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92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240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41.
柳忠彬  王欢  曾涛  唐娟  张杰 《环境工程学报》2014,8(9):3749-3754
在长纤维束过滤器动力学模型和现场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Comsol Mulitiphysics仿真软件对长纤维束过滤器过滤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将3类仿真曲线(滤出水颗粒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滤液浓度沿滤层的变化曲线、滤床各层比积泥量的变化曲线)与实验所得的真实曲线分别进行对比,两者比较接近。说明该过滤过程模型可用于影响长纤维束过滤器运行特性中单个或多个变化因素(初始滤速、纤维束装填密度、流入浓度和纤维丝直径等)实验结果的估算,可作为长纤维过滤器的实验研究、操作优化和结构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342.
常温低基质下磷酸盐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上向流厌氧氨氧化生物膜滤池反应器,研究了在进水温度(25±1)℃、pH值7.5~7.7、进水NHf—N及NO2--N浓度30-45iiig/L、COD小于10mg/L的条件下磷酸浓度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TP〈5mg/L,磷酸盐浓度对厌氧氨氧化反应没有影响;当TP在5~7.5mg/L之间时随着磷酸盐浓度的增高氨氮的去除受到抑制,总氮的去除率随之降低。停止投加磷酸盐后系统处理效能可以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343.
反冲洗周期是生物除铁除锰滤池的一个重要运行参数,实验中分别设定反冲洗周期为24、48和72h,考察反冲洗周期对成熟稳定运行的滤柱出水铁、锰、氨氮和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反冲洗周期,滤柱对铁、锰和氨氮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水中的总Fe、Mn“和NH?-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18、0.003和0.016mg/L,0.010、0.001和0.014mg/L,0.013、0.001和0.014mg/L,均远低于国家标准,说明反冲洗周期变化对三者的去除效果没有影响。反冲洗周期为24、48和72h时,出水平均浊度分别为0.27、0.38和0.57NTU,反冲洗周期越长,出水浊度越高。滤柱沿程浊度分析发现,浊度主要在0~O.4m去除,出水浊度与滤层厚度无关。反冲洗后5rain出水浊度为3.16NTU,15min降到了1NTU以下,25min降到了0.5NTU,60min大约降到了反冲洗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344.
反冲洗周期是生物除铁除锰滤池的一个重要运行参数,实验中分别设定反冲洗周期为24、48和72 h,考察反冲洗周期对成熟稳定运行的滤柱出水铁、锰、氨氮和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反冲洗周期,滤柱对铁、锰和氨氮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水中的总Fe、Mn2+和NH4+-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18、0.003和0.016 mg/L,0.010、0.001和0.014 mg/L,0.013、0.001和0.014 mg/L,均远低于国家标准,说明反冲洗周期变化对三者的去除效果没有影响。反冲洗周期为24、48和72 h时,出水平均浊度分别为0.27、0.38和0.57 NTU,反冲洗周期越长,出水浊度越高。滤柱沿程浊度分析发现,浊度主要在0~0.4 m去除,出水浊度与滤层厚度无关。反冲洗后5 min出水浊度为3.16 NTU,15 min降到了1 NTU以下,25 min降到了0.5 NTU,60 min大约降到了反冲洗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345.
20世纪以来安徽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呈同步活跃关系。本文对安徽的地震活动周期进行了划分 ,并用综合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安徽未来地震活动趋势研究 ,结果表明 :安徽目前正处在一个相对较弱的地震活动期 ,该活动期约在 2 0 0 6年前后结束 ,估计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为 5级左右 ,可能主要是 4~ 5级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346.
光催化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方法之一,但当前对光解水的反应机理研究较少.本文通过进一步研究反应路径,以期为合成高效率光解水反应光催化剂提供新思路.采用固态合成法制备了GeZnNO可见光催化剂,并对部分催化剂进行RuO2改性.同时,通过XRD、BET、UV-vis-DRS、PL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整个光催化水分解体系中加入可能的中间产物H2O2,分别观察·OH和O2的变化,初步证明H2O2是水分解中间产物,并提出相应水分解反应机理.通过在整个光催化水分解体系中加入Fe3+,观察·OH和O2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前面的推测.最终结果表明,H2O2是光催化水分解反应体系中氧气生成的中间产物,对整个水分解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发现,RuO2助催化剂不仅具有析氢位点的作用,还能够催化H2O2...  相似文献   
347.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方面,创新是驱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该研究基于2006—2019年共277座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EBM-GLM模型计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绿色技术进步和绿色技术效率,运用多时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创新型试点城市政策能够促进绿色发展。进一步从城市网络外部性视角,运用空间双重差分(SDID)模型分析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发展的溢出效应,并探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减排降污、促进绿色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水平,降低污染排放量。(2)进一步地,创新型城市建设能显著促进城市绿色技术进步,而对城市绿色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3)由于城市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会对邻近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产生负向的溢出效应。更进一步地,在城市网络外部性的影响下,这种负向溢出效应主要作用于邻近城市的绿色技术进步上,对邻近城市绿色技术效率的溢出效应不显著。(4)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通过提高科技水平、提升财政支持力度以及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推动创新型城市绿色发展,应重视城市网络外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8.
为研究地面爆炸载荷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动力响应问题,建立了爆炸载荷下的埋地管道数值计算模型,对地面爆炸后埋地管道的应力、变形过程进行了仿真,并研究了炸药量、管道壁厚和管顶覆土厚度对管道应力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面爆炸发生后,管道应力和变形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较短作用时间后开始稳定,随后主要往轴向扩展,高应力区和塑性应变区出现在管道上半部分,管道回弹前高应力区局部出现应力衰减;越靠近迎爆点,管道应力波动越大;炸药量越大、管顶覆土厚度越小,埋地管道截面的应力波动越大;炸药量越大、管道壁厚和管顶覆土厚度越小,埋地管道变形越大。  相似文献   
349.
油气管道HSE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总结国内外风险管理研究与应用成果,结合国内管道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评价工具方法与风险管控流程结合不足的现状,提出风险管控具体步骤,筛选具体评价工具方法,深入探讨建设一套适合于油气管道安全环保风险管控的,将风险评价工具方法、风险敏感因素应用融入风险管控流程的风险防控机制,为实现安全环保风险防控机制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50.
石油烃污染对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石油工业、海上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海上油田泄漏、船舶溢油事故不断发生,陆地含油废水等合油污染物也大量流入海洋,石油烃已成为海洋最主要的污染物。而海洋浮游植物是石油烃污染物进入海洋食物链的起点,研究石油烃污染物对其影响至关重要。本文着重分析石油烃在海水中的存在形式及变化和对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并对石油烃污染的防治对策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旨在为国内对海洋石油烃污染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