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8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349篇
安全科学   209篇
废物处理   214篇
环保管理   309篇
综合类   1872篇
基础理论   69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540篇
评价与监测   149篇
社会与环境   124篇
灾害及防治   1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51.
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主体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应以建构学生在学习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为核心,在促进学生树立意识并形成相应能力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与能力。也就是说,主体意识与能力是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基础,创新意识与能力则是主体意识与能力的集中表现和最高境界。因此,创新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  相似文献   
952.
研究鸟嘌呤与一系列卤代烃反应的加合产物 ,利用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得到的特征紫外光谱 (UV)对加合产物样品进行了鉴定 ,然后加合产物经薄层 (TLC)分离 ,再进一步做红外 (FTIR)鉴定 ,从而得到鸟嘌呤 卤代烃氧位和氮位加合物的红外光谱表征 .研究表明 ,鸟嘌呤卤代烃的氮位加合物异构体的紫外光谱吸收峰的波长在 240~250nm之间 ,氧位加合物UV波长在 260~270nm附近 .鸟嘌呤与本文涉及的各卤代烃的加合物的红外光谱之间差别不大 :其氮位加合物在 1700cm-1处 ,均有CO的特征吸收峰 ;其氧位加合物的红外光谱亦相近 .  相似文献   
953.
不同波段紫外光在TiO2悬浊液中的消光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孟耀斌  黄霞  钱易 《环境科学》2001,22(2):46-50
为确定TiO2催化剂悬浊液对不同波段紫外光的消光规律,本试验以4-CBA-Na为模型污染物,针对催化剂/污染物悬浊液体系在不同催化剂投加量下,对UVA、UVB和UVC波段光子的消光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悬浮体系对各波段紫外光的消光基本上符合比耳定律,即随着入射光程的增加,光强呈现负指数衰减;紫外光在催化剂悬浊液中的消光系数随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加,其增加规律可以用二次多项式表示;污染物溶液本身对UVB和UVC紫外光有吸收,UVB和UVC紫外光在催化剂-污染物悬浮体系中的消光系数可视为污染物与催化剂颗粒的消光系数之叠加.催化剂悬浊液对紫外光的消光系数随紫外光波长的减小而增大,这意味着使用短波长的UVC作为光催化降解光源可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54.
环境因素对芦苇湿地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封闭式箱法对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温室气体CH4 排放进行了长期观测 .结果表明 ,CH4 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平均通量为 520μg·m-2·h-1.土壤产CH4 活性主要发生在0~5cm土层中 ,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 .CH4排放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在 -110mV时就有CH4排放 ,其排放量随氧化还原电位的下降而增加 .另外 ,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 ,CH4 排放反而减少 .在测定期内 ,CH4 排放与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 (R2=0196,n=21,P<0.05).  相似文献   
955.
种植密度和降水对冬小麦田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农田N2O排放的影响和探讨N2O排放季节性波动的原因,于1999~2000年小麦生长季在南京市郊江宁县进行了不同播种量(0、90、180和270kg/hm2)的大田试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气象条件和田间管理下,播种~越冬阶段的N2O排放不受播种量的影响,返青~成熟阶段的N2O排放通量与播种量成正比.裸地条件下的N2O排放与播量为90kg/hm2下的排放无明显差异.造成该生长季内N2O排放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降水,返青~成熟阶段的N2O排放通量随观测日前6d的加权平均降水量呈指数增加.  相似文献   
956.
农垦与放牧对内蒙古草原N2O、CO2排放和CH4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利用优选静态箱/气相色谱法(GC),首次对我国内蒙古草原典型地区进行了人类活动对N2O、CO2和CH4交换通量影响的实验观测结果表明,农垦麦田N2O平均排放通量比原始草原高出3倍,并改变了草甸草原为CO2汇的性质,使其季节排放净通量以C计增加14.3 mg·(m2·h).随放牧强度的增加CO2排放通量呈线性增长,轻牧会引起草原对CH4吸收的大幅增加,而随着放牧压力的增大,增加值迅速回落.农垦麦田与草甸草原相比地-气间CH4交换无显著变化,放牧强度对N2O排放影响无显著规律.土壤湿度和温度是影响草原排放N2O和CO2、吸收CH4季节变化形式的关键因子,而人类活动仅影响排放强度.排放和吸收量年际间差异很大,但主要受降水的影响.N2O和CO2排放与CH4吸收峰值相反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957.
我国职业伤害经济损失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结合国情 ,在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工业企业职业伤害的经济损失的基础上 ,对需要明确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阐述。主要内容有 :国内外职业伤害的经济损失研究现状 ;职业伤害的经济损失的调查、统计与分析技术 ;工伤事故的经济损失估算方法及其主要规律等。  相似文献   
958.
改性土壤对模拟含油废水中油的吸附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高斌  王晓蓉  章敏  黄华  杨柳燕 《环境科学》2000,21(3):89-89-92
研究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四甲基铵离子 ( TMA)和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 ( HDTMA)改性的土壤 (黑土、黄棕壤、红壤 )对水中油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 :改性土壤和未改性土壤均可吸附水中的油 ,但改性土壤对水中油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未改性土壤 .改性土壤吸附油能力的顺序依次为 :1 CEC- HDTMA黑土 >1 CEC-HDTMA黄棕壤 >1 CEC- HDTMA红壤 >1 CEC-TMA黑土 >1 CEC-TMA黄棕壤 >1 CEC- TMA红壤 .未改性土壤和 HDTMA改性土壤对油的吸附通过分配来进行 ,吸附等温线可由 Henry方程表示 ,得出 logKSOM为 2.69,logKHDTMA为 3.35;TMA改性土壤对油的吸附符合 Langmuir方程 ,其对油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 1150 mg/kg( TMA黑土 ) ,751 mg/kg( TMA黄棕壤 ) ,172 mg/kg( TMA红壤 )  相似文献   
959.
通过测定2种不同施锌和施铜水平下苗木和离体菌丝中铜锌含量研究了接种外生菌根(Suillusbovinus)对欧洲赤松(Pi-nussylvestris)苗生长和微量元素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结果表明菌丝的侵染增加了苗木生长同时也增加了植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然而菌根植物中的重金属大部分分布在根部在铜处理中菌根植物地下部分的铜含量是无菌根植物的2.6倍在锌处理中锌是无菌根植物的1.3 倍. 说明菌丝侵染使植物将过量的重金属滞留在根部从而增加了植物对过量重金属的抗性.通过进一步测定培养在过量重金属中的离体菌丝的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随着外界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菌丝分泌物内重金属含量比菌丝内重金属含量增加快说明滞留在根部的重金属可能并没有进入根系而是以某种形态滞留在菌丝分泌物和菌丝内.  相似文献   
960.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长期运行中的膜污染控制   总被引:63,自引:3,他引:60  
考察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的膜污染情况,探讨造成膜污染的原因和膜污染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膜内表面微生物的滋生和膜外表面污泥层的附着是造成本试验膜污染的重要因素.采用2% ~5% 的次氯酸钠溶液进行在线药洗可以有效地去除膜内表面滋生的微生物,使膜过滤压差下降7.7~52kPa;停止进出水,加大曝气量进行空曝气是去除膜外表面附着污泥层的重要手段,可以使膜过滤压差下降3.8~10.8kPa;采用处理出水进行反冲洗虽然有时可以使膜过滤压差出现较大程度的降低,但随之会出现出水水质恶化,膜过滤压差急剧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