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安全科学   96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297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为揭示微囊藻毒素(MCs)在湖泊的不同区域、杂食性鱼种的不同器官累积的规律,评价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分别在太湖的梅梁湖、西部沿岸区、南部沿岸区和湖心区采集了鲤鱼和鲫鱼样本,利用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提取和测定样本中MCs的3种异构体MC-RR、MC-YR和MC-LR的含量.研究结果显示,鲫鱼与鲤鱼各器官累积MCs的程度不同,鲫鱼累积MCs含量的顺序为:肠壁肾脏心脏肝脏肌肉,而鲤鱼为:肠壁肾脏肌肉肝脏心脏.鲫鱼和鲤鱼肠壁中的MCs含量均高于其他器官.除鲤鱼肠壁中MC-LR所占MCs的比例超过50%以外,鲫鱼和鲤鱼其他各器官累积MCs均以MC-RR为主.对比鲤鱼和鲫鱼相同器官累积的MCs含量发现:鲤鱼肌肉累积MCs较高,为31.7±12.1 ng·g-1(干重);而鲫鱼肝脏、肾脏、肠壁和心脏所含MCs较高,分别为45.4±44.5、114.0±51.1、2042.9±4426.0、59.5±26.7 ng·g-1(干重).基于鲫鱼和鲤鱼肌肉累积的MCs估算的人体每日MCs摄入量已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TO)颁布的每日最大摄入量(0.04μg·kg-1·d-1),其中人体每日通过鲤鱼而摄入MCs的量较高,为0.0525μg MC-LR eq·kg-1·d-1,存在一定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462.
吕俊文  邓钦文  张宇  谭文发 《环境工程》2014,32(10):157-160
采集衡阳市水口山铅锌矿区周边未被采矿影响的表层红色土壤,分离出土著细菌,采用动态吸附方法,开展空白土壤与细菌协同土壤吸附重金属的对比试验,研究土著细菌作用下土壤对渗滤液中的Cu2+、Pb2+和Cd2+累积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有细菌协同作用下的土壤比没有细菌协同的土壤对Cu2+、Pb2+和Cd2+的吸附能力要大,其分别大97.6%、63.6%、51.9%,可见土著细菌对土壤累积重金属离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63.
重庆主城区春季大气PM10及PM2.5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2年春季采集了重庆主城区和缙云山共6个环境采样点的大气PM10、PM2.5样品,同步采集了燃煤尘、机动车尾气尘、施工机械尾气尘、船舶尾气尘、餐饮油烟尘、生物质燃烧尘及土壤尘等7类污染源,采集到有效受体样品139个、有效源样品233个,使用GC-MS分析样品中18种PAHs的质量浓度(ρ),分析了PM10、PM2.5上载带PAHs的污染特征,并分别运用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及CMB(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法对PM10、PM2.5中的PAHs进行来源解析,所得源解析结果较为一致. 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大气PM10、PM2.5中ρ(PAHs)较低,ρ(PAHs)分别为22.03~31.71、19.02~29.92 ng/m3,其中位于工业区新山村采样点的ρ(PAHs)最高. PM10载带的PAHs有86%~99%集中在PM2.5中,说明PAHs主要富集在PM2.5中. 重庆主城区大气PM10、PM2.5载带的PAHs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和燃煤尘的贡献,这2类源对PM10的贡献率分别为25.89%、32.80%;而在PM2.5中,机动车尾气尘的贡献率较高,可达62%左右.   相似文献   
464.
为分析华北地区南部城市漯河市秋冬季黑碳(BC)浓度和来源的变化特征,使用7波段黑碳仪(AE33)于2022年9月1日~2023年2月28日在漯河市测量BC浓度,并使用改进后的钾离子动态约束黑碳仪模型进行源解析.此外,对元旦及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e BCEC和K+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对华北南部城市的BC污染控制提供合理的建议.结果表明,漯河市秋冬季e BCEC平均浓度为3.62μg/m3,冬季浓度(5.17μg/m3)约为秋季浓度(2.15μg/m3)的2.4倍.e BCEC昼夜浓度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8:00和21:00.使用改进后的黑碳仪模型解析出秋冬季BC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的贡献(74.69%±15.63%),其次为生物质燃烧贡献(25.31%±15.63%),控制化石燃料燃烧源对BC污染的改善更加有效.元旦、元宵节和春节等烟花爆竹燃放时段e BCEC的浓度均值分别为11.45、8.42和8.12μg/m3,分别为非烟花爆竹时段的2.6、1.9和1.8倍;春节、元宵节和元旦烟花爆竹燃放时段K+浓度分别为26....  相似文献   
465.
四氯乙烯(PCE)和三氯乙烯(TCE)是地下水中典型的卤代有机化合物,严重威胁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为获得氯代乙烯高效厌氧降解菌剂并探究其在污染地下水中的应用潜能,利用某工业污染场地的地下水,通过投喂PCE或TCE进行长期富集培养,获得了可将PCE和TCE完全脱氯成无毒乙烯的厌氧菌剂W-1.菌剂W-1的PCE和TCE脱氯速率分别是(120.1 ±4.9) μmol·(L·d)-1和(172.4 ±21.8) μmol·(L·d)-1.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和qPCR结果表明,98.3 μmol PCE还原脱氯至顺-1,2-二氯乙烯(cis-1,2-DCE)时,Dehalobacter丰度从1.9%增长至57.1%,基因拷贝数每释放1 μmol Cl-增加1.7×107 copies;cis-1,2-DCE完全还原脱氯至乙烯时,Dehalococcoides丰度从1.1%增长至53.8%;PCE完全还原脱氯至乙烯过程中Dehalococcoides基因拷贝数每释放1 μmol Cl-增加1.7×108 copies.以上结果说明DehalobacterDehalococcoides协同互作实现PCE完全降解解毒.当菌群W-1以TCE为电子受体时,222.8 μmol TCE完全还原脱氯至乙烯时候,Dehalococcoides丰度从(29.1 ±2.4)%增长至(77.7 ±0.2)%,基因拷贝数每释放1 μmol Cl-增加(1.9 ±0.4)×108 copies.结合PCR和Sanger测序,获得了菌剂W-1中主要脱卤菌Dehalococcoides LWT1较完整的16S rRNA基因序列,其与D. mccartyi strain 195 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度达100%.将菌群W-1添加至受TCE(418.7 μmol·L-1)污染的地下水中,28 d内实现了(69.2 ±9.8)%的TCE被完全脱毒至乙烯,TCE脱氯速率为(10.3 ±1.5) μmol·(L·d)-1.研究成果可为PCE或TCE污染地下水开展厌氧微生物修复提供菌剂资源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66.
大气中的多环芳烃(PAHs)及其衍生物是影响环境和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为了研究淄博市PM2.5中PAHs及其衍生物的污染特征、来源和健康风险,于2020年11月5日至12月26日期间采集PM2.5样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PM2.5中的16种常规PAHs、9种NPAHs和5种OPAHs的浓度,利用特征比值法和PMF模型对其主要来源进行解析,并使用基于源解析结果的终生致癌风险模型(ILCR)评估了供暖前后PAHs及其衍生物对成年男女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淄博市PM2.5中∑16p PAHs、∑9NPAHs和∑5OPAHs浓度均值分别为:(41.61±13.40)、(6.38±5.70)和(53.20±53.47)ng·m-3,供暖后3类PAHs浓度明显增加,分别为供暖前的1.31、2.04和5.24倍.采样期间(Chr)、苯并[a]芘(Ba P)和苯并[a]蒽(Ba A)为p P...  相似文献   
467.
采用人工土壤培养法,通过14 d急性暴露试验,研究了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死亡率、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DNA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FOS对蚯蚓14 d-LC50为478.0 mg·kg-1,显示为低毒;急性暴露期间,PFOS显著抑制蚯蚓生长,生长抑制率随着PFOS浓度增加而增大,且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0.951,P<0.01);PFOS对蚯蚓GST和CAT活性均没有显著性影响,没有观察到剂量效应关系;PFOS可致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不同浓度的PFOS对蚯蚓体腔细胞尾长、尾部DNA含量和尾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PFOS对蚯蚓的存活影响显示为低毒,但是对生长有一定影响,可致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468.
本文分析了环境技术概念的演化和环境技术创新的含义.首次对我国环境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在对社会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外环境技术创新的政策设计与实施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环境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69.
工伤事故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以下五种因素对于引起工伤事故的危险性最大。 酒:酒是引发意外事故的“罪鬼祸首”。酒进入人体后使全身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引起头晕目眩,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自制力降低,动作失调等。所以饮酒后上岗极易判断失误,操作错误从而引发工伤事故。 烟:吸烟引发工伤事故的危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禁烟的场所吸烟,极易引起火灾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二是烟与工作场所的化学毒物发生协同作用,使职业危害加重。尤其是冶炼化工、电镀、像胶、塑料等生产场所,空气中含有氢、氨等刺激性或窒…  相似文献   
470.
污染场地中有机氯农药对土壤原生动物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风险。采集某废弃农药厂污染场地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典型有机氯农药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的残留浓度,并对土壤中原生动物的组成和数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药厂区域的土壤中原生动物的组成结构为:鞭毛虫和肉足虫为优势类群,纤毛虫为稀有类群。土壤理化性质与原生动物数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总氮含量与鞭毛虫、纤毛虫数量和原生动物总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总磷含量与肉足虫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农药厂区域土壤中的原生动物数量较对照区显著减少,污染场地中长期残留的有机氯农药对原生动物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