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在江苏省人大提议下,太湖蓝藻治理对策研讨会于1998年7月17日在无锡市召开。会议由江苏省环保局局长助理朱铁军同志主持,无锡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孙志亮、省环保局副局长赵铨及科技产业处处长杨楫等同志出席了会议。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地理与湖泊所、河海...  相似文献   
102.
采用HDTMA(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累托石原土进行有机覆盖改性,考察了HDTMA改性累托石对水中染料酸性橙Ⅱ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与累托石原土相比,HDTMA改性累托石对水中酸性橙Ⅱ的吸附效率显著提高.在最适吸附条件下,HDTMA改性累托石对水中酸性橙Ⅱ的吸附经过60 min可达平衡.等温吸附规律可用Freun-dlich模式较好地模拟.吸附热小于零,吸附是放热反应.吸附动力学规律遵循Bangham模式,内扩散过程是吸附速度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03.
基于未确知数学理论的水质风险评价模式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基于水质风险评价系统具有未确知性的特点,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在确定性水质风险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未确知性水质风险评价模式.该模型对水质风险评价的结果不仅得到了水质风险度及其相应的可信度值,同时也确定了水质风险度超过规定限值时的超标可信度.将模式应用于某市饮用水地下水源中,对污染物6价铬进行水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在该市水源中污染物6价铬通过饮水途径所致风险度介于3.90×10-5~4.09×10-5a-1范围内的可能性最大,且其相应的可信度为24.94%;此水质风险度已超过瑞典环保局、荷兰建设和环境部推荐的健康危害风险度最大可接受限值1.0×10-6a-1,相对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限值5.0×10-5a-1,该市水源水质由污染物6价铬所致的风险度在一定程度上超标,超标可信度为35.31%.  相似文献   
104.
"APELL计划"及其在长江南京段溢油事故应急处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南京段的溢油事故具有形式多样、爆发突然、危害性大、处理处置艰巨、影响长期等特点,根据"APELL计划"宗旨及其在世界和我国实施的效果,借鉴国内外溢油事故应急处置经验,建立了长江南京段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计划,为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减轻事故危害和损失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满足太湖地区农村污水处理占地面积小、除磷脱氮效率高、管理简单、运行和建设费用低的要求,研发了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并进行了工程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跌水充氧接触氧化的设计及运行参数;接触氧化池内采取弹性填料与组合填料以1:1的比例混合装填,平面布置密度为45根/m2时,可使微生物量与跌水充氧能力之间达到平衡;相邻两池间经济有效的跌水高度为0.5 m;竖缝间距5 cm的挡板对水流的分散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充氧效果;水力停留时间越小充氧效果越好,但由此带来的污染物负荷升高又会使污染物去除效果下降,故水力停留时间宜取2.4 h左右.  相似文献   
106.
五箱一体化脱氮除磷工艺在示范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箱一体化工艺是东南大学开发的新型脱氮除磷工艺.示范工程运行表明,该工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投资少、占地小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并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氮、磷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0%和90%左右.示范工程的成功运行为该工艺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利用串联运行的阶式水生植物床净化富营养化河水.考察了不同形态的氮磷在处理前后的浓度变化,在此基础上阐述水生植物床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过程与机理.在水力负荷为74 cm/d的条件下,总磷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73.1%和64.5%.植物根系对悬浮物的截留对去除河水中的氮磷起关键作用.采用多级串联的运行方式能有效克服一般湿地运行一段时间后因沉积物释放作用而引起处理水溶解性营养盐浓度上升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8.
江宁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的调试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宁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为4万m^3/d,分两期建成,采用氧化沟处理工艺,污泥采用不经消化的带式脱水处理工艺。文中简述了各工艺构筑物的设备配置、功能、设计参数及二期工程的试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09.
人工介质对水源水中藻类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净化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体中的藻类.中试结果表明:随着介质密度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对藻类的去除率有所提高,增加水流速度并未降低对藻类的去除效果.当介质密度为26.8%、水力停留时间为5 d时,人工介质对藻类密度、生物量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96.3%、88.7%、86.1%,表明人工介质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有较好地去除效果,同时对透明度和水下光照度也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10.
组合型生态浮床的动态水质净化特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开发了一种由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微生物膜构建的组合型浮床生态系统.通过中试研究,考察了该浮床对富营养化湖泊水体在动态条件下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体交换时间为7d时TN、TP、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53 .8%、86 .0%和35 .4%.污染物的直接净化主体为人工介质和水生植物单元,但在生态浮床中引入河蚬增加水生动物单元,通过食物链的“加环"作用,提高了颗粒性有机物的可溶化和无机化(氨化)以及可生化性,改善了植物吸收以及人工介质单元生物膜中微生物的基质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提高了浮床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