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31.
北固山湿地虉草氮磷积累和转移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研究镇江北固山湿地中优势种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s Linn)的生物量以及不同时期各器官总磷/总氮含量及氮/磷累计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虉草对氮磷的转移能力.结果表明:1)虉草生物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茎的生物量远大于叶和根.2)叶中的氮含量大于茎和根,在4月份时达到峰值33.02 mg·g-1;根中的磷含量远大于叶和茎,在8.94~9.83 mg·g-1之间.3)各器官对氮的累积以茎为最高,在5月份时达峰值,为16272 mg·m-2;根中的磷累积最高,茎其次,峰值分别为3196 mg·m-2、5097 mg·m-2.4)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氮/磷的去除量与植物的生物量成正相关,适时收割虉草可以从湿地中转移氮和磷.  相似文献   
32.
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制备胶质气体泡沫并将之引入浮选柱,以胶质气体泡沫为浮选载体并通入常规浮选气泡对预先装入浮选柱的模拟含Cu(Ⅱ)废水进行浮选分离实验,考察了pH值、铜离子初始浓度、SDS用量和絮凝剂的添加对Cu(Ⅱ)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胶质气体泡沫与常规柱浮选气泡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含Cu(Ⅱ)废水,铜离子去除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33.
微生物菌剂与新型填料联用除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模拟含磷废水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工况条件下,复合微生物制剂、新型填料以及复合微生物制剂与新型填料结合对模拟含磷废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制剂在曝气并且与新型填料结合的条件下对总磷的去除效率较高。对ρ(COD)<1 000 mg/L,ρ(TP)为15.34~20.96 mg/L的模拟含磷废水进行总磷的去除,其最佳工况参数为:复合微生物制剂投加量为0.2 g/L,pH值为9,曝气时间为48 h,反应时间为60 h。  相似文献   
34.
TiO2/SiO2/γ-Fe2O3的表征及其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γ-Fe2O3为磁性核心,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三层结构的复合光催化剂TiO2/SiO2/γ-Fe2O3.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进行表征.SiO2包覆膜可以减弱内层γ-Fe2O3对光催化效果的不利影响,有效地阻隔高温时γ-Fe2O3磁核与TiO2之间的熔结.以亚甲基...  相似文献   
35.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O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对催化剂进行了分析、表征。以中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亚甲基蓝(MB)在CoO/TiO2微粒水悬浮液中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组分主要是锐钛矿型的二氧化钛和CoO固溶体,粒径为25~30nm,分布均匀。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满足一级动力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反应速率常数随初始浓度增大而减少,适当的掺钴量可以有效地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其最佳掺杂量重量百分比为0.25%。  相似文献   
36.
用臭氧对神经性化学战剂的模拟剂氯磷酸二苯酯(DPCP)进行洗消,试验考察了初始酸度、O2流量、放电功率、放电室压力、反应温度、初始浓度和O3流量等因素对DPCP降解率的影响。碱性条件下DPCP降解率高于酸性条件下的降解率;反应温度、O3流量、放电功率的增加,DPCP降解率上升;初始浓度增加,DPCP降解率下降;氧气流量和放电室压力增加,DPCP降解率先上升,后下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50 mg/L的DPCP处理16 min降解率达到98%,矿化率40.1%。  相似文献   
37.
空心菜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空心菜浮床,空心菜+仿生植物复合系统以及仿生植物3组不同的水处理系统对城市重污染河道水体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试图阐明浮床+仿生植物复合系统在水质净化中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空心菜浮床+仿生植物复合系统对污染水体中的TN,NH4+-N,TP,高锰酸盐指数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相对于单独的空心菜浮床系统,复合系统对TN,NH4+-N,TP以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提高了28.50%、20.03%、33.43%、18.02%;相对于单独的仿生植物系统,复合系统对TN,NH4+-N,TP以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提高了14.98%、20.29%、53.38%、26.96%,且其对污染物的去除率远高于对照(p<0.05),表明空心菜生态浮床+仿生植物复合系统可实现对污染水体的强化净化,同时可有效抵抗空心菜植物腐烂对系统带来的冲击,确保复合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8.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废液技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包括热等离子体技术和冷等离子体技术。该技术处理废液具有范围广,快速,高交,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尤其对难降解有毒废液的处理,其先进性和优越性更为突出,被认为是21世纪环境污染物处理领域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之一。综述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废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重点分析了冷等离子体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液的作用机理,探讨了两种技术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今后需要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9.
北固山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湿地是长江中下游典型湿地类型之一,沿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其面临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威胁.然而,目前有关湿地重金属污染的吸附尤其竞争吸附的研究还少见报道.该文以北固山芦苇湿地为对象,采用平衡法对Cu2+、Cr(VI)在湿地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旨在服务于湿地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与生物学效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土壤吸附Cu2+、Cr(VI)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二者的表观最大吸附量(xm)分别为36.10 g·kg-1和178.57 g·kg-1(初始液质量浓度c0<500 g·m-3),平均吸附率分别达到99.82%± 0.35%和93.17%±1.14%.(2)无论单一吸附或竞争吸附体系,当c0(Cu2+)>250 g·m-3时,平衡液Cu2+质量浓度快速升高.(3)c0相等的Cu2+、Cr(VI) 竞争吸附体系中,平衡液中Cu2+质量浓度升高,Cr(VI)质量浓度下降;但xm的变化表现为Cu2+增加了2.7倍,Cr(VI)降低了2.4倍.(4)Cu2+、Cr(VI) 的竞争吸附体系中,随Cr(VI)初始液质量浓度的变化(c0(Cu2+)恒定),Cr(VI)的xm下降至其单一吸附时的6%;而随Cu2+初始液质量浓度的变化(c0(Cr(VI))恒定),Cu2+的xm仅为其单一吸附时的1/3.  相似文献   
40.
北固山湿地土壤氮磷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镇江北固山湿地是一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为优势植物的滨江湿地,土壤中氮磷空间分布对了解湿地水体的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北固山湿地的典型区域内布点采样,对土壤中氮磷进行分析,研究了湿地土壤氮磷水平变异性及氮磷在不同植被区土壤中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北固山湿地全氮主要分布在0~60 cm土壤层,表层土壤中全磷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下层土壤.土壤各层次全磷的水平变异性普遍高于全氮,尤其在20~40 cm土壤层全磷的变异系数达到52.34%,说明氮素在各层次分布相对均匀.植被类型对土壤中氮磷的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虉草区各土壤层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均高于芦苇区,其0~20 cm和20~40 cm土壤层全磷质量分数亦高于空地.受污水排放、内江水冲洗等作用,污染空地及三个排污口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分别呈现不同的空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湿地生态恢复和生态清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