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安全科学   96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297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违章行为的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分类分析的方法,依据违章时行为人所处的状况,确定违章行为的四种基本类型,并逐类分析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防范要点。  相似文献   
522.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确立了水中丙烯酰胺单体的分析流程。采用ODX C_(18)柱和带UV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和定量,检出极限为5ppb,平均回收率为84.6%,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为19.23%。  相似文献   
523.
环境政策对技术创新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环境政策的技术效应 ,并阐述了环境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4.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2007、2010、2012年甘肃省分行业能源的直接和完全能耗系数大小,以及省际贸易中虚拟能源的净输入和净输出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2年,甘肃省人均虚拟能源消费量和能源生产总量均呈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25.5%和28.2%,13.9%和13.6%,能源消费量增幅远高于能源生产总量.2007~2012年甘肃省虚拟能源在行业间的流动趋势变化明显,其中2007年虚拟能源主要流向工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其值分别为2957.41和2336.35万t标准煤.2010年变化趋势与其一致,其值分别为2563.92和3094.53万t标准煤.2012年虚拟能源主要流向建筑业和批发零售及其他行业.其值分别为3690.54和3080.61万t标准煤.2007~2012年,甘肃省虚拟能源总量增加了28.9%,其中建筑业和批发零售及其他行业分别增加了94.7%和92.5%,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分别减小了24.4%,42.3%和91.6%.2007~2012年甘肃省虚拟能源呈净输入-净输出-净输入的贸易格局,主要输向河北、内蒙古、上海和陕西等能源总量较多且经济发达的地区,其中工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为主要输出行业,分别占总输出的36.6%和38.3%;输入主要来源于北京、辽宁、江苏、福建和宁夏等省区.因此,减少省内能源输出量,提高省外输入量对甘肃省经济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及利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25.
地下水“三氮”污染来源及其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杜新强  方敏  冶雪艳 《环境科学》2018,39(11):5266-5275
地下水"三氮"污染来源的识别研究对污染控制与修复有重要的意义.在阐述地下水"三氮"污染来源(大气氮沉降、土壤天然有机氮矿化、地表径流氮输入、人类活动氮排放等)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上常用的"三氮"污染来源识别方法,包括水化学方法、统计学相关方法、区域氮平衡法、稳定同位素示踪法及一些新型示踪方法.指出由于"三氮"污染来源的多样性及污染形成机制的复杂性,单一识别方法在应用中均有较明显的局限性,目前主流识别手段为稳定同位素示踪法与多种识别方法相综合.进一步提出要加强新型示踪方法的开拓、定量识别方法的优化,污染源识别与迁移转化机制、地下水补排条件、地下水-地表水转化关系等研究相结合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526.
基于环境风险排序的流域优先污染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奇锋  吕永龙  王佩  张悦清 《环境科学》2018,39(10):4472-4478
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中,确定治理水体的优先污染物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环境风险排序方法可利用污染物的毒性值与该污染的暴露浓度值的比值,快速对流域污染物进行风险排序,确定优先污染物.本文以有多年氟化工生产排放历史的大凌河为研究区域,分季节采集18个样点的水体表层样品,分析全氟辛基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以及8种常见重金属,并搜集有关当地物种生态毒性的文献资料,确定其优先污染物.结果发现,2011~2016年间,大凌河水体PFOS和PFOA的中位值浓度分别在0.77~3.57 ng·L~(-1)、82.93~344 ng·L~(-1)之间,参照英国水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值发现其均低于标准限值.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的浓度均低于国家Ⅳ级标准,但Hg和As的最高浓度高于Ⅲ级标准.大凌河环境风险值范围为1.42×10-6~2.3×10-2,环境风险排序结果为CuZnAsp,p'-DDEp,p'-DDTCdPbHgPFOAγ-HCHCrNiα-HCHPFOS.PFOS和PFOA的环境风险排序较为靠后,说明不是该地区需要优先控制的污染物,但长期风险累积不可忽视.Cu是未来大凌河生态环境治理的优先污染物,应重点控制包括造纸厂在内的主要工业企业的生产排放行为.  相似文献   
527.
防晒剂的海洋环境行为与生物毒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防晒剂广泛添加于防晒霜中,通过人类的水中娱乐活动和污水处理厂排水等途径进入海洋环境,成为一种新型海洋污染物.由于防晒剂具有用途广泛、持续排放、难降解等特点,其对环境与生态的潜在风险已成为国内外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防晒剂在海洋中的迁移、转化和挥发等环境行为,总结了常见无机防晒剂(nTiO_2和nZnO)以及有机防晒剂(二苯甲酮类、樟脑衍生物类和肉桂酸类)对海洋生物(藻类、贝类、鱼类、珊瑚、海胆等)的毒性效应,包括生长抑制、繁殖抑制、致死和致畸等,并从氧化损伤、神经毒性及内分泌干扰角度分析其内在的毒性作用机制,最后展望了本领域的研究前景与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有关防晒剂的科学研究与污染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8.
以DDT为目标污染物,通过筛选获得了一株效果稳定的DDT降解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测序鉴定.经鉴定,该菌株属于甲基菌属(Methylovorus),命名为Methylovorus sp. XLL03.菌株在pH值为7,温度30℃,外加碳源浓度0.5%,初始DDT浓度20mg/L时生长量最大.在pH值为6,温度30℃下,外加碳源(葡萄糖)浓度0.1%,初始DDT浓度20mg/L时对DDT的降解率最大.在优化条件下,4d后菌株XLL03对DDT最高降解率可达50.4%.利用GC-MS对DDT的降解中间产物进行定性分析,初步推断在菌株XLL03中,DDT最初分别通过脱氯和脱氯化氢生成DDD和DDE,随后DDD和DDE进一步脱氯得到DDMU,最终DDMU开环后又经过一系列反应被彻底矿化.在DDT的代谢过程中,未发现代谢中间产物的积累,表明菌株XLL03在修复受DDT污染的水或土壤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9.
介绍了水力空化作用机理,研究了水力空化作用对褐煤水煤浆粘度的影响,探讨了空化后浆体内存在气泡的形态及影响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水力空化处理后的水煤浆浆体流动性变好,水煤浆的粘度特性已由假塑性流体变成了类似牛顿流体;速度梯度为100 s-1时的粘度指标由320 mPa·s提高到340 mPa·s,速度梯度为30 s-1时的粘度指标由420 mPa·s提高到850 mPa·s,30μm以下的细粒级含量明显高于空化前粒级的含量;水力空化作用在水煤浆中引入了大量不易消失的圆形微细气泡,气泡的占位作用提高了水煤浆粘度和稳定性,微细气泡的布朗运动破坏了颗粒之间的静电力吸附,圆形微细气泡成为水煤浆浆体流动过程中的润滑剂并改善水煤浆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530.
通过对大学生环保理念的调查,从社会科学、知识、道德和法律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环保理念不足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环保理念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