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69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低污染水由于排放量大、来源范围广,成为地表水体中氮的重要贡献者.为探究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脱氮时的影响因素,构建曝气人工湿地,分析其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对低污染水中不同形态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低污染水中TN和N03--N去除率与水力停留时间(HRT)、碳氮比(C/N)和温度显著正相关(r>0.65,P<0.01),与溶解氧(DO)极显著负相关(r<-0.85,P<0.01);NH4+-N去除率与各因素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曝气量和HRT的改变,可以调节湿地内DO环境,为湿地内营造交替好-缺氧环境,利于硝化与反硝化过程.在曝气量为0.2 L-min-1、HRT为1 d时,曝气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中TN、NH4+-N和NO3--N去除率分别可达90.15%、98.25%和86.22%,实现了 TN、NH4+-N和NO3--N同步高效去除.C/N和温度是影响TN和NO3--N去除效果的重要因子.随C/N增加,TN和NO3--N去除率明显提升;在进水C/N为5时,TN和NO3--N去除率达到最高,分别为68.49%和50.48%,其中TN去除率较无碳源时提高了 37.43%.此外,温度从8~12℃升高至28~321℃时,曝气CW脱氮速率逐步增大.相较于低温(8~12℃),在高温(28~32℃)时CW对TN和N03--N去除率分别提高了 29.37%和50.24%;而NH4+-N去除率受C/N和温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2.
太湖西岸湖滨带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分布及评价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甘树  卢少勇  秦普丰  金相灿  焦伟  王佩 《环境科学》2012,33(9):3064-3069
采集了太湖西岸湖滨带的表层沉积物,研究了沉积物中氮、磷和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氮、磷和有机质含量基本上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增的趋势,各点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平均含量7 124.00 mg.kg-1,介于2 261.78~11 963.10 mg.kg-1;总氮平均含量819.20 mg.kg-1,介于343.20~1 390.12 mg.kg-1;总磷平均含量379.39 mg.kg-1,介于197.46~570.85 mg.kg-1.沉积物中C/N值为9.5.沉积物中有机质及营养盐来源于湖中藻类和水生高等植物.采用有机指数和有机氮评价太湖西岸湖滨带沉积物的环境质量,有机指数平均为0.037,有机氮为0.044%,总体上属于尚清洁范畴.远岸端点位沉积物有机指数及有机氮含量均较高,存在转为有机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磺胺甲恶唑(SMX)在3种人工湿地基质中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和二级动力学模型,但不符合粒子内扩散模型,该过程是包括物理和化学吸附的表面扩散过程;等温吸附过程中,基质的吸附量和溶液剩余量均随着SMX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该过程属于物化单分子层吸附;吸附量随温度的变化过程实质是从物理吸附到化学吸附并最终达到吸附平衡的过程;酸性或碱性条件不利于SMX的吸附,最大吸附量点在溶液p H值为7时,偏离理论等电点;SEM从微观角度表征了3种基质对SMX产生了有效吸附。  相似文献   
54.
人工湿地的磷去除机理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卢少勇  金相灿  余刚 《生态环境》2006,15(2):391-396
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磷负荷导致了全中国范围湖泊的富营养化,控制此磷负荷的廉价而有效的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技术是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中的磷的存在形态主要有有机磷(生物态和非生物态的)、磷酸、可溶性磷酸盐和不溶性磷酸盐。文章总结了人工湿地中的磷去除机理,在防渗人工湿地系统中,主要的磷去除机理包括化学作用(如沉淀作用和吸附作用);生物作用(如植物吸收作用和微生物吸收与积累作用)和物理作用(如沉积作用)。在未防渗的人工湿地系统中,湿地系统和周围水体(如地下水)的交换量对湿地的磷去除有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是人工湿地中最主要的磷去除途径。人工湿地中微生物对磷的去除作用的大小和其所处环境中的氧状态密切相关,植物吸收对磷的去除作用的大小和收割频率与时期、进水负荷、植物物种和气候条件等有关。  相似文献   
55.
环境中有机磷农药污染状况、来源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中农药的污染残留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尤其是食品安全这一方面.作为世界上有机磷农药(OPPs)生产和使用的大国,国内环境中OPPs的残留赋存问题尤其受到重视.残留在环境中水体、土壤、生物体的OPPs可能经口、皮肤接触、呼吸等暴露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风险.了解OPPs在国内主要江河湖泊、土壤、生物体中的残留赋存情况并进行风险评价至关重要.本文对比总结了中国环境中水体、土壤、生物体中主要OPPs的含量范围、检出率及其分布特征,并利用美国RBC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和RQ商值法进行水生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中国地表水体含量最高的5种OPPs分别是敌敌畏、乐果、对硫磷、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浓度变化范围ND—30180 ng·L~(-1),北方水体的OPPs污染状况水平要高于南方水体.OPPs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地表水、土壤、蔬菜中OPPs的非致癌风险系数(HQ)分别为7.25×10~(-5)—6.93×10~(-1)、9.56×10~(-7)—5.30×10~(-2)、1.08×10~(-2)—7.01×10~(-1),都还未超过1的安全标准,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地表水中敌敌畏的致癌风险系数(R)范围为2.86×10~(-8)—6.25×10~(-6)在10~(-5)—10~(-6)安全范围内.对比地表水、土壤、蔬菜的HQ值,蔬菜中残留的单体OPPs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大于地表水和土壤,水生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中OPPs对糠虾和水蚤RQ值1,处于高风险.  相似文献   
56.
呼吸速率测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述了三类测定呼唤速率的方法,并就最常用的仪器法介绍了呼吸速率测定仪的分类,总结了近四十年来国内外呼吸速率测定方法与装置的研究进展状况,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57.
为了解洞庭湖区内湖表层沉积物中氮、磷和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及其生态风险,分别对南湖、黄盖湖、冶湖、鹤龙湖、洋沙湖、湘阴东湖、华容东湖等7个内湖进行现场调查及表层沉积物采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氮、磷和重金属的来源,同时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FF)、地积累指数法(Igeo)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评价内湖的污染现状及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①南湖w(TN)高于洞庭湖区土壤背景值,累积倍数为0.03倍;华容东湖、南湖、冶湖、湘阴东湖、洋沙湖、黄盖湖w(TP)均高于洞庭湖区土壤背景值,累积倍数分别为1.94、1.63、0.84、0.53、0.28、0.26倍;各内湖中w(Cd)、w(Hg)、w(Cu)、w(Pb)、w(Cr)、w(Zn)、w(Ni)均高于洞庭湖沉积物背景值,累积倍数平均值分别为1.09、2.29、1.24、1.62、0.66、0.44、1.78倍.②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表明,第1主成分TN、Cu、Cr、Ni的质量分数主要受农业生产及养殖业影响,第2主成分Cd、Hg、Pb、Zn的质量分数受工业活动影响最大,第3主成分TP、As、Sb的质量分数主要受生活污染影响.③综合污染指数表明,南湖表层沉积物氮、磷面临重度污染,华容东湖、黄盖湖面临中度污染,湘阴东湖、鹤龙湖、洋沙湖面临轻度污染.④地积累指数表明,南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面临严重污染,黄盖湖、鹤龙湖面临重污染,湘阴东湖、华容东湖、冶湖面临偏中度污染,洋沙湖面临轻度污染.⑤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南湖、湘阴东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面临较高风险,其余5个内湖面临中等风险.研究显示,洞庭湖区内湖表层沉积物不同程度受氮、磷及重金属污染,南湖综合污染尤为严重,内源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8.
大通湖表层水体中抗生素赋存特征与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大通湖表层水体中典型抗生素的赋存特征及生态风险等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检测了4类12种(磺胺类,磺胺增效剂,喹诺酮类和四环素)抗生素的浓度水平.结果表明:除氧氟沙星外,其余11种抗生素均有检出,其总浓度为0.19~261.89ng/L;磺胺嘧啶的平均浓度最高(37.41ng/L),其次为磺胺甲恶唑(12.34ng/L)>沙拉沙星(8.55ng/L)>恩诺沙星(8.04ng/L)>甲氧苄啶(7.56ng/L)>金霉素(3.92ng/L),并且磺胺嘧啶、四环素、沙拉沙星、金霉素、磺胺甲恶唑和甲氧苄氨嘧啶的检出率均超出50%,处于较高水平.与部分河流、湖泊相比,大通湖抗生素的浓度除磺胺嘧啶和恩诺沙星外,基本处于较普通水平;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明显的差异性.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磺胺甲恶唑、沙拉沙星和环丙沙星为大通湖主要的风险因子,RQ>1,对洞庭湖有较高的潜在风险;点位S2、S3、S6对大通湖周围环境具有较高的累积风险,主要的贡献因子分别为恩诺沙星和沙拉沙星、磺胺甲恶唑和环丙沙星;11种抗生素通过饮水途径对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指数RQH处于8.74×10-8~9.17×10-3之间,且通过饮水途径摄入抗生素对儿童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59.
灰分对挺水植物生物炭吸附硫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美人蕉、菖蒲和芦苇等挺水植物通过限氧高温热解(500℃)制备生物炭,探究灰分对生物炭吸附硫丹的影响.研究表明:挺水植物生物炭表面孔隙发育成熟,以介孔为主,灰分含量较高(15.86%~27.29%),主要成分可能为碳酸钙.生物炭对硫丹的非线性吸附常数介于0.63~0.80之间,较去灰生物炭大(0.61~0.72).去灰后,生物炭对β-硫丹和α-硫丹的吸附能力降低(logKF在6744~11111mg/kg之间).但各生物炭比表面积增大(20.55~58.13m2/g),(O+N)/C值变小,炭表面极性降低,疏水性增强;且表层碳元素与主体碳占比增加,炭表面暴露出更多的有机质,增强对硫丹的疏水作用.加入上清液后,去灰后美人蕉、菖蒲和芦苇生物炭对硫丹的吸附变化显著,其上清液中的溶解性物质增强了去灰生物炭对硫丹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60.
环太湖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稳定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卢少勇  焦伟  金相灿  远野  张烨  李光德 《环境科学》2010,31(10):2311-2314
以16条环太湖主要进出河流为研究对象,采用BCR三步连续提取法测定了其河口表层沉积物中Pb、Cd、Cu及Zn这4种重金属含量,分析了其污染程度、分布特征和稳定度,旨在为合理预防和治理太湖重金属污染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的16条环太湖河流河口的沉积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4种重金属在大多数采样点的含量均超过临界效应浓度值(TEL);诸河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可提取态含量分布有明显差异性:北部河流南部河流,入湖河流出湖河流;4种重金属的稳定程度依次为:CdZnPbCu,因此相对于元素Pb和Cu,元素Cd和Zn有更高的二次释放潜力及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