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537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77篇
环保管理   100篇
综合类   778篇
基础理论   225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58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Hydro-electric plasma technology in the presence of TiO2 catalyst used to treat 2,4-dinitrophenol (2,4-DNP) simulated wastewater is reporte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iO2 prepared by ammonia precipitation was greater than the activity of the TiO2 prepared by NaOH precipitation. The presence of chloride ions during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TiO2 had a large negative effect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iO2 calcined at 673 K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activity of the TiO2 that was calcined at higher and lower temperatures. After being calcined at 673 K, TiO2 was mainly in the anatase phase and degraded 81% of the 2,4-DNP after 10 min of treatment.  相似文献   
992.
采用不完全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工程运行前在水解池中投入了主要用于脱色的优势菌群,经3年多的运行,系统的脱色率均稳定在90%以上。从池中取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各单株菌脱色能力实验,对其中具有最佳脱色能力的菌株进行偶氮染料活性黑KNB的脱色产物的化学分析,从而探讨水解池中染料的脱色机理。结果发现:分离到的10株菌对试验染料有较好脱色效果,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发现产物只有苯胺类物质的存在。该菌的脱色作用主要是破坏了染料的发色基团——偶氮双键。  相似文献   
993.
垂直流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水力负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5种水力负荷条件下,采用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运行方式,对2种垂直流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085,0.106,0.141,0.212m3/(m2d)的条件下,多层填料(1#)湿地和双层填料(2#)湿地对CODCr和NH4+-N的去除无明显差异,出水CODCr和NH4+-N浓度均低于30mg/L和5mg/L.两垂直流湿地CODCr净化负荷与有机污染负荷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4R2>0.98).垂直流湿地中氮的去除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进水水质、水力负荷和温度等影响湿地系统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进行,水力负荷为0.141m3/(m2d)时,总氮(TN)去除效率与有机污染负荷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4.
应用ORP预测和控制地下水除铁滤池出水含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应用氧化还原电位(ORP)预测和控制除铁滤池出水含铁量的可行性,探讨了水力负荷(HLR)、溶解氧(DO)和pH值对ORP和滤池除铁效果的影响以及曝气过滤除铁的机理.结果表明,在pH值为6.69,DO为6.8mg/L时,滤池除铁机理主要为接触催化氧化作用;HLR、DO和pH值对滤池除铁有较大的影响;滤池出水含铁量(Y)与ORP(X)之间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0.0004exp[3816/(X+200)] (R2=0.9664)表示;当ORP在400~510mV时,滤池出水含铁量小于0.3mg/L.  相似文献   
995.
微波强化内电解处理活性艳红染料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了一种微波强化内电解处理染料废水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微波不仅可以再生炭铁混合物,而且可以氧化分解活性炭吸附的染料;铁屑不仅与活性炭构成内电解作用,同时还可以促进微波再生活性炭;微波作用多次后炭铁混合物对废水的去除率仍能保持色度去除率99%、COD去除率64%;同时探讨了微波作用时间、微波作用次数、铁屑粒径、炭铁比例和pH值等因素对废水去除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96.
好氧堆肥中不同吸附料对氨吸附效果及堆肥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0.18%磷酸氢钾、0.06%磷酸氢钾+15%锯末屑混合物和30%锯末屑3种材料作为氨的吸附剂加入堆肥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3种吸附料对氨的挥发都有抑制作用,其中0.18%磷酸氢钾的吸附作用最强,0.06%磷酸氢钾+15%锯末屑混合吸附料的作用次之,30%锯末屑的吸附作用最低.三者TN的损失率分别降低25%、23%和17%.但是,采用0.18%磷酸氢钾会因磷酸氢钾过量对堆肥性质产生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堆料中pH值,影响微生物活性,最终影响有机质降解率.相比较而言,采用0.06%磷酸氢钾+15%锯末屑混合吸附料效果很好,对氨吸附量高,促进有机质降解率提高7%.  相似文献   
997.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在黄豆(Glycne max)的一个生长周期内,模拟酸雨与Cd复合污染对土壤基本性质的影响,模拟酸雨作用下土壤-植物系统中Cd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模拟酸雨与Cd复合污染对黄豆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土壤-植物系统中这种复合污染的短期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短期内模拟酸雨和Cd污染对土壤-植物系统都有致害作用,但Cd污染的效应大于模拟酸雨的效应,模拟酸雨与Cd复合污染环境效应大于这2种污染物的单因素效应,且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pH值为3.5的模拟酸雨和20 mg·kg-1Cd的处理组合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危害最严重.尽管在短期内,协同作用仅在土壤交换态Cd含量、黄豆茎和根中的Cd含量这3项指标上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但这种复合污染的化学机制和环境效应值得关注,这2种污染物长时期共同作用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也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8.
水体中苯与亚硝酸的紫外光解交叉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激光闪光光解技术对不同条件下苯与亚硝酸水溶液的交叉反应机理进行研究,考察了瞬态物种的生长与衰减等行为;得到了C6H6-OH加合物,C6H6-NO^ π络合物等中间产物,并结合其光解产物的GC/MS分析,对其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一些微观反应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999.
合成硬脂酸铁(FeSt3)、硬脂酸铈(CeSt4)和硬脂酸锰(MnSt2),用母粒法制备了可光降解LDPE薄膜。采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和乌氏粘度计测定羰基指数、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和分子量,研究了这3种光敏剂及其用量对LDPE降解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光敏剂的光敏活性FeSt3〉CeSt4〉MnSt2;LDPE的光降解程度并非随着光敏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控制用量的情况下。MnSt2更适合用作稳定剂;光降解使链结构发生了变化。分子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00.
超细颗粒的旋风除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细颗粒旋风除尘 ,以分子筛 空气为实验物系 ,测定了 3种不同结构的环流循环除尘系统的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加设带有导流锥整流器的除尘系统分离效率最高 ,但压降也略有增加。由该除尘系统的粒级效率曲线可以看出 ,直径在 2 8μm左右的细颗粒由于容易被大颗粒夹带分离 ,其分离效率比 4 μm左右的颗粒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