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240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随着太河水库流域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水库作为全流域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物的受纳地,水域污染日益加重。笔者分析和比较了水库所在地及用水乡镇的社会发展状况,指出水源保护区中水质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矛盾,并提出一系列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水源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2.
以江苏省某废弃染料厂搬迁后的遗留地块为研究对象,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场地有机污染物污染程度进行评估,并结合Surfer软件中克里金插值法研究有机污染物的健康风险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场地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氯仿和苯并(a)芘,污染区域主要为生产车间,最大超标深度为12 m,苯并(a)芘在1.5,3.0 m深土壤中对暴露人群造成的致癌风险高,氯仿在6,12 m深的土壤中致癌风险高;但它们在各层中所造成的危害商均<1。因此,该场地开发利用前需进行土壤修复。  相似文献   
163.
秸秆还田模式对农田土壤碳库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探明南方稻麦两熟制农田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和稻麦产量的影响,论文通过8 a的水稻-小麦轮作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4个秸秆还田模式处理:秸秆不还田(CK)、秸秆稻麦季均还田(RW)、仅麦秸稻季还田(W)、仅稻秸麦季还田(R)。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壤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稳定态有机碳(P<0.05);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处理之间的土壤总有机碳、稳定态有机碳差异均不显著(P>0.05),RW处理的活性有机碳、碳库活度指数、碳库管理指数与R处理无显著差异性(P>0.05),显著大于W处理(P<0.05);RW与R处理的水稻产量均值无显著差异性(P>0.05),显著大于W处理;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与水稻产量均值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小麦产量均值关系不密切(P>0.05);上述结果表明,与稻麦两季还田模式相比,南方稻麦两熟制农田实施仅稻秆麦季还田模式,并不影响作物稳产性与土壤地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4.
稳定化修复是广泛应用的土壤修复技术之一,然而目前对该项技术修复效果的评价方法并不完善。鉴于此,提出分层原位取样的淋溶实验及外源污染的截留柱实验作为评价方法,分别评价稳定化修复过程中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风险和稳定化修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稳定化修复后5cm深度土壤浸出液中As和Pb浓度分别降低了92.6%和98.4%;而稳定剂对于25cm深度土壤中的Pb、As截留效果不同,稳定化修复后的As污染土壤对Cd有较好的截留效果,而稳定化修复后的Pb污染土壤对于Cd的截留能力低于对照组。基于淋溶实验和截留柱实验的评价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5.
大气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环境和全球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了提升空气质量,大气污染防治刻不容缓。把气溶胶探测激光雷达和测风激光雷达集成在车辆上,进行走航和扫描探测可获得立体的大气气溶胶时空变化状态图。以合肥和芜湖等地大气气溶胶探测为例,基于激光雷达走航车的探测数据,获得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时空分布图,搜寻污染物排放源和估算颗粒物的PM2.5输送通量。由此可知,激光雷达走航式探测技术是获得大气污染立体图像便捷的、有效的方法,可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6.
为研究某铬矿山周边地下水中Cr(Ⅵ)离子的形态分布情况,在地球化学软件PHREEQC自带数据库基础之上对其加以改进,建立了关于Cr的反应数据库。将建立的数据库嵌入软件中,以模拟该污染厂址在不同pH值对Cr(Ⅵ)离子形态分布的影响为实例,将其模拟结果与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来验证数据库建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pH值对地下水中Cr(Ⅵ)离子形态分布的影响较大,其结果与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结果基本保持一致,该数据库的建立很好地改善了PHREEQC本身数据库的缺陷。研究结果将有助于PHREEQC模拟Cr(Ⅵ)在地下水中的物理化学反应、迁移转化规律,同时也将为各种形态的Cr(Ⅵ)离子在地下水中健康风险分析评估等提供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7.
由于独特的抗菌特性,纳米银(AgNP)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其生物有效性、动物组织分布及排出尚不清楚。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被的AgNP溶液按照10 mg·kg~(-1)给雌性SD大鼠灌胃,采用ICP-MS检测SD大鼠组织、粪便及尿液中总银浓度。结果表明,AgNP通过小肠吸收后,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快速分布在肝、肾、脾、肺、脑等靶器官。灌胃后1 h,大鼠各组织中总银浓度达到最大值(肝、肾、脾、肺、脑中银浓度分别为(0.29±0.13)mg·kg~(-1)、(0.23±0.04)mg·kg~(-1)、(0.17±0.05)mg·kg~(-1)、(0.11±0.01)mg·kg~(-1)、(0.06±0.02)mg·kg~(-1)),之后银浓度随时间而降低,直至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在灌胃途径下,AgNP对SD大鼠的有效性为8.5%,且73%的AgNP是通过粪便的途径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68.
驯化活性污泥降解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研究利用驯化活性污泥生物降解3种邻苯二甲酸酯,即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二丁酯和二辛酯。结果表明;侧链较短的DMP和DBP能被较快地降解,分别在3d和8d内被降解90%,但DOP的降解速率较慢;3种PAES的生物降妥过程均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描述,且实验测得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能与相应酯类的二级水解常数较好地关联。  相似文献   
169.
为加强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种质资源的保护,了解其种群结构与群落特征,对分布于湖北省竹溪县的黑壳楠群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绘制种群结构图,采用静态生命表和生存分析探明种群的生存现状,利用动态指数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黑壳楠群落的物种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均较低,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乔木层物种单一;种群的径级结构为不规则金字塔型,高度级结构为金字塔型,黑壳楠种群为增长型种群,但幼龄个体较少,中老龄个体较多,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较高;静态生命表结果表明,黑壳楠的存活数量随着龄级的增加逐渐减少,个体期望寿命也逐渐降低;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II型,前期死亡率平稳,但后期死亡率上升;生存分析表明,种群进入衰退期相对较晚,危险率曲线在V和VIII龄级出现陡增;时间序列分析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个体数量增加,幼龄和中龄个体缺乏补充,种群在未来仍会面临衰退。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应采用补植或人工促萌等措施增加幼苗数量,同时减少破坏性干扰,加强对黑壳楠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0.
迷宫式生物载体分离器是研究开发的好氧生物流化复合反应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载体分离器能有效的进行固、液、气的三相分离,保证整个反应器正常运行。载体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受结构因素和运行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载体分离器在整个反应器中的安装位置和载体分离器三层反射锥之间的距离都存在最佳值 ;分离器分离效果随供气量的变化存在临界值。设计的好氧生物流化复合反应器处理污水时,所需的供气量在临界值之下,因此分离器能达到 10 0 %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