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以山东省某经济开发区环评为例,分析开发区内各功能区布局的优劣势条件及其合理性,提出对开发区内各功能区布局的调整建议,探讨开发区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指标体系、调整原则、思路、方法,提出该开发区功能区布局的调整方案,并对提出的调整方案进行综合对比,最终给出较为合理的功能区布局调整方案,促进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2.
氧化亚氮(N_2O)的产生和消耗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土壤是大气N_2O的重要来源,占全球N_2O总产量的60%左右,土壤表面的N_2O排放是N_2O产生和还原过程的结果。近年来发现土壤不仅能够产生和排放N_2O气体,还具有吸收和消耗N_2O的能力。土壤中N_2O通过被动扩散和气体对流在土壤结构中移动,然后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途径被消耗,相比较于其他消耗途径,由微生物介导的生物途径才能真正将N_2O还原转化为无害的N_2,这一过程只有反硝化菌中的nosZ基因编码的氧化亚氮还原酶(N_2OR)才能催化进行。近年来部分研究者揭示了一类新型nosZ基因(非典型nosZⅡ基因),其丰度和类型也影响着N_2O还原潜力。土壤微生物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活动,土壤环境的改变也会影响土壤N_2O还原和消耗的能力。文章以土壤微生物消耗N_2O过程为核心,论述了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碳/氮含量、土壤深度、土壤类型、土壤pH值等关键因子对土壤中N_2O还原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机理,以及对N_2O消耗能力和排放过程的调节机制。从而深入认识N_2O微生物消耗能力及其调控机制,并为控制土壤温室气体N_2O的排放、氮转化过程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
为探究菠菜幼苗的耐Cu机理及赤霉素(GA_3)对Cu胁迫下菠菜幼苗耐Cu机理的调控效应,比较了正常生长、Cu胁迫以及Cu与GA_3复合作用(700 mg·kg~(-1) Cu+0、3、5、10、20、40、60、80 mg·L~(-1) GA_3)3种条件下,菠菜幼苗生长量、氧化应激反应、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Cu2+积累、矿质元素吸收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生长相比(C1),700 mg·kg~(-1) Cu胁迫下(C2处理),幼苗叶部、根部的Cu含量显著增加(P0.05),总鲜重和总干重分别下降了31.9%、40.9%,丙二醛(MDA)、O_2~-和H_2O_2含量增至对照的0.12、1.48、0.69倍,Ca、Mg含量减少,细胞器肿胀,核膜、核仁消失,而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55.4%、17.3%,N、P、K、Fe、Zn含量也有增加趋势,表明该植物具有较强的耐Cu性。与Cu胁迫相比(C2处理),喷施低于5mg·L~(-1)的GA_3时(T1、T2处理),幼苗的叶部Cu含量显著下降(P0.05),根部Cu含量显著增加(P0.05),O_2~-和H_2O_2含量显著减少(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植物生长量也显著增加(P0.05);叶部N、K、Ca、Mg的含量平均增加了3.4%、84.4%、90.7%和130%,Zn含量平均减少了23.8%,根部P、K、Ca、Mg、Zn含量平均增加了46.4%、92.3%、17.8%、98.2%和39.9%,Fe含量平均减少了19.5%;叶部细胞内叶绿体肿胀现象基本消失,基粒片层堆叠紧密,均匀分布在叶绿体内部,液泡面积缩小,线粒体清晰可见。继续增加GA_3浓度时,菠菜幼苗叶部Cu含量降幅减少、根部Cu含量增幅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加剧,可溶性蛋白和矿质元素含量减少,生物量降低,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数量减少,结构模糊不清。综上所述,低于5 mg·L~(-1) GA_3能有效缓解Cu胁迫对菠菜幼苗的毒害作用,超过此浓度会导致Cu胁迫伤害加重。研究结果可为Cu污染地区蔬菜栽培管理和重金属耐性品种筛选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4.
功能评价是保护区改善管理以实现保护区最佳功能的有效手段。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问卷调查方法,建立3层20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对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功能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和贴近度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自然保护和社会发展功能评价为“好”,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功能评价为“一般”,因而整体功能状况评价为“好”。贴近度分析表明,改善保护区功能要从资源与景观的保护、宣传教育设施、宣传教育手段、科研基础条件、科研合作与影响、对外交流、人口素质和保护区经济效益等方面着手。提出了从加强资源与景观的保护、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和改善科学研究、提高保护区周边人口的素质和提高保护区的经济效益等方面改善管理的一系列具体建议,以实现保护区的最佳功能。  相似文献   
35.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状况可以反映区域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探究其空间异质性与主导驱动因子对于农业主产区生态与农业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四湖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多源数据,应用ArcGIS、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四湖流域水源供给、固碳、粮食生产和水质净化等(4)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状况、综合供需比及其冷热点区域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4种服务供给低值区与需求高值区的空间分布格局相似,主要位于流域西部高城市化区域。(2)除固碳服务外,其他三种服务均能满足流域内部需求,流域综合供需比为0.28,整体处于盈余状态。(3)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均呈现空间差异性,仅水质净化服务无明显冷点区域,其他服务冷点区域集中在西部高城市化区域,热点区域分布在水域和耕地密集区域。(4)建设用地与耕地分别为影响四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冷点和热点区域供需平衡的主导因子,适当平衡耕地与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大湖泊湿地面积是流域实现供需平衡的重要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四湖流域和其他类似农业流域的生态系统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36.
设计一种序批式自动增氧型生活污水处理器,采用间歇运行方式,考察其对SS、COD、TN、TP的去除效果以及抗有机冲击负荷能力。结果表明,系统启动后,对SS、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0%、80.9%、87.4%和88.4%以上;在一定范围内,处理器对有机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适合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研究了保水剂对盐地种植椒样薄荷精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施加沃特保水剂有效缓解了200 mmol·L-1NaCl胁迫对椒样薄荷生长的抑制,同时有效提高了精油的产量和含量.这种效果表现出了浓度依赖性,保水剂含量为每株1.5 g和2.0 g的处理效果较好.GC-MS的分析结果表明,200 mmol·L-1NaCl胁迫下,每株0.5 g和1.0 g的保水剂处理不能有效的改善9种精油主要成分的含量使其达到合格范围;而每株1.5 g和2.0 g的保水剂处理能够使9种精油主要成分的含量全部达到合格范围,提升了精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38.
39.
序批式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运行效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人工湿地系统污水处理效率,设计一种序批式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采用间歇运行方式,探讨其在运行条件下,停留时间及排空闲休时间对去污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序批式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较理想的运行工况,为间歇瞬时进水-反应沉淀42h-瞬时出水-待机闲休12h;在此工况下,当进水SS、COD、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为51、68、13.4和1.0mg/L时,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81.2%、85%、89.9%和77.9%。  相似文献   
40.
湖北省农村环境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调查分析了湖北省江汉平原、鄂北岗地等部分地区农村的环境状况,并对农民环境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湖北省农村化肥、农药等过量施用十分突出;除鄂西山区外,地表水污染相当严重,塘堰已基本丧失饮用功能;垃圾污染不显著,但秸秆乱垛、垃圾乱倒、粪肥乱堆、畜禽乱跑等现象相当普遍;乡镇企业污染不突出,但应密切关注;农民已有一定的环境意识和要求,也有一定的环境知识;农民最关心的实事是修水泥路,其次为建水厂;农民不仅有改善环境的愿望,也有为之支付部分费用和劳动力的意愿.最后,提出了保护农村环境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