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7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634篇
安全科学   960篇
废物处理   118篇
环保管理   531篇
综合类   2508篇
基础理论   486篇
污染及防治   306篇
评价与监测   174篇
社会与环境   140篇
灾害及防治   127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采用包埋法制备出一种复合生物填料,测其各项理化性质,并以NO。模拟废气验证其脱硝性能。填料主要由碳酸钙、牛粪堆肥腐殖质、菌剂载体、水泥、轻质珍珠岩、立体网状纤维及脱硝功能微生物等复合而成,粒径书12mm×20mm,自然堆积密度(471±0.8)kg/m2,持水量(49±1.3)%,比表面积3.91m2/g,平均机械强度(427.3±0.2)N,pH为10.5-0.2。填料能长期在潮湿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粘结强度,并具有营养缓释及pH缓冲能力。包埋脱硝功能微生物复合填料中初期微生物数量5.3×10^5 CFU/g,运行60d后微生物数量达到8.6×10 8 CFU/g,闲置停运30d微生物有所减少,但重启后净化效率基本不变。当进气负荷低于I878mg/(13m3·h),气体停留时间为14.47s时,BF,的去除率高达93.15%。  相似文献   
992.
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方式之一,适应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是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关键内容。在不同层面建立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机制,构建不同部门或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体系是我国实现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途径。本文解析了"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的内涵,即不同适应主体和部门对各种适应技术进行选择、优化、配置,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优势互补的、匹配的有机体系,从而使适应技术体系的整体功能发生质变的一种自主创新过程。集成创新可以使适应气候变化不同主体或部门的资源、技术、能力等实现重新组合并且优化,进而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效果。提出了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集成创新机制,包括: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整合集成机制、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科技创新机制、适应气候变化主体的组织机制、适应气候变化部门的协同合作机制,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机制。整合是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实现集成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是适应技术创新研发的主体力量,组织机制是实现集成创新的体制基础,协同是实现适应技术集成创新的关键保障,资金机制是集成创新的物质基础。最后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体系需要充分发挥集成创新的力量,从不同层面的适应主体的组织机制开始,充分整合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发挥不同适应部门的协同机制,建立完善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创新机制,同时合理利用资金机制,从而建立完善的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993.
随着对城市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各供电公司都在探索更有效的馈线自动化实现模式。通过对宁夏吴忠城市配网中安装的分布式智能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城市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应用的成功案例。应用结果表明:智能配网馈线自动化系统的自愈能力强,维护量小,可极大地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4.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有望实现化石能源使用的CO2近零排放,被认为是进行温室气体深度减排最重要的技术路径之一.开展CCUS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将为中国未来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一种重要的战略性技术选择,受到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CCUS技术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出发,概括了该技术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同题,总结了当前中国CCUS技术政策,介绍了中国CCUS技术研发、试点示范、国际合作等的开展情况,并通过与欧美等发达国家CCUS技术发展与示范活动现状的对比,初步分析了中国CCUS技术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为进一步推动我国CCUS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文章提出应加强国家层面的技术政策指导和宏观协调、引导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建设行业间的CCUS技术合作平台;重视CCUS来来技术应用软环境建设等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5.
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是近几年来从水生态的角度解决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从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起源和发展入手,对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基础,与相关已有研究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探讨,并对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从起源上看,承载力理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足迹理论、流域生态学理论分别是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基础、落脚点和支撑。从发展上看,水生态承载力是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的有机结合和深化。从测度和评价方法上看,第一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力方法、生态足迹法、可持续发展指标法和生态系统健康等生态承载力的测度方法为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评价奠定了基础。目前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今后不论是在理论探讨还是模型应用中均应进一步体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根本目的以及水体质、量辩证统一的规律,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空间和时间五位一体的研究方法,使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更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6.
香港区域发展的策略性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已形成包括行政规定和法例规定的制度框架,其策略性环评的实践范围也逐步从规划、计划向政策、策略扩展.从评价过程、评价方法、公众参与时段安排、决策出发点等方面分析了2个香港区域发展的策略性环评案例.结果表明,为使策略性环评取得预想的成果并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7.
采用赤泥吸附协同Fenton法处理焦化废水,两者协同处理对COD的去除率高于其单独处理之和.考察了赤泥投加量、初始pH值、反应温度、H2O2浓度和Fe2+浓度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0 g/L的赤泥、初始pH=3、80 mmol/L的H2O2、224 mg/L的Fe2+的最佳条件下,经过120 min...  相似文献   
998.
树脂吸附-Fenton 试剂氧化法预处理炼油碱渣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树脂吸附-Fenton 试剂氧化组合工艺对某炼油企业炼油碱渣废水进行预处理.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3 种树脂串联吸附,废水流量0.33 mL/ min,H2O2加入量0.20 mol / L,n(H2O2)1 n(Fe2 +)= 12,Fenton 试剂氧化进水pH 3,Fenton 试剂氧化反应时间120 m...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索全过程、多层次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采用多源流框架,通过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三大源流分别梳理了中国、美国和欧盟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基于以上分析,全面构建"四位一体"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的保障机制,提出涵盖不同体系、不同主体、不同阶段、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保障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刘东京  张禛  吴江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7):1687-1693
针对燃煤电厂汞污染物排放控制的问题,以尿素为前驱体,通过直接热聚合法制得绒毛状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并用于低温条件下吸附脱除单质汞(Hg~0)。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未改性g-C_3N_4具有良好的低温脱汞活性,在120°C时其脱汞效率可达84.7%;CuCl_2改性可以有效提高g-C_3N_4的脱汞性能,其脱汞效率在40~200°C范围内均可达到97%以上;温度对吸附剂脱汞效率的影响较小。XPS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铜离子和共价态氯原子均参与了单质汞的吸附脱除反应,Hg~0被Cu~(2+)离子和共价态Cl原子氧化成了Hg~(2+)离子,再吸附于g-C_3N_4表面而脱除。CO_2、SO_2和水蒸气对吸附剂脱汞效率影响较小,但水蒸气可提高汞吸附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