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8篇
安全科学   7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227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根据沾河林业局小型低压锅炉的锅内化学处理问题 ,研究开发了小型锅炉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锅内化学处理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水处理设备 ,投资少 ,费用低 ,易于采用 ,对水质变化适应范围广 ,是适合小型锅炉水化学处理的安全、经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12.
藏北高原土壤温度的日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的规律和原因,于1997-07-09期间,在藏北高原不同地点分别建立了自动气象站和埋设了土壤温度、湿度观测系统,土壤温度观测数据表明,在60cm以上土壤温度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变化,其变化为正弦曲线,与太阳辐射的时间变化一致,但存在关不同的时间滞后。地表状况、土壤干湿程度及土壤组分等的差异对土壤温度的时间变化振幅及热通量有影响。在藏北高原,由于挖坑埋设探测食品等对土壤温度场的优动可在5  相似文献   
513.
控制流域水电过度开发、核定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适度规模是大江大河综合治理的关键问题。该研究将环境约束范式下的水资源约束作为水资源要素纳入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效率评价体系,结合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模对其经济效率与综合效率的门槛效应,进而基于效率拐点核定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适度规模阈值,以此构建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适度规模核定的效率支撑范式。该研究选择国内22条主要的水电开发流域作为案例区,共纳入331座大中型水电站,研究发现:(1)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经济效率与综合效率均随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模增长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演变,其经济效率演变幅度大于综合效率。(2)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模对其经济效率具有单一门槛效应,随着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模增长,其经济效率呈倒“U”型变化趋势,效率拐点所对应的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适度规模阈值为27.15%,该阈值明显高于环境约束范式下的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适度规模阈值。(3)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模对其综合效率也具有单一门槛效应,随着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模增长,其综合效率呈“U”型变化趋势,效率拐点所对应的流域水电开发规模阈值为44.45%,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模超过该阈值后,更...  相似文献   
514.
倍斜率聚类法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丁进宝 《环境科学》1995,16(1):48-51
倍斜率聚类法依据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数学理论的有关基本原则,以宽域式结构建立隶属函数,函数的左侧斜率小于右侧斜率,以大气环境质量评介为例说明了该法的具体应用,并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聚类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法更为合理,实用。  相似文献   
515.
挠力河流域农垦开发中居民地景观生态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 IS、景观格局分析与聚落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挠力河流域在快速农垦开发中居民地分布格局的时空变化,探讨了景观格局形成的机制。景观指数分析表明近50 a来居民地面积和数目激增,居民地斑块面积、聚集度增大,表明人类对挠力河流域景观扰动持续增强。在所有背景地类中,居民地与耕地的邻接比例最高。伴随居民地和耕地迅速扩张,两者邻接比例呈上升趋势,两者相互影响越来越大。不同时期居民地扩张强度高值区分布有所不同,主要分布在早期的耕地新增区,1954—2000年挠力河流域居民地扩张高值区最终主要分布于该流域的西部与中部。虽然居民地数目和面积均激增,各居民地之间的距离亦呈缩短趋势,但居民地最近邻点指数表明,近50 a来挠力河流域居民地分布类型一直为随机分布,农垦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为规划比城镇发达地区薄弱。  相似文献   
516.
马子龙  毛潇萱  丁中原  高宏  黄韬  田慧  郭强 《环境科学》2013,34(3):1120-1128
应用大气被动采样技术对新疆哈密地区城市、农村及林场点位大气和土壤中主要有机氯农药:HCHs和DDTs进行了1a的观测分析,对其大气、土壤残留现状和气-土交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哈密地区大气中HCHs和DDTs在1a观测期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07.1 pg·m-3和43.9 pg·m-3;大气中HCHs和DDTs浓度呈现季节性变化:夏、秋两季HCHs和DDTs的浓度普遍高于冬、春两季,推测为夏、秋季较高的温度造成更多的HCHs和DDTs挥发到空气中;大气中两类OCPs污染以HCHs为主,HCHs各类异构体残留以α-HCH为主,DDTs残留以p,p’-DDE为主.研究区大气中α-HCH/γ-HCH的值普遍在3~7之间,推测工业HCHs的使用或HCHs的大气长距离传输对该地区大气中HCHs含量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大气中(DDD+DDE)/DDTs的值在0.4~0.9之间,有71.4%的比值大于0.5,表明大气中DDTs主要来自于环境中的残留,近期没有新源输入.土壤中HCHs和DDTs含量范围分别为0.344~6.954 ng·g-1和0.104~26.397ng·g-1,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一级自然背景值;土壤中两类OCPs污染以DDTs为主,HCHs各异构体残留以β-HCH为主,DDTs残留以o,p’-DDT为主,根据(DDD+DDE)/DDTs<0.5,近期土壤中有新的HCHs和DDTs输入.土壤和大气中HCHs和DDTs的来源不一致,主要是由土壤和大气本身的不同特性以及哈密地区复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导致的.气-土交换研究表明:哈密地区HCHs各异构体和p,p’-DDE的气-土交换主要以土壤向大气挥发为主;而o,p’-DDE、o,p’-DDD、p,p’-DDD、o,p’-DDT、p,p’-DDT的气-土交换则主要是由大气向土壤沉降.大部分DDTs的汇是土壤,源是大气;而HCHs和p,p’-DDE的汇则是大气,源是土壤.哈密地区土壤中HCHs的生态风险较低,哈密城市和林场土壤中DDTs可能对该地区鸟类和土壤生物具有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17.
林业碳汇信贷融资作为林业碳汇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对于盘活林业碳汇资源、提升碳汇资产价值,以及缓解碳汇经营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重要价值。目前,中国部分地区已探索试点林业碳汇质押融资业务,但面临现有模式难以复制推广的现实困境。该研究通过剖析典型案例的融资模式和现存不足,深入分析林业碳汇信贷融资当下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究影响林业碳汇发挥质押作用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1)林业碳汇法律属性不明确,质权设立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权益变动缺乏法理依据。(2)林业碳汇价值评估标准缺失,质押价值评估结果银行难以认定。(3)林业碳汇资产质权难以处置变现,质权实现路径缺失导致银行无法有效控制信贷违约风险。因此,该研究通过引入林业碳汇保险的保单质押、价值认定和金融增信功能,以及碳汇收储机制在质权实现方面的担保增信作用,创新性地提出“林权抵押附加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碳汇价值综合保险+林权(碳汇)收储担保”“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价值保险保单质押+碳汇收储担保”和“林业碳汇资产质押+碳汇价格指数保险”三种林业碳汇信贷融资模式,为林业碳汇质押融资广泛开展提供可行路径。最后,针对林业碳汇信贷融资的制约因素,从完善碳汇相...  相似文献   
518.
2010年2月,国务院通报了3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其中包括2009年5月30日,发生在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松藻煤电公司同华煤矿(以下简称"同华煤矿")的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相似文献   
519.
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站位的布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质自动监测将是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的一个发展趋势。通过分析现有近岸海域自动监测站在站点布设过程中的经验,对近岸海域自动监测系统站位的设置原则、技术要求、基本条件及注意事项等进行阐述,为后续近岸海域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20.
丁家珍 《四川环境》2022,(2):192-196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不可少的制度,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措施。然而,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存在很多不足:公开义务主体范围狭窄、公开内容少、公开方式不明确、监督机制缺失、惩罚力度轻等。以国内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现状为视角,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结合立法实践,深入分析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目前的问题,并阐述相关建议,逐步完善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