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0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68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工业有机废水为共基质培养降解五氯酚厌氧颗粒污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向阳  冯孝善 《环境科学》2001,22(3):108-112
研究了工业有机废水和五氯酚(PCP)共存条件下,改良UASB反应器中厌氧污泥的颗粒化过程.实验发现降解PCP厌氧颗粒污泥形成可分成污泥驯化、颗粒污泥出现与成熟3个阶段,污泥颗粒化过程中污泥量、污泥活性和厌氧消化3大类群细菌数量与生态分布发生特征性变化,所培养颗粒污泥具有脱氯降解PCP的活性,产甲烷优势菌为杆状或长丝状产甲烷丝菌,在生物结构上形成互营微菌落,但污泥颗粒无明显层次性微结构.作为共基质的有机废水其种类影响着颗粒化进程、颗粒污泥脱氯活性与产甲烷优势菌.  相似文献   
72.
1,2,4-三氯苯对大蒜根尖分生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大蒜根尖分生细胞为材料研究1,2,4-三氯苯(1,2,4-TCB)对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1,2,4-TCB使大蒜根尖分生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1,2,4-TCB使有丝分裂前期细胞所占比例相对增加,中期、后期、末期细胞相对减少;与后期、末期相比,中期细胞的减幅更大;1,2,4-TCB各处理组的微核细胞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统计学差异;双核细胞发生率在高浓度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1),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研究表明,1,2,4-TCB对大蒜根尖分生细胞有丝分裂具有阻滞作用,并诱发有丝分裂异常的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3.
响应面法分析优化牛粪厌氧发酵工艺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总固体浓度(TS)、碳氮比(C/N)和发酵时间(T)等3个发酵工艺参数,以沼气产率、甲烷含量和COD去除率作为发酵过程响应指标,运用响应面法(RSM)优化牛粪厌氧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根据实验数据建立的3个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都具有高度耦合性(0.01),并且回归系数(R2)均大于0.9,说明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具有很好的拟合度。根据二次多项式方程运用响应面法单独优化沼气产率、甲烷含量和COD去除率的最优条件分别为TS=6.18%,C/N=25.51,T=34.12 d;TS=6.97%,C/N=25.81,T=36.45 d;TS=4.51%,C/N=24.86,T=36.08 d。结果发现,提高沼气产率和甲烷含量与提高COD去除率的最优TS和C/N值是相反的,进一步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寻找出三者共同的优化条件,结果为TS=6.49%,C/N=25.36和T=35.37 d。该条件下沼气产率为230.62 mL/g VS,甲烷含量为70.50%以及COD去除率为57.51%。  相似文献   
74.
一种厌氧同时脱氮除磷的新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多次尝试和重现性验证,首次证明了以葡萄糖为碳源的EBPR(A/O工艺)中的厌氧池可以实现"同时脱氮除磷"的功能,对磷和氨氮的去除效率甚至可以达到35%和40%左右.本文通过应用宏基因组学技术较好地解决了A/O反应器中厌氧同时脱氮除磷优势微生物的鉴定难题.针对这种厌氧同时脱氮除磷的生物现象,论文展开了有关微生物的培养、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和讨论.对于这种新型的"厌氧同时脱氮除磷"现象及其优势微生物的鉴定,国内外还未见公开报道.  相似文献   
75.
采用O3/H2O2/UV工艺处理1,2,4-三氯苯(TCB)模拟废水,考察了TCB初始浓度、pH、H2O2投加量及O3转化率等因素对O3/H2O2/UV降解TCB的影响,推断了TCB可能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1)H2O2、O3、UV、O3/H2O2、O3/H2O2/UV 5种体系对TCB的降解效果为H2O2相似文献   
76.
As common engineered nanomaterials, TiO(2) nanoparticles (nTiO(2)) are usually perceived as non-toxic, and have already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products and applications. Such a perception might have been shaped by some short-term studies that revealed no/low toxicity of nTiO(2) to cells and eco-relevant organisms. However, given the ultimate release of nTiO(2) into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which can act as a sink for engineered nanoparticles, their long-term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is still a concern and deserves more research efforts.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we demonstrate that chronic exposure of zebrafish to 0.1 mg L(-1) nTiO(2), can significantly impair zebrafish reproduction. For instance, there was a 29.5% reduction in the cumulative number of zebrafish eggs after 13 weeks of nTiO(2) exposure. Thus, we provided timely information on indicating a serious risk of reproductive impairment of environments contaminated with low levels of nTiO(2) on aquatic organisms, leading to alterations in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aquatic ecosystem balance, and thus warrants a careful scrutiny on toxicity assessment of nTiO(2), especially their long-term impact.  相似文献   
77.
马伟  王章玮  郭佳  张晓山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1):3593-3599
在威海市两个采样点用苏码罐采集了全空气样品,利用三级冷阱预浓缩-GC/MS方法离线测定了空气样品中109种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使用基于观测的MCM机理大气化学模式(OBM-MCM)分析了大气臭氧生成对VOCs组分的敏感性及本地生成过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两个采样点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平均浓度分别为27.84×10~(-9)和17.85×10~(-9),对TVOCs贡献最大的均是烷烃.模拟分析表明,大气臭氧生成与前体物的控制关系存在空间差异性,在一个观测点受VOCs控制,而在另一个观测点受NO_x和VOCs共同控制;模拟结果还表明,臭氧生成对活性烃类最为敏感,但是,含氧有机物、卤代烃和高碳烷烃对臭氧生成的影响和贡献也不可忽视;此外,计算了日平均臭氧净生成速率P(O_3)_(net),分别为6.41×10~(-9) h~(-1)和3.22×10~(-9) h~(-1),臭氧的本地生成过程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8.
生态红线管控绩效考核技术方案及制度保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生态红线管控绩效考核必要性的分析,在尽可能规避目前我国环境绩效考核诸多弊端的前提下,制定了生态红线绩效考核框架及技术方案:从绩效考核主体、客体、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等方面完成了生态红线绩效考核框架的构建,确定了考核指标、计量模型和考核标准,并详细探讨了考核程序、考核成果的管理与应用等问题。研究旨在为地方政府实施生态红线管控绩效考核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9.
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下产生大量有机物,使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值精密度受到干扰,导致叶绿素a值与高锰酸盐指数值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因而可以通过测定叶绿素a值来确定高锰酸盐指数值在测定中的取样稀释倍数  相似文献   
80.
高负荷是升流式(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 UASB)、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nternal circulation, IC)和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 AnMBR)等厌氧生物反应器发展的趋势,也是实现"沼气升级(biogas upgrading)"的难点.挥发性有机酸(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和溶解性无机碳(total inorganic carbon, TIC)既是厌氧消化必经的中间产物,又与氨氮等弱碱共同影响高负荷厌氧消化过程的pH变化,并决定着沼气中的甲烷含量.VFAs、TIC和氨氮构成的三元pH酸碱缓冲体系是高负荷厌氧消化"沼气升级"的关键操作条件.本文总结了高负荷厌氧消化过程中pH变化规律和影响,针对不同VFAs/氨氮关系的形成机制,分析了高负荷厌氧消化碳酸盐缓冲体系特征及其对沼气CH_4/CO_2构成的影响.以厌氧膜生物反应器为例,讨论了近年来基于pH在线监测和调控方法、理论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今后的高负荷AnMBR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