的结果显示,DBDPE能键合进入3种植物载脂蛋白的活性区域并与载脂蛋白特异性的活性位点作用,且DBDPE与载脂蛋白的结合方式及结合能力存在植物种属的显著差异,两者的结合强弱与根吸收DBDPE能力的顺序一致,印证了实验结果.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植物中DBDPE的吸收传输特征及机制,可为深入认识DBDPE的陆生生态环境行为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7.
研究区域ρ(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污染天气类型的关系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和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基于2015—2016年广西1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监测数据和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2015—2016年广西空气质量概况和污染的基本特征,采用EOF(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和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方法表征了广西ρ(PM2.5)时空分布模态,统计了广西两年间24次区域范围(3个及以上连片城市)大气轻度及以上污染过程,分析了不同污染过程的天气类型和空气质量变化特点.结果表明:PM2.5是广西大气污染首要污染物,ρ(PM2.5)年均值呈北高南低的区域特征,月际变化基本呈正V字型分布;EOF分析和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显示,广西ρ(PM2.5)的时空结构主要有3种模态,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8.9%、5.7%和3.7%,基本反映了广西ρ(PM2.5)变化的时空模态的主要特征,桂林和玉林两年间的后向轨迹聚类很好地解释了第二和第三模态的南北浓度和东西浓度异常反相位分布特征;广西14个城市两年间PM2.5区域性污染天气类型主要有10种,其中污染天气类型中占比较大的是弱冷高压脊型(24.4%)、均压场型(20.2%)、高压后部型(16.1%)和高压后部配合西南暖低压型(8.5%),是引发广西大范围大气污染的典型天气类型.研究显示,广西大气污染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南北输送特征,污染过程的天气形势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88.
Sorption of tylosin and sulfamethazine on solid humic acid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ylosin(TYL) and sulfamethazine(SMT) are ionizable and polar antimicrobial compounds,which have seeped into the environment in substantial amounts via fertilizing land with manure or sewage. Sorption of TYL and SMT onto humic acid(HA) may affect their environmental fate. In this study, the sorption of TYL and SMT on HA at different conditions(pH, ionic strength) was investigated. All sorption isotherms fitted well to the Henry and Freundlich models and they were highly nonlinear with values of n between 0.5 and 0.8,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HA had high heterogeneity. The sorption of TYL and SMT on HA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 H(2.0–7.5), implying that the primary sorption mechanism could be due to cation exchange interactions between TYL~+/SMT~+ species and the functional groups of HA.Increasing ionic strength resulted in a considerable reduction in the K_d values of TYL and SMT,hinting that interactions between H bonds and π–π EDA might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sorption of TYL and SMT on HA. Results of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and ~13C-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analysis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carboxyl groups and O-alkyl structures in the HA could interact with TYL and SMT via ionic interactions and H bonds,respectively. Overall, this work giv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of sorption of TYL and SMT on HA and hence aids us in 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risk of TYL and SMT under divers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89.
工业腐殖酸提纯前后对泰乐菌素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稀碱法对购买的工业腐殖酸进行了提纯,研究了腐殖酸提纯前后对泰乐菌素的吸附特性,并对其吸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腐殖酸提纯之后,其C、H、O、N、S的含量明显增加,灰分含量显著减小.腐殖酸经提纯后对泰乐菌素的吸附明显增强,在24h可以完全达到吸附平衡,其吸附动力学曲线可以用拉格朗日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扩散模型较好的拟合;吸附等温线可以用线性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较好的拟合;且提纯后的腐殖酸对泰乐菌素的吸附随着溶液的p H值和离子强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综上,推测腐殖酸对泰乐菌素的吸附机制可能以疏水性分配、氢键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0.
针对军工危险性建筑物外部安全距离确定时药量覆盖不全面、新产品无依据、厂房用地与城市发展用地矛盾等问题,对美国标准和我国标准中安全距离的分类、确定原则、确定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对我国标准修订的建议,为我国军工危险性建筑物外部安全距离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