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6 毫秒
91.
利用东江流域控制站博罗站1954—2009年日平均流量资料,选取集中度、集中期、不均匀系数和极值比4项指标,研究了河川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在不同时段长取值下的变化规律及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江径流年内分配的集中程度及时间,基本上不会受到时段长取值大小变化的影响。集中度多年均值为0.35,集中期多年均值出现在7月上旬。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和变化幅度,随时段长取值缩短而增大,并与时段长的对数线性负相关。不均匀系数多年均值由基于月平均流量分配的0.62上升到基于1 d平均流量分配的0.89,极值比多年均值由基于月平均流量分配的8.63上升到基于1 d平均流量分配的39.55。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在不同时段长取值下的逐年变化规律基本相似,但由于流域水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1973年之后的集中度、不均匀系数和极值比均明显减小,且径流年内分配的集中程度和不均匀性均要小于珠江流域的另外两大水系西江和北江。  相似文献   
92.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作为常见的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由于在生物体内很难被代谢,FQs会通过粪尿排泄等途径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并最终富集到污泥中.并且,由于其在环境中的累积效应,FQs的存在极易增强致病菌的耐药性,限制了污泥的后续资源化利用.为得到适用于污泥中FQs的分析方法,进一步把握FQs在污水及污泥处理过程中的固/液分配及降解规律,研究中选择4种代表性FQs:氧氟沙星(OFL)、诺氟沙星(NOR)、环丙沙星(CIP)和洛美沙星(LOM)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所设计的正交试验,考察了固相萃取材料、萃取体系p H、洗脱剂对FQs的固相萃取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固相样品中FQs的提取方法,最终建立了细胞破碎,碱式提取(三乙胺/甲醇/水以5/25/75混合),固相萃取富集(SPE),磷酸-三乙胺溶液为缓冲盐流动相,甲醇为有机流动相,梯度荧光扫描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HPLCFLD)检测方法.液态样品中4种FQs的加标回收率采用新方法后可达到82%~103%;固态样品中4种FQs的加标回收率也可达到71%~101%.同时,为进一步确认不同运行条件对污泥吸附FQs能力的影响,针对好氧、缺氧和厌氧污泥分别进行了吸附试验研究,发现处于不同活性状态的污泥(厌氧、缺氧和好氧污泥)对FQs的吸附能力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但对FQs的吸附率都达到90%以上.该结论也证实了实际污水处理厂所去除的50%的FQs主要是通过污泥吸附这一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93.
本文通过制备工艺参数的调控,探究芳香化程度、缺陷程度、表面官能团等微结构与污泥基生物炭导电性能之间的构效机制.结果表明:污泥基生物炭芳香化程度越高,其π-π共轭结构越有利于电子的传递,因而导电性能越强.同时,与纯生物质炭规律相反,生物炭的缺陷程度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合XRD对污泥基生物炭成分的分析,该规律可能与污泥中难分解物质在生物炭表面的分布有关.热解温度为900℃,热解时间为30min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电阻率仅为6.834?·cm,已经和纯生物质炭的导电性能极为接近.电化学测试表明低温(≤600℃)下制备的生物炭可能主要通过表面的氧化还原基团或金属完成电子转移,而高温下(>600℃)制备的生物炭则主要依赖其类石墨化结构完成电子的传导.  相似文献   
94.
本文是对电梯检规第2号修改单修改情况的总体概述,介绍了相关修改背景、依据和过程,对电梯检规正文、专有名词、附件A的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以及其他内容的主要修改情况做了梳理和汇总。  相似文献   
95.
本文研究分析了英国、欧盟、北美与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标准中关于电梯改造定义、技术要求方面的主要特点,在分析我国电梯改造方面实情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以供电梯业界同仁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9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载钛活性炭,研究了钛酸丁酯、无水乙醇、去离子水、硝酸和活性炭的用量以及热处理温度对载钛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优化载钛活性炭的制备条件,用载钛活性炭制备光阳极,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光阳极的吸附性能、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氧化性能、阳极电氧化性能和光电组合氧化性能.发现光阳极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苯酚的总去除率,光电组合氧化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且宜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97.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溶解铋的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体中溶解铋的含量,探讨了海水中溶解铋的分布特征、可能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表、底两层水体中溶解铋含量分别为0.007—0.086 nmol.L-1和0.007—0.025 nmol.L-1,平均值分别为0.033 nmol.L-1和0.014 nmol.L-1.在空间分布上,表层水体中的溶解铋具有明显的梯度变化,在长江冲淡水所及区域含量较低.而在杭州湾及其同纬度地区的高值区可能是由于钱塘江等河流的输入及海水的平流作用引起.温度和盐度分布特征可以反映研究区域水团输入特征,研究表明,溶解铋含量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印证了水团输入对溶解铋空间分布的影响,同时也说明河口地区溶解铋在一定盐度范围内的行为是保守的,在河口地区并未发生明显转移.溶解铋除了受沿岸水体输入影响外,吸附-解吸附过程也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溶解氧、温度和pH是控制铋在颗粒物中吸附-解吸过程的主要环境因素,它们通过控制溶解度和吸附作用来影响水体中溶解铋的分布和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98.
为探索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问题,以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桥沥垃圾填埋场矿化垃圾为例,多点采集样品经人工分拣和不同粒径段筛分后,对其物理组成和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化垃圾中腐殖土主要在40mm粒径段以下,占47.3%,塑料、织物及木竹等可燃轻质垃圾主要在大于80mm粒径段,占40.1%;工程筛分粒径可选40mm,筛上物主要为可燃物,筛下物主要为腐殖土;按照有机肥堆肥腐熟标准,筛下物腐殖土基本可达到腐熟,营养物质含量达到《城市生活垃圾农用标准》(GB8172-1987)要求,但部分重金属含量超标;矿化垃圾经筛分后的轻质垃圾,热值约为6000kJ/kg,可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其制备成垃圾衍生燃料(RDF)后,热值可达10000~24000kJ/kg.  相似文献   
99.
为确保安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人为误操作责任事故,分析了银川东换流站联锁防误闭锁软、硬件实现方式,并与综自站微机防误系统实现方式进行了比较,阐述了换流站联锁实现方式的优点及换流站引入微机防误系统的弊端。分析结果表明:换流站联锁防误系统软、硬件实现方式与综自站“五防”闭锁实现方式相比存在实时性好、可靠性高、人为干扰因素少、利于实现顺序控制和集中监控且使用便捷等优点。可考虑在部分综自站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0.
根据2008年春对渤海湾的调查,通过分级萃取的实验方法以及总量和分形态风险评价的手段,重点研究了渤海湾表层沉积物各形态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重金属在渤海湾中央的泥质区富集,自然来源是控制V、Ni、Cu、Pb、Co和Cd分布的主要因素,而Zn和Cr较易受环境变化或人为输入等影响,其中Pb作为大气沉降和陆源输入都存在的重金属,其受控因素与其他重金属有一定差异.形态分析表明,V、Zn和Cr以残渣态为主,Co、Ni和Cu则是可浸取态占优势.其中Co的可浸取态质量分数在A断面先增加后降低,Ni的可浸取态质量分数在海河口附近A3站达最大值(98.86%),Cu和Pb的可浸取态高值区出现在A断面的中央区域,优势形态是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u在湾口的A10站降到最小值(43.83%),在黄河口的D1站达最大值(73.89%).风险评价表明,重金属总量富集因子由大到小:Pb>Cd>Zn>Cr>V>Co>Cu>Ni,其中Pb、Cd和Zn的富集因子均大于1,但渤海湾沉积物总体质量良好,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从形态角度评价,V和Cr基本无污染,Zn局部轻微污染,Co大部分轻度污染,Cu由无污染到中度污染,Ni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Pb则属重度污染,其中Pb在渤海湾口A11站的P%(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达1 329%.综合评价得出,Pb是渤海湾沉积物污染最严重的重金属,Cu和Zn有潜在污染,V、Cr和Co基本清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