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36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鲢鱼、芦台鲌鱼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室内受控生态系统实验,研究鲢鱼和芦台鲌鱼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控制作用.对各受控系统中藻类与浮游动物的统计数据及理化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的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密度下放养滤食性鲢鱼足可以起到控藻作用的.一定密度的芦台鲌鱼与水生植物联合养殖也会起到控藻作用.放养鱼类控藻都要在适当的密度下,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控藻效果.研究还发现,鱼类的放养会使水体中蓝藻在浮游植物中的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82.
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毒、有害、持久性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使越来越多的污染物进入环境。生态系统的污染表现出种类上的多样化、危害时间上的持久性和空间上的转移性趋势,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注重多介质环境有机污染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并分析了现有模型的不足及研究趋势,希望有助于多介质环境污染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3.
研究河口湿地不同类型柽柳灌丛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植被演替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有助于了解河口湿地生态保护及土壤改良的科学规律.以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柽柳-碱蓬(Tamarix-Suaeda)、柽柳(Tamarix chinensis)和柽柳-禾草(Tamarix-Gramineae)3种灌丛群落类...  相似文献   
84.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ASE)-固相萃取净化(SPE)-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17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方法。采用ASE技术对土壤中OCPs进行提取,选用二氯甲烷∶丙酮=1∶1作为萃取溶剂,减少了组分的损失,17种OCPs的提取回收率达71.7%~113.4%。以弗罗里硅土小柱为净化载体,选择不同的淋洗溶剂形成4种方案进行净化试验,结果表明:方案1采用丙酮∶正己烷=1∶1为淋洗溶剂时的净化效果最好,17种OCPs的回收率为71.0%~97.6%,方法的检出限为0.16~0.28μg/kg。利用所建立的方法进行3个水平(0.01 mg/kg、0.02mg/kg、0.05mg/kg)的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除了添加水平为0.01mg/kg时异狄氏剂和环氧七氯的回收率较差外,其余OCPs的回收率均达到72.3%~108.2%,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5.6%,方法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均满足土壤农药残留检测中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85.
石岩水库叶绿素a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宋云龙  张金松  郭小雅  朱佳  王丽  陶益  张丽 《环境科学》2017,38(8):3302-3311
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对典型调水供水型水库石岩水库蓝藻、绿藻和硅藻叶绿素a浓度[ρ(Chla)]及相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分析了ρ(Chla)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藻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石岩水库ρ(TChla)为9.59~123.29μg·L~(-1),平均52.03μg·L~(-1),其中蓝藻ρ(Chla)为4.54~76.30μg·L~(-1),平均为28.39μg·L~(-1);硅藻ρ(Chla)为3.16~46.09μg·L~(-1),平均为15.02μg·L~(-1);绿藻ρ(Chla)为0.77~26.21μg·L~(-1),平均为8.62μg·L~(-1).2013年4~12月上旬以及2014年5~6月优势藻为蓝藻,其他时期硅藻占优势,绿藻全年处于较低水平.石岩水库ρ(Chla)空间异质性低,整体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汛期整个库区和高温无雨期南半库区存在蓝藻水华风险.径流污染是石岩水库藻类叶绿素a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和CCA分析显示:水温是3种藻类的首要影响因子,汛期径流量与蓝藻相关性极大.氮磷比与3种藻类负相关,磷是石岩水库藻类生长的限制性因子.蓝藻主要相关因子还包括TOC、TN、pH、透明度和硝酸盐氮,硅藻主要相关因子还包括硅酸盐、TOC、硝酸盐氮和COD,绿藻主要相关因子还包括TOC、COD、pH、透明度和硝酸盐氮.  相似文献   
86.
侵蚀程度差异诱发的坡面产流-产沙-总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坡面产流产沙及携磷流失特征,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风化花岗岩母质上发育的坡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侵蚀强度不同的出露土层(分别为砂土层(A组)和红土层(B组))两组土壤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坡地磷素流失主要以侵蚀泥沙为主,径流携磷流失中以地表径流携带流失为主,壤中流磷素流失量较小;由于土壤机械组成、容重的差异,B组土壤壤中流流量及其携磷流失量远小于A组土壤壤中流流量及其携磷流失量;雨强对坡面径流中磷素流失浓度的影响明显,坡面径流和壤中流磷素流失浓度相差极大;两组土壤坡面径流量受雨强的影响基本一致,均为150 mm·h~(-1)120 mm·h~(-1) 90 mm·h~(-1) 60 mm·h~(-1)30 mm·h~(-1),不同的是红土层土壤坡面径流产流量较大且变幅小;随雨强增加两组土壤壤中流变化特征差异明显,红土层土壤在不同雨强下的壤中流流量排序为90 mm·h~(-1)120 mm·h~(-1) 60 mm·h~(-1) 30 mm·h~(-1)150 mm·h~(-1),砂土层土壤在不同雨强下的壤中流流量排序为150 mm·h~(-1)120 mm·h~(-1) 90 mm·h~(-1) 60 mm·h~(-1)30 mm·h~(-1);侵蚀泥沙富集较小颗粒(粉粒、粘粒)和磷素,其磷含量均高于试验用土磷含量;雨强越大,土壤细颗粒含量越高,侵蚀泥沙产量越大.  相似文献   
87.
两种海藻中MAAs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种海藻(紫菜、江蓠)中MAAs化合物(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cds)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MAAs化合物中抗氧化活性因子进行了定量解析。结果表明:紫菜和江蓠中的MAAs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生成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紫菜抽提物中的MAAs化合物有较好的自由基活性。紫菜中的MAAs化合物对卵磷脂的氧化也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江蓠抽提物对卵磷脂氧化抑制作用不明显。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紫菜MAAs化合物中起抗脂质氧化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为porphyra-334,江蓠抗氧化抑制作用不明显的原因为抽提物MAAs化合物中porphyra-334含量过少所致。  相似文献   
88.
酶活性和脂肪酸是富营养化湖泊底泥重要的生化指标。研究以武汉市汉阳地区两个湖泊为对象,测定了其中的酶活性(比色法)和脂肪酸(温和碱性甲酯化方法)。结果表明:酸性磷酸酶活性在表层和亚表层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脲酶表层酶活性显著高于亚表层,甚至在有些位点差异极显著(p0.0005);饱和直链脂肪酸(碳原子数19)占总脂肪酸比例为40.40%~47.85%,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为18.21%~25.08%,表层和亚表层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为19.60%~29.31%,饱和直链脂肪酸(碳原子数19)占总脂肪酸比例为6.47%~14.28%,表层和亚表层之间差异显著(p0.05)。碳原子数≥C24的长链脂肪酸比例很低,为1.57%~3.60%。上述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富营养化浅水湖泊底泥中酶活性和脂肪酸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9.
底泥对投加生物促生剂改善河道水质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李勇 《环境科技》2008,21(2):4-7
河道污染日益加剧,急需探索出一种经济有效的河道水质改善方法。通过室内动态试验研究,考察底泥及不同水力条件下联合投加生物促生剂对河道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初步探索出水质改善效果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有底泥条件下联合投加生物促生剂,其水体的水质改善效果较好,经修复后的水体DO提高,浊度降低,并得出0m/s为N,P降低的最佳流速。  相似文献   
90.
对模拟印染废水中酸性紫红-10B染料的萃取资源化回收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各工艺参数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回收资源化技术是可行的,在探索的工艺条件范围内,萃取率均超过96.0%。其中萃取剂正辛醇组成分数和油/水体积比对萃取效率有显著影响。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剂组成三辛胺/正辛醇/石油醚体积比为20/10/70;油水体积比为1/1;染料溶液pH值为2.5;萃取搅拌时间为5 min;静置时间为15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