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4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810篇
安全科学   353篇
废物处理   101篇
环保管理   154篇
综合类   1871篇
基础理论   357篇
污染及防治   323篇
评价与监测   180篇
社会与环境   143篇
灾害及防治   10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溶解氧对水质变化和沉积物吸磷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有光和黑暗条件下,富氧和缺氧环境对东太湖沉积物吸收磷酸盐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能够吸收上覆水中高质量浓度的磷酸盐,但吸收量和吸收速度随环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缺氧环境上覆水中的pH高于或略高于相同光照条件下的富氧环境;实验开始的前20d,富氧环境有利于沉积物吸附上覆水中的磷酸盐,并快速达到吸附平衡,缺氧环境则相反;实验开始20d后,有光缺氧组上覆水中磷酸盐质量浓度开始迅速下降,且明显低于其他实验条件;富氧环境沉积物中总磷的增加量高于缺氧环境,其含量顺序为无光富氧>有光富氧>有光缺氧>无光缺氧;溶解氧对沉积物中铁结合态磷和钙结合态磷含量的影响较大,对有机磷含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2.
皇甫川流域主要人工灌木水分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通过在丰水年(1998年)和欠水年(1999年)连续两个生长季对皇甫川流域主要灌木沙棘、沙柳和柠条的生物学特性、蒸腾特征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及分析,得出结果为:三种灌木蒸腾强度在晴天和阴天表现的日变化规律不同。在丰水年和欠水年的生长季内,三种灌木蒸腾强度均随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的增减而增减,环境因子综合作用于灌木蒸腾的过程。无论丰水年还是欠水年,三种灌木地上生物量的增长与蒸腾耗水量均呈同步增长,生长季内皇甫川流域主要灌木蒸腾系数均较高,灌木的生长是以消耗大量水分为代价,水分是其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柠条蒸腾系数较小,这反映了柠条能较有效利用水分,积累干物质,适合于在皇甫川流域生长;通过测定与计算,皇甫川流域沙棘适宜盖度为61%~79%、柠条为43%~55%、沙柳为46%~59%。  相似文献   
43.
阐述了清洁生产和技术改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得出将清洁生产理念融入到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之中是企业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4.
推导保护水生环境质量标准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推导水生环境质量标准的方法研究。对水生环境质量标准包括的水质标准,底泥标准,人类和野生生物标准进行了分别叙述,详细讨论了推导水生环境质量标准的数据要求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5.
重点对高强度钢纵梁内板的成形性进行了分析,并且在详细分析零件几何特点的基础上,对此模型的圆角半径进行了修改,修改后零件的成形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6.
西山白家庄矿8煤可排放硫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山白家庄矿8煤的实际情况,初步尝试了测定其硫的实际排放状况,探索了温度及添加剂对可排放 硫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煤的自身固硫率不高; 添加9%的CaO可排放硫含量可以达到城市窑(锅)炉对硫分的要求;同时试验表明MgO对可排放硫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7.
在物理化学处理的基础上添加了生物处理部分,即三相生物流化床(3-PBFB)处理油田采出废水。采取了利用高效原油降解菌及漂浮填料、悬浮填料的强化处理措施,使废水出水含油量达到3.5-4.9mg/L,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8.
滇南湖群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规划采用决策支持系统 (DSS)对湖泊的水量平衡和水质现状以及采用不同措施对水质的影响进行评估 ,并通过多标准分析 (MAC)对每项措施进行优先排序 ,使规划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9.
南京东郊石炭纪威宁期的风暴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东郊石炭纪威宁期碳酸盐岩地层中普遍见有风暴沉积,以有突变的底界和底面构造、贝壳层、粒序层以及在风暴低能快速堆积条件下所形成的遮蔽构造等为基本鉴别要素,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构成的剖面结构可划分为五种类型,据此笔者提出本区风暴沉积的综合剖面结构。  相似文献   
50.
Due to relatively strong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hilly area of Loess Plateau,the natural vegetation has been destroyed,and landscape pattern based on agricultural land matrix was land use mosaic composing of shrub land,grassland,woolland and orchard.This pattern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soil moisture and soil nutrients.The Danangou catchment,a typical small catchment,was sele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and its patterns on soil moisture and nutrients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The comparisons of soil moisture among seven land uses for wet year and dry year were performed:(1)the average of soil moisture content for whole catchment was 12.11% in wet year,while it was 9.37% in dry year;(2)soil moisture among seven land us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dry year,but not in wet year;(3) form wet year to dry year,the profile type of soil moisture changed from decreasing type to fluctuation-type and from fluctuant type to increasing type;(4)the increasing trend in soil moisture from the top to foot of hillslope occurred in simple land use along slope,while complicated distribution of soil moisture was observed in multiple land uses along slope.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nutrients and land uses and landscape positions were analysed:(1)five nutrient contents of soil organic matter(SOM),total N(TN),available N(AN),total P(TP) and available P(AP) in hilly area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other areas.SOM content was less than 1%,TN content less than 0.07%,and TP fallow land and cropland,and higher level in soil fertility was found in crop-fruit intercropping land among croplands;(3)soil nutrient distribution and responses to landscape positions were variable depending on slope and the location of land use typ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