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7篇
  免费   657篇
  国内免费   327篇
安全科学   277篇
废物处理   214篇
环保管理   314篇
综合类   1967篇
基础理论   70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396篇
评价与监测   179篇
社会与环境   145篇
灾害及防治   16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399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61.
Occurrence, variation and behaviour of nonylphenol (NP) and octylphenol (OP) were studied i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n Guiyang, Guizhou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Discharge of wastewater from Guiyang City was the main source of alkylphenols (APs) entering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The concentrations of NP and OP in river water ranged from 40 to 1582 ng L(-1) and from below the lowest limit of detection (LOD) to 67 ng L(-1), respectively. NP and OP were also detected in groundwater. Both NP and OP exhibited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river water and groundwater. It was found that concentrations of NP and OP in river water was low upstream and dramatically increased downstream, and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NP was found in winter compared to that in summer. Proportions of NP and OP were trapped by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PM), which accounted for 7.6-50.0% and 3.4-25.6% of their total concentration in the river water system, respectively. Seasonal changes in water flow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of APs. To determine the behaviour of APs along the river, a mass balance equation based on chloride was u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mixing process was the predominant factor to determine upstream APs concentrations; while the discharge of wastewater controll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APs downstream. Considering the adverse effect of APs on organisms, combined effect modeling was used to assess the toxicity to fish.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edicted mixture effect for APs in river water on fish vitellogenin induction was low upstream and medium downstream,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62.
63.
王淑惠  刘正超 《环境化学》1999,18(3):216-220
在利用介质阻挡放电对污染物质CF2ClBr进行等离子体降解产物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等离子体系中的电子密度。采用动态反应装置,以平行板电极法直接测量。在CF2ClBr的压力为2kPa时,得出该实验条件下的电子密度约为5.0×10^13/m^3。  相似文献   
64.
阐述了南亚热带低山、丘陵、台地赤红壤总库容、贮水库容、通透库容的占有情况。探讨了水库容的有效性以及不同利用方式的赤红壤有效水库容与无效水库容的差异,并对影响赤红壤水分有效性的因素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赤红壤贮水库容小,尤其是有效水库容小;赤红壤水分有效性主要与土壤有机质相关。  相似文献   
65.
根据三年定位实测资料,阐述0~100cm土层贮水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土壤贮水增减与降雨、蒸发的关系.观测结果表明,在气候正常年,雨季土壤贮水为增量,旱季土壤贮水为减量,但在坡地不同坡段和梯地不同梯级,土壤贮水增减有差异。在旱月土壤贮水减至最低,仅相当子田间持水量的55%~80%.因此在土壤水分管理上.应当密切注意土壤贮水减量最大的时期,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66.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果树-大气连续体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基质势的年度变化特征说明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存在明显的湿季和旱季.果树叶水势随土壤基质势、大气水势、气温及大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而变化,荔枝、龙眼叶水势的变化比芒果叶水势的变化大.以荔枝、芒果和龙眼作为供试植物,水分从土壤到达植物根表皮、进入根系并通过植物茎到达叶片,其能量降低分别约为0.9063~1.7428、0.2818~0.6979和0.2904~1.8707MPa;水分从叶部汽化扩散到大气中,其能量降低分别达15.1491~57.3669、15.4491~58.4036和14.5824~56.9536MPa,说明水流在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果树-大气连续体中运移时,其能量主要消耗在由叶部到大气这一环节上。  相似文献   
67.
主要通过相关统计和综合分析,探讨坡地赤红壤物理退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指出养分贫瘠化,尤其是贫有机质化是坡地赤红壤物理性状退化的主要内部原因,植被破坏则是坡地赤红壤物理性状退化的外部因素、而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坡地赤红壤的物理退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8.
成都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从城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方面分析了成都市1990-1997年间协调度的变化趋势,评估了成都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类型,得出了成都市属于总体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69.
混凝辅助电化学法处理橙黄G染料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墨板为阳极,研究了电化学氧化法对橙黄G染料废水的降解效果。比较了在NaCl、Na2 SO4以及NaCl与FeSO4·7H2O组合的支持电解质体系中的处理效果,同时考察了电压、初始pH、电解质浓度、电极间距和电解时间等因素对废水中橙黄G脱色率及COD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橙黄G的脱色主要是活性氯的氧化作用,橙黄G分子的矿化可能主要是电解过程中产生的·OH的作用,FeSO4·7H2O的加入增加了混凝作用,使得处理效果进一步提高。最佳脱色条件下橙黄G脱色率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7.6%和56.3%,B/C(BOD/COD)由0.09提高至0.41,可生化性有较大改善,并且随着降解时间的增加,COD去除率逐渐升高。此结果表明,橙黄G废水COD的去除相对于脱色存在滞后性。  相似文献   
70.
磁性埃洛石对水溶液中盐酸土霉素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种简便的方法对埃洛石纳米管进行加磁,得到的磁性埃洛石纳米管(MHNTs)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原子吸收光谱仪(AA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HNTs具有很强的磁性性能(Ms=34.02emu/g)以及较低损失磁性粒子的性能。制备的MHNTs作为吸附剂吸附水溶液中的盐酸土霉素,并且探索反应温度、溶液pH和起始浓度等对MHNTs吸附盐酸土霉素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Langmuir等温线模型更优于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其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利用拟二阶方程能够很好地进行说明。此外,MHNTs作为吸附剂经过3次的重复使用吸附能力没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