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174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306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71.
基于滑坡灾害输电网的预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电力设施的大量建设,滑坡灾害引起的输电网损坏亦愈加频繁和严重。为正确、高效、快速地处置因滑坡灾害引起的输电网事故,针对滑坡灾害,首先从输电网的拓扑网络结构特征及所致事故预估影响进行分析,构建了滑坡灾害下输电网的预警指标体系,并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得到预警指标权重;然后,基于预警相关理论和电力行业标准,制定了滑坡灾害下输电网预警等级分级标准,并据此标准划分预警指标各等级警限阈值。最后,再运用可拓理论中基于参变量物元的动态评价模型,建立输电网预警模型,并对重庆某地区进行预警等级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区预警等级为三级,处于相对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572.
耕作土壤中钒的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进的BCR法对不同类型、不同粒径耕作土壤中重金属钒(V)的含量及化学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壤中V达到264.9mg/kg,对环境及生物安全具有潜在风险;褐土和黑钙土中V含量相对较低,且褐土中V具有明显的粒级效应,即细颗粒中V含量较高。土壤中V(Ⅳ)占比明显高于V(Ⅴ),V主要以残渣态存在,但环境条件改变时,V(Ⅳ)易氧化为毒性更高的V(Ⅴ),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能转化为弱酸提取态,导致生物有效性增强,对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因此,针对耕作土壤应加强V的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价和监控。  相似文献   
573.
基于"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农村环境试点监测结果,对江苏省试点农村的环境空气、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等方面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环境空气中SO2、NO2和PM10年均值达到《GB 3095—2012》二级标准,苏北地区空气质量优于苏南地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达到《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部分地表水断面仍处于Ⅳ~劣Ⅴ类;农村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处于无污染级别;试点农村环境质量综合指数(RQI)为46~78,苏南地区相对较好。建议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监测能力,发展农村环境自动监测并开展定期监测工作,早日说清农村环境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574.
江苏省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成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苏省在2013年底通过了国家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整体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的省份。在总结江苏省主要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为定量评估江苏省各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成效水平,以《国家环境监测站标准化验收评分办法》评价指标为基础,尝试构建环境监测站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及其权重,共设1项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和12项三级指标。通过专家综合决策打分,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赋值计算综合成效评价指数。结果表明,全省实验室条件、仪器设备、监测数据、论文发表、能力认证等方面发展迅速,但人员扩编有待进一步加强。该方法为政府部门考核财政资金投入绩效、优化管理决策提供了定量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575.
北方城市采暖季和非采暖季污染源排放特征以及气象扩散条件具有显著差异,针对不同季节污染状况,利用排放绩效法,结合Calpuff环境空气质量模型建立了分季节SO2允许排放量分配技术方法,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进行应用,对2012年SO2分季节的允许排放量进行核算。结果表明,SO2年允许排放量为8.8×104 t,削减率为27.4%。其中采暖季电厂燃煤源、工业燃煤源的SO2允许排放量分别为0.99×104、2.3×104 t,非采暖季电厂燃煤源和工业燃煤源的SO2允许排放量分别为1.3×104、4.2×104 t,结果能满足乌鲁木齐市"总量减排和环境质量双达标"的要求。与传统方法相比,分季节核算污染物允许排放量能更好地实现环境容量的优化配置,引导企业合理地进行工业产量的季节分配。  相似文献   
576.
铁观音茶园土壤-茶树体系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77.
578.
579.
矿区农田施用木炭和硫酸亚铁对水稻吸收累积镉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文章研究了矿区土壤连续2年施用木炭和硫酸亚铁对水稻吸收累积镉、砷的影响,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重金属形态和水稻各器官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施用木炭和硫酸亚铁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增加水稻产量。添加木炭可以提高土壤pH,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其最大降低幅度2016年为10.2%,2017年达到33.1%;添加硫酸亚铁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其最大降低幅度2016年为34.2%,2017年达41.7%。添加木炭处理能显著降低水稻籽粒中镉含量,但是会增加籽粒中砷含量;叶面喷施硫酸亚铁能显著降低水稻籽粒中镉含量,同时也能降低水稻对于砷的吸收。  相似文献   
580.
汞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尤其是水体底泥作为污染物的主要储蓄库,其对水质以及生物的影响研究非常重要.本文以合肥市景观水体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底泥中无机汞和甲基汞的污染现状,并采用微宇宙试验模拟"底泥-水-草-鱼"生态系统中无机汞和甲基汞的转化过程及其甲基汞的富集机制.结果表明,合肥市景观水体10个底泥样品中无机汞和甲基汞含量范围分别在11.74~13.12μg·kg~(-1)和0.37~2.23μg·kg~(-1)之间.微宇宙模拟试验显示,随着培养时间增加,底泥中无机汞含量逐渐减小,甲基汞含量先增加后递减至平衡;水体中无机汞和甲基汞含量均呈递增趋势;水蕴草和草金鱼中无机汞的含量呈先增长后下降趋于平衡趋势,但总量较小,而水蕴草和草金鱼对甲基汞均具有较高的富集能力,其中,草金鱼(身)对甲基汞富集能力最强,其富集系数也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