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57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从处理油制气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可降解喹啉的菌Q10,经鉴定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该菌还可以降解4——甲基喹啉,本文着重研究了该菌在好氧条件下对4——甲基喹啉降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4——甲基喹啉的降解;温度为30℃时降解较快;振荡速度对降解没有明显影响;在适当的细菌浓度和底物浓度水平上,4——甲基喹啉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实验也表明,菌Q10是一株喹啉衍生物广谱降解菌,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本法使用国产硅胶填充的微型分离柱(10mm×10mm i.d.),分别以少量正已烷和苯为淋洗剂,成功地分离了氯代农药和多氯联苯。中讨论了不同活性的硅胶、柱内径和冼脱速率对分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珠江三角洲城市水体微量有机氯化合物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较快速、简便的方法,用GC/ECD对珠江三角洲几个城市中的污水及深圳河、大沙河中的有机氯化合物进行了初步探查厦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几种有机氯农药尽管已停止生产多年,但在污水及河水中仍有残留,其中DDT含量在0.007~0.230ppb范围内,BHC在0.006~0.380ppb范围内。氯苯类化合物及PCBs在污水及河水中也均可检出。  相似文献   
94.
珠江三角洲一些城市水体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对珠江三角洲流经城市的7条河流和3条干流水道(东、西、北江)以及广州,深圳、肇庆的城市污水中的半挥发性微量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污染状况以及污染来源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内流经城市的7条河流受到的有机物污染比3条干流水道严重得多。氯代芳烃,正烷烃,酞酸酯和多环芳烃是珠江三角洲水体中最普遍存在的微量有机物污染物,其中属于EPA优先控制的污染物有12种。“EPA协议法令”规定的污染  相似文献   
95.
地质吸附剂对萘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振荡平衡实验方法对萘在地质吸附剂上的吸附和解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萘在地质吸附剂上的吸附与解吸均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和解吸滞后现象,这种吸附与解吸特性可能与地质吸附剂的内部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结构的刚性、还原性和芳香性越大的地质吸附剂,对萘吸附和解吸的非线性愈强,解吸滞后愈明显.  相似文献   
96.
几种有机废气吸收液对甲苯吸收效果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潇  晏波  傅家谟 《环境工程学报》2013,7(3):1072-1078
采用自行设计的吸收装置,对比研究了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几种有机废气吸收液(二乙基羟胺、聚乙二醇400、硅油、食用油、废机油、0#柴油)对模拟甲苯废气的吸收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吸收液种类、废气中甲苯浓度等条件能够对甲苯废气吸收效果产生显著影响。随着吸收时间的延长,吸收液对甲苯的吸收率逐渐降低,直至达到动态饱和。随甲苯废气中甲苯浓度的增大,吸收液的有效吸收量减小,而饱和吸收量则增大。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二乙基羟胺对甲苯的有效吸收量与饱和吸收量均最大,其次是食用油、机油、0#柴油,而聚乙二醇与硅油吸收效果最差。本研究结果为合理选择甲苯废气的高效吸收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分析技术,采用NaHSO3与半胱胺衍生化方法,测定了气态乙醛在衍生化反应过程中的碳同位素效应,探讨了采用该方法测定大气乙醛碳同位素组成的可行性。试验测定了乙醛、衍生剂半胱胺及相应衍生物的碳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乙醛衍生物的δ13C测量值与理论值的偏差范围为0.11‰~0.35‰,在仪器精密度范围内(<0.50‰),即在衍生化过程中基本不会发生碳同位素分馏。采用该方法初步测定了大气中乙醛的碳同位素组成,实测数据显示,广州地化所和肇庆鼎湖山大气乙醛δ13C平均值分别为(-34.21±0.27)‰和(-31.23±0.16)‰,相同采样点的大气乙醛碳同位素组成基本不变,可见该方法可作为研究大气乙醛不同排放源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8.
电子垃圾焚烧排放的二噁英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电子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在E1和E2采样点分别采集9个大气样品.E1周围分布大量的电子垃圾焚烧点,E2则位于E1南9 km处,周围无其他明显的二噁英排放源.所采样品用同位素稀释法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E1和E2大气样品中二噁英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7.37、22.37 pg/m3,平均毒性当量浓度分别为8.777、1.305 pg I-TEQ/m3.八氯代二苯并呋喃(OCDF)、八氯代二苯并二噁英(OCDD)、七氯代二苯并呋喃(1,2,3,4,6,7,8-HpCDF)和七氯代二苯并二噁英(1,2,3,4,6,7,8-HpCDD)对2,3,7,8位氯代的二噁英的总浓度贡献较大,而五氯代二苯并呋喃(2,3,4,7,8-PeCDF)则对总毒性当量浓度贡献最大,其贡献率超过40%.在E1和E2两个采样点,二噁英在气相中的比例均随着氯原子取代数的增加而降低.两采样点相似的二噁英分布模式和气固分配,说明E2大气中二噁英主要来自于E1电子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  相似文献   
99.
该此研究分别于5月和8月在广州市主要的交通干道进行空气样品采集,并运用吹扫-捕集GC-MSD系统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文章对样品中的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等卤代烃化合物在街道微环境中的浓度水平;化合物含量的月、周末与非周末、上午与下午等的时间变化和新旧城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
富勒烯的吸附性及其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勒烯不含官能团,对挥发性有机物具有化学惰性,能在效地吸附VOCs,吸附VOCs气体后存放稳定,组分流失少,9种mg.l^-1级VOCs在富勒烯吸附管上的吸附突破体积为14.8-48.0L.g^-1,吸附-热脱附回收率在86.5-123%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