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73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基于区域开发与水环境保护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江苏沿海地区某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流域层面上,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环境、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区域分析方法。选取水体使用功能、水质目标、清水通道、水体通达性、现状水质达标情况5项指标,将流域分为强约束区、较强约束区、中等约束区、弱约束区4类空间开发功能区。以此为依据,对各分区针对性提出了空间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导向。其中水环境约束较弱的地区可以适当布局酿造、造纸、化工等水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大的产业;水环境约束较强的地区需要严格控制乃至禁止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产业,而适度发展编织品制造等不排水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或清洁生产水平先进、中水回用率高、排水量小的家具制造、木材加工等。  相似文献   
72.
系统总结了国际水生态分区在水质标准建立、河流湖泊评估、土地覆被变化及响应等研究中的方法和经验,结合太湖流域水生态系统特征和水环境管理需求,初步提出了适用于太湖流域的水生态分区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73.
74.
为适应计算参数本身具有的随机性和未确知性,将可靠度理论引入尾矿坝地震液化评价中。以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为基础,应用一次二阶矩法建立尾矿坝地震液化分析可靠度模型,探讨了可靠度指标与抗液化安全系数之间的关系,并将该模型应用到某尾矿坝地震液化分析中。结果表明,新建可靠度模型各参数的物理意义与统计指标明确,相比传统的确定性分析方法,不仅能判断液化的发生与否,还能给出液化发生的概率;可靠度理论在液化分析中能更好地考虑计算参数的变异性,进一步完善了尾矿坝地震液化分析理论,为进行基于风险分析的尾矿坝抗震设计和地震安全评价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滇池内源污染特征,于2013年在滇池全湖布设36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并对沉积物中w(NH4+-N)的分布及NH4+-N释放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滇池表层沉积物中w(NH4+-N)为155.8~667.8 mg/kg,平均值为333.7 mg/kg,湖心区域最高. 0~5 min内NH4+-N释放速率最大,可达到3.34~42.31 mg/(kg·min); 5 min后NH4+-N释放速率逐渐降低,并在120 min左右基本达到释放平衡. 沉积物中NH4+-N的释放潜能为17 147~34 163 mg/kg,NH4+-N释放量随着水土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滇池大部分区域NH4+-N的释放潜能相对较高,特别是在草海北部以及外海盘龙江河口处. 滇池沉积物中NH4+-N释放速率、释放潜能均高于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与同为高原湖泊的洱海相比,其沉积物中NH4+-N释放速率基本相当,但是NH4+-N释放潜能却远高于洱海,表明滇池表层沉积物中NH4+-N具有非常高的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76.
Washing is a promising method for separating contaminants bound to the particles of soil ex-situ by chemical mobilization. Laboratory batch washing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deionized water and varying concentrations of oxalic acid, citric acid, tartaric acid, acetic acid, hydrochloric acid and ethylenediaminetetra acetic acid (EDTA) to assess the efficiency of using these chemicals as washing agents and to clean up heavy metals from two heavily polluted soils from an iron and streel smelting site. The toxicity reduction index and remediation costs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s were polluted with Cd, Pb and Zn. Hydrochloric acid and EDTA were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other washing agents in the remediation of the test soils. The maximum total toxicity reduction index showed that 0.5 mol·L-1 hydrochloric acid could achieve the remediation with the lowest costs.  相似文献   
77.
城区叶面尘特性及其多环芳烃含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多步连续洗脱方法采集了干线道路路侧和远离道路校园内冬青卫矛叶面积尘,研究了叶面尘的采集方法.测定了2类叶面尘的粒径分布、有机碳含量和多环芳烃含量.结果表明,所测样品上的叶面尘可以在超声条件下4min一步洗脱.路边样品叶面尘积累量几乎是校园样品的2倍.2样品粒径分布基本形态非常相似,包括200μm以上和以下2个组分.后者占绝对优势.但校园内样品叶面尘粒径明显小于路边样品,两者粒径中位数分别为17.2μm和23.1μm.路边样中相对较粗部分显然来自机动车行驶扰动.由于颗粒较细,采自校园叶面尘中多环芳烃含量略高于路边样品.但不同多环芳烃分布谱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7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加快,原有土地使用性质发生改变,其中工业遗留场地的污染物可能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但由于修复技术的局限性以及水文地质的复杂性,修复后场地仍然可能存在不利于安全利用的物质残留或异味等风险隐患。为了进一步完善污染地块修复后再利用评价方法,对可能存在的污染风险进行识别,现选取了一块经原位化学氧化和原位热脱附修复后的煤制气遗留场地,从感官可接受度、工程安全性和环境质量3个方面系统全面地评估场地修复后再开发安全利用的适宜性。评估结果表明,在感官可接受度方面,硫化氢的质量浓度是其嗅阈值的1.6~4.8倍,氨、甲苯和三氯甲烷质量浓度均低于其嗅阈值,臭气浓度低于检出限,感官可接受程度高;在工程安全性方面,地块经原位热脱附和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后,基本土性参数、压缩系数和渗透系数未发生明显改变,但是原位化学氧化区MH2点位浅层土壤硫酸盐残留浓度达到中腐蚀等级;在环境质量方面,修复后场地土壤中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均低于相应评价标准限值。在场地后期开发建设中,应进一步对土壤中硫化氢气体和土壤硫酸盐腐蚀性进行监测,确保地块安全开发利用。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污染地块修复后的再利用提供有效、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79.
借助多功能动态生理检测仪、现场道路交通噪声信号采集系统及室内道路交通噪声信号回放系统等精密仪器设备,研究了道路交通噪声对人体心电的短时影响,并运用统计学、时间序列理论对噪声影响心电指标的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解释道路交通噪声影响人体心电指标规律及确定噪声安全阈值的理论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噪声声压级对心电低频(LF)、高频(HF)之比(LF/HF)时间序列的自相关系数衰减速率影响不同,声压级越高,LF/HF时间序列的自相关系数衰减到0.500时的速率越慢,经历的延迟期越长;当道路交通噪声超过43dB时,有可能对人体心电状态造成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针对办公环境PM2.5的净化问题,现场测试了以3种不同过滤面积的驻极体空气过滤器为核心过滤元件的空气净化器的过滤性能,并与普通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HEPA)、初效碳纤维滤层和活性炭滤网等进行了对比.测试点为上海某三楼办公室座位区离地面1.1m处人体坐姿呼吸平面.采用蜡烛烟雾作为室内微细颗粒污染物的来源.分别测试了40 min内PM2.5的质量浓度衰减值和相应运行功率,并计算了净化器处理风量和洁净空气量.结果表明,过滤面积在0.20~0.54 m2范围内驻极体过滤器的过滤效率随面积增加而提高;过滤面积为0.29 m2的驻极体处理风量最大;以洁净空气量与功率的比值作为指标,可以直观判断出净化效果最好的是初效滤网叠加过滤面积为0.54m2的驻极体过滤器;该工况下40 min内PM2.5浓度衰减率与HEPA几乎相同且均接近70%,但是洁净空气量大于HE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