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位科技政策研究专家指出,这些年我们放弃了很多关系国计民生、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技术的积累和研发。比如说微电子,本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会战方式已经形成了一支研发队伍,缩小了差距,有些方面差距甚至已经很小,但是后来完全放弃了自主研发。过分相信国际合作,相信他人,过分轻视自己的研发能力,导致本来已经走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和技术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22.
硼酸制取过程的AT&T矩阵评价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硼酸生产工艺包括硫酸法、碳铵法和二步法等.采用AT&T矩阵系统评价方法,研究这3种生产工艺在硼酸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通过对3种硼酸生产工艺的特性对比,改进并完善了AT&T矩阵系统评价方法,并勾勒出相应的环境因子和生产阶段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以二步法为主,兼顾碳铵法和硫酸法的技术发展思路,符合发展硼酸工业循环经济的需要;以产品生命周期评价(PLCA)、工艺生命周期评价(TLCA)和工厂生命周期评价(FLCA)为基础的分析框架,可全方位、多层次地评估硼酸生产过程中累积环境效应,其中以工厂生命周期评价角度的评估结果更有利于硼酸工业的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23.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臭氧及细颗粒物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工业园区是我国VOCs排放的重要来源,但是其污染水平及特征尚不清晰.本研究采用两类VOCs走航监测技术,在长三角主要工业园区开展了108园区次的走航监测,系统分析了长三角不同工业园区VOCs的污染水平及示踪组分特征.结果表明,园区周边VOCs平均浓度变化范围为39~533 μg·m-3(5%~95%分位值浓度),平均值为183 μg·m-3,是城市环境大气浓度的3倍左右;最大峰值浓度的变化范围为307~12006 μg·m-3(5%~95%分位值浓度),平均值为2812 μg·m-3.所有园区周边监测到异常高浓度的频率为64%,其中异常排放频率出现较高的组分主要包括甲苯(32%)、二甲苯(18%)、苯(9%)以及含9个及以上碳数的芳香烃(19%).不同工业类型的园区周边VOCs浓度水平及主要特征组分存在一定差异;纺织行业园区周边浓度最高,其次是化工、涂装和石化,电子工业园区周边浓度相对最低.鉴于现有走航技术对环境大气常见VOCs组分的覆盖率不足50%,因此上述走航结果相对于实际浓度应该有一定的低估.本研究有助于系统认识我国工业园区VOCs污染水平及特征,为园区VOCs监管及减排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从经济、能源、交通结构三大领域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异同点,探究了结构性特征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中,珠三角的空气质量最优,长三角次之,京津冀最差,空气污染程度自南向北呈现阶梯状上升态势;能源规模和结构、工业规模和结构、交通规模和结构同步呈现自南向北逐步偏化石燃料、偏重工业、偏公路运输的结构性特征,与空气污染的阶梯分布在一定程度上相吻合。从时间来看,空气污染呈现历史性发展和累积特征;从空间来看,重工业规模大、比重高,化石燃料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高,汽车保有量和船舶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高是京津冀和长三角大气污染重于珠三角的内在结构性主因。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分区施策和结构调整两方面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5.
“热洗+助溶剂萃取”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大量堆存的含油污泥可能造成的环境隐患问题,新疆油田公司针对含油污泥无害化、资源化技术进行探索研究。采用"热洗+助溶剂萃取"工艺技术处理,使含油污泥中矿物油含量从处理前的8%~30%降低至处理后的0.3%以下,满足GB 4284—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的要求,有效回收了石油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装置运行能耗成本为62.55元/t,具有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的特点,为油田规模化、产业化处理含油污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6.
提出过程工业SEA的概念设定,阐述了过程工业进行SEA的现实必要性.引入环境管理全过程控制分析框架,讨论了目前进行过程工业战略环境评价应注意的几个主要内容,包括过程工业SEA的理论支撑、方法学模式等.最后对目前在我国开展过程工业SEA所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为源氮氧化物排放居高不下,导致我国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日趋严重. NOx排放清单对于大气复合污染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降低NOx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基于OMI卫星观测的对流层NO2柱浓度资料,结合WRF-CMAQ模型系统,对2014年长三角区域NOx排放清单进行了校验,对于该清单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基于长三角地区2014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利用WRF-CMAQ系统模拟所获得的区域NO2柱浓度平均值(4.66×1015~10.58×1015 mole/cm2)与OMI卫星数据(3.49×1015~11.47×1015 mole/cm2)较为接近,并且相关性较好(平均R=0.65),归一化平均偏差(NMB)在-7.71%~33.52%之间,平均偏差(Bias)在0.06~0.28之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2014年长三角区域NOx排放总量基本能够反映区域NO2污染状况.对比分析了OMI卫星遥感资料与CMAQ模型模拟结果,二者NO2柱浓度空间分布情况总体一致,然而,苏南、上海和浙北等工业较发达地区OMI卫星NO2柱浓度低于CMAQ模型模拟值,周边经济欠发达地区OMI卫星数据高于CMAQ模型模拟值,表明空间分布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利用近地面卫星观测数据与CMAQ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可得近地层观测ρ(NO2)高于模拟结果,说明仅仅利用地面观测数据验证模型模拟结果存在一定偏差.研究显示,NOx排放清单模型模拟结果在总量和时间变化方面与OMI卫星资料一致,在空间分配方面存在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28.
本文通过对建筑行业工作特点及其安全性的要求分析,研究建筑行业职业工装的款式结构、服装安全色彩的选择以及服装加工过程中的规范,对建筑行业职业工装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总结出了较系统的思路,以期为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29.
以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案例,根据2011年4~5月对海滨湿地土壤采样分析结果,结合2011年ETM+遥感影像,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线性回归模拟和地统计学方法,探索自然条件下盐城海滨湿地土壤水分和盐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与植被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土壤水分平均值在36.820%~46.333%之间;土壤盐度平均值在0.347%~1.328%之间,具体表现为米草滩>光滩>碱蓬滩>芦苇滩.②土壤水分和盐度的空间变异具有一致性,东西海陆方向上的变异大于南北海岸延伸方向上的变异.土壤水分和盐度最高值出现在西南部米草滩;最低值出现在芦苇滩内.将土壤水分和盐度从低到高分成Ⅰ到Ⅴ级,其中Ⅳ级比重最高,分别占36.156%和28.531%.③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和盐度的组合呈现高盐度高水分到低盐度低水分的"双高到双低"组合特征.具体表现为:芦苇滩土壤水分<40.116%,盐度<0.676%;碱蓬滩土壤水分为38.162%~46.403%,盐度为0.471%~1.295%;米草滩土壤水分>43.214%,盐度>1.090%;光滩的土壤水分>43.214%,盐度>0.677%.  相似文献   
30.
大气PM2.5是当前我国城市和区域面临的最突出的大气污染问题,然而PM2.5及其关键组分污染的来源不清,严重制约了人们对PM2.5 的科学认知和污染防控的步伐.本研究以2013年1月中国东部地区一次典型重污染过程为研究案例,利用CAMx三维模型中耦合了物种示踪机制的颗粒物来源追踪方法,探讨和揭示了中国东部地区代表性城市上海及周边地区共4个源区(上海、苏南、浙北、大区域)、8类污染源(包括燃烧源、生产工艺过程、流动源、生活面源、挥发源、扬尘源、农业源、天然源)对上海城区大气中PM2.5及其关键组分包括水溶性无机离子(SO2-4、NO-3、NH+4)、元素碳(EC)和有机碳(OC)的污染贡献.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1月份中国东部出现严重灰霾污染期间,上海城区PM2.5的主要区域贡献为上海本地污染源排放累积(PM2.5浓度贡献平均为55.4%±22.3%)和长距离输送(38.4%±20.0%).上海地区8类主要排放源中,扬尘源贡献均值最大,达到30.7%±31.8%,其次为燃烧源18.2%±15.6%、流动源18.6%±17.5%、挥发类源16.9%±18.0%.对上海市PM2.5组分的源解析研究发现,燃烧源对细颗粒物中硫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贡献最大,其浓度贡献分别达到56.2%和55.9%.铵盐中72.4%来源于挥发类源贡献,元素碳约78.3%来自于交通源贡献.挥发类源排放和流动源是主要的有机气溶胶贡献源,浓度贡献分别为36.2%和3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