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8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184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邱宇  卢金锁  王社平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1):4109-4118
利用菌株Pantoea sp.IMH实现了硒化银纳米颗粒的生物合成,同时,结合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能谱成像(EDX-mapping)、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多种表征手段对硒化银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硒化银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20 nm,其纳米颗粒的晶面间距为0.225 nm,对应于Ag2Se的(031)晶面.所合成的纳米颗粒的衍射环对应的标准Ag2Se晶面为(013)、(031)和(113)面.XRD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晶面为(111)、(112)和(004)晶面,说明菌株IMH能够合成纳米硒化银晶体.通过以不同电性的染料分子亚甲基蓝(阳性)、日落黄(阴性)、靛蓝(中性)作为目标分子进行吸附去除应用探索,发现硒化银纳米颗粒对阳性和中性染料分子有良好的吸附去除效果.这是由于硒化银纳米颗粒表面带有负电荷(Zeta电位分别为-11.8 m V(p H=5)、-13.0 m V(p H=7)、-13.0 m V(p H=9)).本研究为硒化银纳米颗粒的生物合成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硒化银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352.
深水型水库藻形态功能组(MBFG)的季节演替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杨毓  卢金锁  张颖 《环境科学》2017,38(1):121-128
以藻类形态功能组(morphologically-based functional groups,MBFG)藻种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为基础,对具有相同形态特征的藻种进行分组,形成了面向藻类集群形态属性的功能组别.为了解藻类形态功能组在研究深水型水库藻类变化规律中的应用及藻类演替特征,于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对西安市金盆水库进行采样分析,采用形态功能组分类方法对金盆水库中检测出的藻类进行了分类,结合冗余分析探讨了藻类形态功能组演替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黑河金盆水库中的藻类可以分为5个形态功能组别:Ⅱ、Ⅳ、Ⅴ、Ⅵ、Ⅶ;水库中春夏季多种藻类形态功能组共存,秋冬季藻类形态功能组结构较为单一;在沿水深的纵向演替过程中,各形态功能组的生物密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少;在影响形态功能组演替的各个环境因子中,温度对水库表层藻类形态功能组Ⅳ和Ⅵ影响较大;表层以下各研究水层,TN的质量浓度为藻类形态功能群组Ⅵ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53.
基于受体模型与地统计的城市居民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29,自引:20,他引:9  
陈秀端  卢新卫 《环境科学》2017,38(6):2513-2521
选取西安城市居民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绝对主成分分数/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解析其中As、Ba、Co、Cu、Mn、Ni、Pb、Sr、Zn、V的主要来源、各来源对各元素的贡献量、各来源贡献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西安市褐土背景值西安城市居民区土壤中Pb、Cu、Sr、Co、Zn、Ba、Ni、As、Mn、V的累积程度依次减弱.西安城市居民区土壤中10种重金属的污染有自然源、交通源、化石燃料燃烧源这3种主要来源.As、Mn、Ni、V的来源以自然源为主,平均贡献量分别为69.63%、74.28%、68.65%、77.09%,其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北部低而东南部高的规律.Co、Pb、Sr、Zn的来源以化石燃料燃烧源为主,平均贡献量分别为59.84%、42.22%、44.50%、44.44%,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自城市中心向外逐渐增加的特征.Ba以自然源和化石燃料燃烧源为主,平均贡献量分别为41.67%和48.27%;自然源、交通源、化石燃料源对Cu的平均贡献量分别为37.00%、20.47%、26.50%.  相似文献   
354.
同时用板材的加工硬化指数n值与各向异性系数r值对极限翻边系数K_(f,c)和极限胀形系数K_(b,c)的定量预报作用和公式;K_(f,c)=1/((1+r)n+1),K_(b,c)=(1+r)n+1.从而获得了板材拉伸类冲压成形性能用r×n去作非线性关系评定的实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55.
汉江武汉段水环境现状“背景值”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一、研究目的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人类活动直接影响或未受污染的原生环境本征组成及特征结构。但汉江武汉段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污染,因此“汉江武汉段水环境背景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表述了按照环境背景值的调查研究方法所得出的水环境现状值。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汉川电厂等工程投产之前深入了解汉江武汉段水环境特征和功能,揭示水体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变化规律,为防止和控制汉江武汉段的水质污染,保护武汉市百万居民的饮用水资源,以及为制订汉江武汉段水质规划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56.
孙静  卢志军 《山东环境》1998,(A12):81-81,83
随着城市扩容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级领导对城市规划和建设越来越重视。而城市规划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进行多方论证进行综合决策,才能保证各种功能高效协调运转。环境在城市规划中处于重要位置,必须搞好城市整体建设规划中的环评工作,并采取相关的手段和措施保证环评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357.
水稻根系中多环芳烃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根系的多环芳烃浓度随着水稻的生长不断变化,呈现出初期逐渐升高,到成熟期趋于稳定的一般趋势.幼穗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和枯熟期水稻根系的多环芳烃总含量(PAH15)平均分别为464、969、592、1075 ng·g-1和1059ng·g-1,并主要由3环化合物组成.根系的脂含量、比表面和生物量等指标对根系多环芳烃的变化起到了一定影响.其中,脂含量和比表面的影响比生物量的影响更为显著.随着水稻的成熟,水稻土多环芳烃含量逐渐降低,而5、6环化合物的比例逐渐增加.水稻根系和水稻土中的多环芳烃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58.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平板计数法和最大概率法测定城市污泥堆肥干污泥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变化。结果表明,中、高温好氧菌在第6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5×1015g-1、5.08×1012g-1;中、高温厌氧菌在第9d达到最大值5.50×105g-1和1.11×105g-1;中、高温好氧纤维素分解菌分别在第3d和第6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6×104g-1、3.26×106g-1;整个堆肥过程中,高温厌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不断增加;高温放线菌在第3d达到最大值,为1.12×106g-1;中温放线菌、真菌、中温厌氧纤维素分解菌、中温淀粉分解菌、蛋白质分解菌和油脂分解菌在发酵初期迅速下降至零;高温淀粉分解菌、蛋白质分解菌和油脂分解菌在发酵前6d数量上升,随后开始下降。发酵后期,好氧菌中兼性厌氧菌逐渐增多,严格好氧菌逐渐减少;厌氧菌中的兼性厌氧菌逐渐减少,严格厌氧菌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359.
360.
铁氧体—磁流体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