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55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826篇
安全科学   508篇
废物处理   613篇
环保管理   1632篇
综合类   3819篇
基础理论   2916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3534篇
评价与监测   812篇
社会与环境   697篇
灾害及防治   136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409篇
  2013年   1035篇
  2012年   502篇
  2011年   626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576篇
  2008年   601篇
  2007年   666篇
  2006年   586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432篇
  2003年   450篇
  2002年   384篇
  2001年   480篇
  2000年   355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135篇
  1987年   117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100篇
  1984年   125篇
  1983年   125篇
  1982年   123篇
  1981年   97篇
  1980年   93篇
  1979年   106篇
  1978年   89篇
  1977年   84篇
  1976年   78篇
  1975年   90篇
  1974年   101篇
  1965年   7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选取湖南省浏阳市某Cd污染稻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组配改良剂石灰石+海泡石(LS)、基施硅肥及叶面喷施硅肥对Cd污染稻田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基施硅肥90kg/hm2和叶面喷施硅肥(0.2,0.4g/L)对土壤pH值无明显影响,添加LS(2250,4500kg/hm2)的各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pH值(P < 0.05).(2)基施硅肥90kg/hm2分别降低土壤交换态、毒性特征浸出(TCLP)提取态Cd含量20.0%和18.5%,叶面喷施硅肥对土壤Cd两种提取态含量无明显影响,添加LS的各处理(2250,4500kg/hm2)分别使土壤交换态、TCLP提取态Cd含量降低25.8%~49.9%、26.4%~44.5%.(3)3种单一技术措施均能明显降低水稻各部位Cd含量,但降低糙米中Cd含量的效果低于3种技术措施的组合处理;“组配改良剂LS+基施硅肥+叶面喷施硅肥”各处理(JL1F1、JL1F2、JL2F1、JL2F2)使水稻糙米中Cd含量降低25.6%~70.5%.(4)“组配改良剂LS+基施硅肥+叶面喷施硅肥”的组合技术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中Cd的有效性,显著降低水稻各部位中Cd含量,其中JL2F2处理效果最佳,能使对照糙米Cd含量从0.66mg/kg降低到0.19mg/kg,实现中重度Cd污染稻田的水稻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2.
为探究沈阳市郊区环境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于2017年8月24日—9月2日采用2,4-二硝基苯肼固相吸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沈阳市郊区醛酮类化合物进行观测分析,利用美国环境保护局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部分有毒有害醛酮类化合物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并利用比值法对醛酮类化合物的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醛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日均值范围为23.16~38.38 μg/m3;质量浓度最高的4种醛酮类化合物依次是丙酮、甲醛、正丁醛和乙醛,其质量浓度日均值的平均值分别为8.71、5.90、5.48和2.95 μg/m3.对·OH消耗速率(LOH)贡献较大的醛酮类化合物物种是正丁醛、甲醛和乙醛,臭氧生成潜势贡献(OFP)较大的醛酮类化合物物种是甲醛、正丁醛和乙醛,在研究区影响醛酮类化合物光化学反应活性的物种主要是甲醛、乙醛和正丁醛.研究区观测期间,环境空气中甲醛和乙醛的致癌性风险值分别为1.18×10-5和5.91×10-6,对暴露人群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乙醛的非致癌风险值为0.05,对暴露人群不存在非致癌风险.在研究区的一次臭氧轻度污染过程期间,环境空气中的甲醛和乙醛受天然源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二次转化的影响减弱,甲醛、乙醛和丙酮受到炼焦工业和机动车等人为源排放的影响增强,而正丁醛主要受当地精细化工产业排放的影响.研究显示,沈阳市应加大对炼焦工业、精细化工和机动车来源排放醛酮类化合物的管制,以降低环境空气中活性醛酮类化合物及有毒有害醛酮类化合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63.

The combination of concentrated solar power–chemical looping air separation (CSP-CLAS) with an oxy-fuel combustion process for carbon dioxide (CO2) capture is a novel system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from solar power and biomass while being able to store solar power efficiently. In this study, the computer program Advanced System for Process Engineering Plus (ASPEN Plus) was used to develop models to assess the process performance of such a process with manganese (Mn)-based oxygen carriers on alumina (Al2O3) support for a location in the region of Seville in Spain, using real solar beam irradiance and electricity demand data. It was shown that the utilisation of olive tree prunings (Olea europaea) as the fuel—an agricultural residue produced locally—results in negative CO2 emissions (a net removal of CO2 from the atmosphere). Furthermo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cess with an annual average electricity output of 18 MW would utilise 2.43% of Andalusia’s olive tree prunings, thereby capturing 260.5 k-tonnes of CO2, annually. Drawbacks of the system are its relatively high complexity, a significant energy penalty in the CLAS process associated with the steam requirements for the loop-seal fluidisation, and the gas storage requirements. Nevertheless, the utilis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idues is highly promising, and given the large quantities produced globally (~?4 billion tonnes/year), it is suggested that other novel processes tailored to these fuels should be investigated, under consideration of a future price on CO2 emissions, integration potential with a likely electricity grid system, and based on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real data.

  相似文献   
64.
为了评价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河口湿地土壤碳动态的影响,利用配对的试验设计在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的高潮滩和低潮滩各设置1条入侵种互花米草与土著种的配对样线.结果表明,与土著植物相比,互花米草入侵显著增加了长江口湿地的植物碳库、土壤微生物碳、土壤总碳库和有机碳库,而对占土壤总碳库60%以上的无机碳库无显著影响,意味着互花米草入侵导致的土壤总碳库改变主要是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库来实现的.高潮滩互花米草和芦苇群落的年均土壤呼吸强度分别为(210.02±4.90),(157.79±6.39)mg/(m2·h);低潮滩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群落年均土壤CO2排放速率分别为(157.41±5.27),(110.90±5.16)mg/(m2·h),表明互花米草入侵显著增加长江口湿地的土壤呼吸.上述结果意味着互花米草入侵同时增加土壤碳输入和碳输出,但入侵也显著增加了土壤碳库表明入侵增加的土壤碳输入显著高于增加的土壤碳输出.本研究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可能会增强了长江河口湿地的土壤碳汇强度和固碳能力.但仍然需要长期系统的监测研究,以便全面定量评估互花米草入侵我国滨海湿地的综合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对东海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发现多环芳烃总浓度为8.2~180.2 ng/g,和国内外其它区域相比,整体处于一个低至中等程度的污染水平。东海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整体表现为中间低、两端高的格局。内陆架是长江入海物质的主要沉积区,也是PAHs的主要汇集区;陆架北部区域的物质来源复杂,但总体受长江入海泥沙的控制,自西向东PAHs含量梯度递减;研究区域的东北部,较高的PAHs可能源于济州岛的输入;冲绳海槽也含有较高PAHs;而残留沉积区中PAHs含量极低。通过多环芳烃组成特征判断,东海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自煤、木材、油类的燃烧,还有部分来自油类的泄漏。同时不同区域Ba P/Be P、Ba A/Chry比值的差别表明内陆架及冲绳海槽的PAHs主要来自河流输送,残留沉积区的PAHs可能主要来自大气沉降。  相似文献   
66.
67.
68.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