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6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45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1.
对湖北省郧西县庹家湾(TJW)剖面的地层序列、年代、磁化率及粒度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JW剖面具有表土(MS)→全新世黄土(L0)→古土壤(S0)→过渡层(Lt)→马兰黄土(L1)→黄土与砂互层(T1-al2)→砾石层(T1-al1)的地层序列;在马兰黄土层上部的黏粒含量、黏粒/粉砂值以及磁化率值明显高于典型马兰黄土,而接近古土壤(S0),其成壤作用明显,属于较典型的弱古土壤层(L1-S1和L1-S2),其年龄在27.3~21.6 ka B.P.之间。此现象反映了在汉江上游地区,晚更新世时期的冰期气候并不是持续稳定的,在27.3~21.6 ka B.P.期间存在相对短暂的温暖湿润阶段,这次气候事件可与黄土高原地区进行良好对比。  相似文献   
72.
古洪水事件是地表水文系统对极端性气候突变的响应。通过收集和整理汉江上游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成果,发现汉江上游T1阶地前沿的黄土-古土壤沉积剖面中记录了晚冰期以来10期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12 600~12 400、11 500~11 400、 9 000~8 500、8 500~8 400、7 500~7 000、5 500~5 000、4 200~4 000、3 200~2 800、1 900~1 700和1 000~900 a BP。与国内外气候变化研究的成果对比分析,表明汉江上游发生的这10期古洪水发生时期,正好对应末次冰期晚冰期以来全球气候突变或转折期,说明汉江上游古洪水事件是对气候突变的响应。此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我国半湿润地区河流水文系统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阿波普卡(Apopka)湖位于佛罗里达中北部,是一个富营养化的浅水湖泊.1947年,湖泊的初级生产群落结构(PPCS)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1947年,水下的水生植物被飓风连根拔起,并在数周之内被浮游植物所替代,初级生产群落结构发生了突然演替.在此我们提出两个假设解释群落结构向浮游植物的突然演替.首先,流域在19世纪初后期的水文变化使湖泊的水位大约下降了1.0 m,从而使生态系统通过大型植物群落生产力提高适应了中等的、人为的营养物质富集的环境.第二,开始于1942年的泛滥平原湿地的水文变化和大规模的农业发展,改变了湖泊中磷载荷的模式和规模,引起了1947年浮游植物占优势的突然变化.历史上土地利用变化和古湖泊在营养物的生物响应数据方面也支持这些假设.  相似文献   
74.
近江牡蛎Pb的累积和排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更新式在自然光照和室温条件下进行了近江牡Crassostrea rivularis对Pb的累积和排出试验。近江牡砺对海水中Pb的累积是净累积型,其体内的Pb含量与海水的Pb浓度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近江牡蛎体内的Pb含量与暴露时间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b从近江牡蛎体内排出的生物学半衰期为14d,近江牡蛎对Pd的累积随海水盐主的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海水盐度的升高有利于近江牡蛎体内残留Pb的排出  相似文献   
75.
珠江口海区经济鱼类的重金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于1987年6月和1988年3月对捕自珠江口海区的15种重要经济鱼类中的Cu、Pb·Zn、Cd、Cr、Ni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鱼类肌肉、皮、内脏、鳃、骨、鳞组织间6种重金属含量存在着差异,肌肉的重金属含量最低;捕自河口的鱼类与捕自近海的鱼类肌肉、内脏、鳃6种重金属含量间差异不显著;鱼类肌肉、内脏、鳃6种重金属含量季节间差异不显著(除肌肉Ni含量外)。与国内外某些海域经济鱼类重金属含量相比,本海区鱼类重金属含量不高;珠江口海区经济鱼类重金属含量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和“人体消费标准”,这说明目前珠江口海区重金属污染对经济鱼类的影响不明显,从食用方面考虑对人体的健康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6.
重金属在近江牡蛎软体部和贝腔液中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测定了近江牡蛎软体部和贝腔液中的Cu、Pb、Zn、Cd、Cr和Ni等6种重金属的浓度。软体部的Cu、Zn、Cd、Cr、Pb浓度明显地比贝腔液的高,Ni浓度这两部分之间差异不显著。在软体部和贝腔液中的金属总绝对量中,软体部的Cu、Zn、Cd、Cr、Pb占绝大多数,Ni含量在这两部分间的分布相近。贝腔液中Cu、Zn、Cd的浓度水平远高于海水中的,Ni、Pb、Cr的浓度水平也明显地比海水中的高。由外套腔液组成的贝腔液通过对重金属的吸收过程的预浓缩作用和含重金属代谢物的排泄作用是贝腔液金属高浓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7.
1989 ̄1993年对广东沿岸海域14个观察站的牡蛎Cd含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广东沿海牡蛎Cd含量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差异,牡蛎Cd含量的地理分布基本上如实地反映了广东沿岸海域环境中Cd的地理分布状况;牡蛎Cd含量的季节变化明显,高值出现在秋季,低值出现在春季,牡蛎Cd含量的季节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牡蛎自身的生物条件;个别观察站牡蛎Cd含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但就整个广东沿海来说牡蛎Cd含量的年限变  相似文献   
78.
广东省海域经济鱼类的重金属污染及其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广东省海域24种代表性经济鱼类肌肉中的 Cu、Pb、Zn、Cd、Cr和 Ni 6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还测定了部分鱼样的内脏、鳃、骨、皮、鳞5种器官组织中的重金属。广东省海域经济鱼类的重金属含量,与国内外一些非污染海域或轻微污染海域经济鱼类的重金属含量相近,远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和“人体消费卫生标准”,这反映了栖息于广东省海域的经济鱼类受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不明显,基本上处于良好状态。重金属在鱼体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分布存在差异,肌肉中的重金属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79.
脉冲放电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0.
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过程中,膜平均通量的下降与污泥浓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一定的膜面流速下,膜平均通量的下降与污泥浓度增加成对数关系;随着污泥浓度的增加,膜污染速度加快,泥饼阻力成为膜稳态通量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