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1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606篇
安全科学   553篇
废物处理   83篇
环保管理   307篇
综合类   1883篇
基础理论   356篇
污染及防治   246篇
评价与监测   121篇
社会与环境   117篇
灾害及防治   16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为应对天然林退化和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经营问题,探究以林分密度为调节因子的森林土壤响应,在关帝山林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天然林区开展探索研究,通过样地调查及土壤采样分析,对不同林分密度(725-1 375 plant·hm~(-2))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碳氮特征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探明土壤属性对林分密度变化的响应机制,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及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林分密度的变化间接影响土壤含水量(18.27%-34.27%)、容重(0.87-1.10 g·cm~(-3))、pH(6.86-7.13),总碳(15.26-29.44 g·kg~(-1))、全氮(0.92-2.14 g·kg~(-1))、全磷(0.20-0.30 g·kg~(-1))、微生物量碳(760.56-1 808.73mg·kg~(-1))、微生物量氮含量(134.84-257.59mg·kg~(-1)),除容重、pH值、全磷含量外,其他指标现随密度变化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2)土壤属性指标垂直分布规律:土壤含水量、总碳、全氮、全磷、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土壤容重和pH值却呈相反趋势;林分密度不改变总体格局,但随林分密度的变化,土壤垂直分异程度在中密度林分中(975-1 175 plant·hm~(-2))最小,更为均一稳定。(3)当油松天然林林分密度适中时,0-30cm深度的土壤水分、总碳、全氮、全磷、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综上,认为研究地区油松天然林适宜的保留密度为975-1 175 plant·hm~(-2)。  相似文献   
992.
利用三峡库区重庆沙坪坝站点1987~2017年逐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能见度的观测资料,分析站点各气象要素的年际变化和蓄水前后的异同。结果表明: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最高温度均有增高的趋势,年平均最低温度有微弱的减小趋势;年平均相对湿度呈较大幅度的减小趋势,年平均能见度呈增加趋势。其中,最高温度、相对湿度和能见度通过α=0.01显著性检验。根据突变检验,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能见度的突变点分别为2009,2001,2012和2010年。蓄水后多年季节平均最高温度四季均升温,多年季节平均温度和多年季节平均最低温度均冬季降温,春夏秋季增温。蓄水后的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年际变化增大,蓄水后的多年季节和月平均相对湿度整体下降。蓄水前后多年季节平均能见度上升,多年月平均能见度除6月降低0.212 km外,其他11个月均上升。蓄水前后5个要素的频率有效百分比分布与蓄水前后的年及四季的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993.
北京市典型道路交通噪声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北京市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系统2013—2017年采集的等效连续A声级数据,对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线、城市次干线、城市支路的代表性站点噪声排放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不同等级的道路噪声排放具备一定的特征,排放水平从大到小依次为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线城市支路和城市次干线,道路噪声随时间变化存在较为一致的周期性排放特征,24 h变化特征比较明显。个别道路排放特征存在特异性,如城市主干线道路的一个代表监测站点噪声监测值出现了逐年下降趋势,分析发现,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其噪声值的下降有一定贡献。采取一定的规划和管理措施有助于减少道路交通噪声的排放。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不同品种果实挥发性香气成分差异及其相关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模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仪(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方法,分析6个品种(‘翠玉’、‘金桃’、‘金艳’、‘楚红’、‘东红’、‘西选2号’)成熟果实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组成,并通过实时定量PCR(RT-q PCR)检测醇酰基转移酶基因(Ac ATs16)、脂氧合酶基因(Ac Lox2)和萜烯合酶基因(Ac TPS1)在果实后熟过程中的表达量动态变化.在6个检测猕猴桃品种中共鉴定了92种香气化合物.‘翠玉’、‘金桃’、‘金艳’、‘楚红’、‘东红’、‘西选2号’猕猴桃品种分别有35、32、30、44、28、17种香气成分.‘翠玉’、‘金桃’和‘金艳’中香气成分主要是酯类化合物,‘楚红’和‘东红’的香气成分分别以醛类和萜类为主,而‘西选二号’的香气成分由醛类和萜类组成.随着猕猴桃果实的成熟度增加,Ac ATs16和Ac Lox2的表达量先增加后降低.Ac ATs16的表达量在‘翠玉’、‘金艳’中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在‘翠玉’和‘楚红’中Ac Lox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Ac TPS1的表达量在‘金桃’、‘东红’、‘西选2号’果实后熟过程中逐渐升高,但在‘翠玉’、‘金艳’、‘楚红’中未见表达.本研究表明猕猴桃果实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不同导致了香气的差异;Ac ATs16、Ac Lox2和Ac TPS1在猕猴桃后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与香气成分的合成密切相关;结果可为猕猴桃品种识别、果实质量评价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建立了水系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分析的前处理方法,研究了样品粒径、消解前处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对方法适用性作出评价,并对实际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通过Hg元素含量的测定,粒径为0.147 mm的沉积物粒径可满足分析要求;采用微波-硝酸-盐酸-氢氟酸消解、ICP-MS法,对5种不同类型沉积物标准样品的6种重金属的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利用建立的方法测定广西某河流湖库沉积物样品,6种元素测定结果 RSD为1.57%~11.1%,加标回收率大于74.4%。  相似文献   
996.
通过现场实测和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目前燃煤电厂SO_3排放特征进行较全面的表征,排放浓度为0.3~22.7 mg·m~(-3),按10 mg·m~(-3)和5 mg·m~(-3)排放限值考核,达标率分别为89.8%、66.7%。对现有除尘、脱硫设备及新技术的SO_3脱除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常规电除尘器对SO_3脱除率仅为10%~20%;低低温电除尘技术可达95%以上;电袋复合除尘器可达80%以上;常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多在30%~60%,采用旋汇耦合、双托盘等技术后,SO_3脱除率可达90%以上;金属板式湿式电除尘器多在50%~80%,导电玻钢管式湿式电除尘器多在60%~90%;碱基干粉或溶液喷射技术均可达到80%以上的SO_3脱除效果;烟气冷凝相变凝聚技术在消除有色烟羽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SO_3脱除效果。根据不同SO_3脱除技术对比结果,碱基喷射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较高SO_3脱除效果,还可有效解决空预器的腐蚀、堵塞等问题,将是未来解决高浓度SO_3问题的主流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997.
针对进水氨氮浓度变化会影响CANON颗粒污泥功能微生物间的协同导致系统不稳定的问题,通过接种常温下贮存2个月的自养颗粒污泥,并采用3种调控策略(维持HRT不变,快速提升氨氮浓度(R1);维持HRT不变,逐级提升氨氮浓度(R2);逐级提升进水氨氮浓度同时调整HRT,以125 mg·L~(-1)为进水氨氮增幅(R3)),分别考察各种调控策略对系统适应275 mg·L~(-1)和400 mg·L~(-1)氨氮浓度的效能影响,探讨调控策略与污泥性能的关系及游离氨(FA)、溶解氧(DO)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性能提升期,负荷变化最为平稳的策略R3率先适应进水氨氮浓度的提升,仅44 d内总氮去除负荷可达到3.5 kg·(m~3·d)~(-1);污泥性能成熟期,快速提升负荷的策略R1可缩短适应时间至25 d,总氮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去除负荷达到5.3 kg·(m~3·d)~(-1)。FA会影响功能微生物活性,策略R1在污泥性能提升期,FA浓度高达16.6~26.7 mg·L~(-1),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好氧氨氧化菌(AOB)和厌氧氨氧化菌(AMX)的活性,导致系统适应期延长。在污泥适应高氨氮负荷过程中,比氨氧化速率(SAOR)和比总氮去除速率(SNRR)逐渐提高,污泥浓度和颗粒粒径逐渐增大。f值(ΔN O3--N/ΔTN)可作为DO调节的重要依据,DO与氨氮去除负荷呈良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8.
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为灾后应急物资供应带来巨大挑战,而灾前政府难以控制相关应急物资的储备量及成本。实物储备、期权采购和市场化采购3种应急物资供应方式在灾前灾后应急物资保障具备各自的优势和弊端。仅靠单种物资供应方式难以权衡当前应急物资保障对经济性和时效性的要求,因此,需要将3种物资供应方式进行协调优化。对比3种供应方式在成本与效率方面的差异,利用期权采购弥补其他方式在成本和时效方面的不足,将3种物资采购方式协调整合。以政府和供应商双方签订期权契约为前提建立多种采购方式协调优化模型,通过优化算法求解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基于期权采购的多种采购方式并存的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可使应急物资供应的成本和效率得以权衡。  相似文献   
999.
地震迁移可广义化为构造事件的迁移。快速构造事件为地震,次快速事件可形成前兆。假使在昔日震中迁移始发地区出现了前兆,则可作两个方案的预测:一个是在前兆出现地区附近可能发生地震;一个是在昔日地震迁移所至地区可能发生地震。后者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文中列举了五个实例。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碱法生物脱硫过程中硫化物氧化产物难以控制的问题,在1个批量反应器中,依次研究了碱法生物脱硫效果受硫化物浓度、盐度、ORP、DO、温度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器内脱硫过程从硫化物浓度为500 mg·L~(-1)开始,脱硫反应可分为迅速下降、停滞和低速下降3个过程;在迅速下降过程中,53 min内,硫化物浓度迅速降至约320 mg·L~(-1),pH从7.0上升至8.6;停滞过程中,硫化物浓度在320~280 mg·L~(-1)停留了约80 min,pH缓慢降低;在低速下降过程中,硫化物浓度以较低速度均匀地下降至10 mg·L~(-1)以下,硫化物去除率低,pH降至7.0以下。在迅速下降过程中,脱硫效率最大,主要氧化产物为单质S, ORP值在-400 mV保持不变。在盐度不高于3.5%、温度为30℃、DO浓度为2 mg·L~(-1)时,ORP值为-400 mV,可控制脱硫反应一直保持在迅速下降过程中,可以实现高效脱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