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41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实施前后河口三角洲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燕  张长春  魏加华 《生态环境》2006,15(5):1046-1051
全流域水量统一调度是缓解黄河断流,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水量调度效果如何,河口生态环境变化状况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文章提出了评价水量调度效果的河口生态环境对比指标,并尝试运用遥感技术、水文数据和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水量调度前后河口三角洲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后,河口三角洲最小河道生态基流在非汛期基本得到满足,断流现象不再发生,径流入海率和输沙入海量有所增加,淡水湿地面积逐渐增多,物种多样性明显得到改善。这反映出黄河流域水量统一调度后,河口三角洲生态环境正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32.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库影响的敏感性评价指标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张金波  宋长春 《生态环境》2003,12(4):500-504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监测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动态的影响时所采用的一些敏感性指标: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CO2通量和qCO2、轻组有机质和颗粒态有机质、溶解态有机碳(DOC)。大量的研究表明,与土壤有机碳相比,微生物量碳库的周转率更大,周转时间更短,在土壤总有机碳变化可检测之前,土壤微生物部分的变化可能被检测到,是土壤碳动态的敏感性指标。轻组和颗粒态有机质是自然土壤肥力的决定因素,也是土地管理方式影响最明显的部分,对于准确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过程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CO2,通量和qCO2,可以综合反映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利用土壤有机碳的效率及土壤中碳的代谢作用等,也是土壤碳动态的敏感性指标。DOC通量比全球植物和大气间碳交换量小1-2个数量级,所以生物圈碳平衡的很小变化会导致DOC的巨大变化,DOC浓度和通量是土壤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3.
湿地对水中磷素净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潘继花  何岩  邓伟  严登华  郭跃东  宋新山 《生态环境》2004,13(1):102-104,108
随着对湿地功能认识的加强,湿地科学研究从资源考察开始向湿地过程研究转变,尤其是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使得湿地对营养物质的截留功能倍受关注。磷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元素之一,又是导致湿地及下游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研究湿地对水中磷素的净化作用是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和流域水环境保护研究的重要环节。文章综述了湿地系统各因子(土壤、植被、水文、微生物)及其它环境因子(如温度、CO2浓度、污染物负荷)对磷的净化作用的影响以及湿地中磷的动态模型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在研究手段、方法和内容方面的不足,强调今后研究应注重长期连续的湿地动态监测,湿地净化功能模型和净化能力阈值以及景观生态学在湿地净化功能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
中国生物入侵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生物入侵已被列为当今世界最为棘手的三大环境难题(生物入侵、全球气候变化和生境破坏)之一。文章阐述了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以时间和地理区域为尺度,初步探讨了生物入侵的生态分布特征。指出其特征是: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影响,入侵生物的数量逐年增加,具有时间动态性;生物入侵的分布具有纬度地带性规律,纬度越低生物入侵的现象越严重;入侵生物的数量具有地理区域性。  相似文献   
35.
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CH4和N2O排放通量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生长季N2O、CH4的排放通量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原位测定,分析了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CH4、N2O排放通量的季节特征,并初步探讨了CH4、N2O排放通量与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关系.湿地岛状林CH4、N2O通量均呈现出明显的正负交替的变化特征, 通量范围分别为-560.45~706.35 μg/(m2·h)和-28.87~43.59 μg/(m2·h), 季节均值分别为41.88 μg/(m2·h)和11.56 μg/(m2·h).结果表明, 湿地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土壤是CH4和N2O的汇.相关分析表明,CH4和N2O的排放与箱内温度具有弱相关性.土壤水分是影响湿地岛状林土壤CH4吸收、排放关系的重要因素, 而土壤的干湿交替能促进岛状林土壤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36.
聚氯乙烯生产中副产高沸物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长春  苏永祥 《化工环保》1998,18(6):362-365
介绍了以PVC生产中副产的高沸物精制后作溶剂,降解后的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作主料,制造塑化防腐漆的工艺流程,产品性能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7.
龙口市海水入侵动态系统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入侵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它不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淡水资源,而且破坏生态环境平衡,制约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山东省龙口市为靶区,通过分析研究衡量海水入侵重要因子-氯离子浓度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海水入侵动态系统规律,提出防治海水入侵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38.
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制订合理的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2015年1-12月299座城市实时发布的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和PM10)及气态污染物(CO、NO2和SO2)的质量浓度数据,对其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① 2015年城市环境空气颗粒物污染严重,299座城市的ρ(PM2.5)、ρ(PM10)年均值分别主要集中在25~60和40~110 μg/m3,年均值达到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城市所占比例分别仅为24%和38%.② 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基本呈冬季>春秋季>夏季的趋势,其中冬季ρ(PM2.5)、ρ(PM10)、ρ(CO)、ρ(NO2)、ρ(SO2)分别为(73±27)(114±42)(1.49±0.61)(36±14)(42±33)μg/m3.③ 高ρ(PM2.5)和ρ(PM10)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年均值分别为(70±16)(117±22)μg/m3;高ρ(CO)主要出现在山西省,年均值为(1.76±0.48)mg/m3;高ρ(NO2)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山东省和长江三角洲,年均值分别为(42±6)(39±9)(34±8)μg/m3;高ρ(SO2)主要分布在山西、山东两省,年均值分别为(54±10)(41±16)μg/m3.④ Pearson相关系数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环境空气颗粒物与气态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复合性,并且具有秋冬季明显强于春夏季的季节性特征.研究显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区域性与复合性,在降低环境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同时,对气态污染物的削减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9.
Eco-hydrological research in arid inland river basins has been a focus of geologists and ecologists as it is crucial for maintain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o-economy, particularly in ecologically vulnerable areas. Based on the research work carried out in the Tarim River basin of Xinjiang, northwestern 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s synthetically the climate change and associated responses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in the oasis, and plants responding to environmental stresses in the desert area of the river basin. Research gaps, challeng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in the eco-hydrological studies of the Tarim River basin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