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2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71.
一、前 言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监测可为环境质量评价、城市噪声控制以及城市防噪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区域噪声监测时间一般分为白天(06:00—22:00)和夜间(22:00—6:00)两部分,而白天测量一般选在上午 8:00至12:00,下午2:00—6:00;夜间测量一般选在晚上10:00至清晨5:00,在此期间测得的每个网格噪声,即代表该网格白天和夜间噪声水平。对每个监测点通常要求连续读出100个数据(当噪声涨落较大时应取  相似文献   
72.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的孔石莼对氨氮的吸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氨氮(NH4-N)是水体中能被藻类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氮。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下孔石莼(Ulvapertusa)对NH4-N的吸收,藻类体内δ15N、δ13C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初始阶段,孔石莼大量吸收水体中的14NH4-N、12CO2用于自身组织的合成,导致水体中氨氮浓度、δ15N和δ13C急剧下降,约在5~25 h,这一阶段水体中氨氮浓度变化很小,藻体15N缓慢降低,达到平缓期;约在25 h后,氨氮浓度缓慢下降,海水中的底物浓度很低,水体中14NH4-N几乎被吸收殆尽,孔石莼开始大幅吸收15NH4-N,δ15N上升。δ13C在4 h后呈现无规律波动。  相似文献   
73.
为查明桂东地区地热水中氟的分布规律及其富集过程,对桂东地区典型高氟地热水分布区27件地热水样品进行水化学特征及其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分析.结果表明:高氟地热水主要分布在桂东地区东北部区域,F浓度(指质量浓度)最高可达17.1 mg/L;高氟地热水以Ca-HCO3型或Na-HCO3型偏碱性水为主,水温为26.7~83.4℃,平均水温为46.0℃,TDS普遍低于1 g/L,属于低矿化度低温地热水;地热水中高浓度F-主要来源于花岗岩中萤石、铝硅酸盐等含氟矿物的溶解;利用PHREEQC软件模拟计算地热水中萤石(CaF2)和方解石(CaCO3)矿物饱和指数结果表明,地热水中CaCO3全为过饱和状态,而CaF2饱和指数随地热水中F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由不饱和逐渐达到过饱和状态,当水温较高时,含氟矿物溶解释放F-进入水相中,同时溶解进入地热水中的Ca2+与围岩表面吸附的Na+发生了离子交换作用,使地热水中Na+大量富集,并降低水相中Ca2+含量,从而促使CaF2矿物的溶解,增加地热水中F-含量,形成高氟地热水.  相似文献   
74.
微塑料在海洋中分布广泛,鱼类是否会受到影响及受影响的程度暂并不明确.本文通过实验室产生2×105MP·L-1浓度的微塑料水体,研究当虹鳟暴露在含有不同粒径微塑料颗粒(0.2、1、20、40和90μm)的水体中2 h后,微塑料颗粒在鱼鳃的附着及其鳃组织免疫基因表达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微塑料颗粒会附着在虹鳟的鳃上,且在从内到外不同鳃片上均有分布,附着程度与微塑料颗粒的粒径大小有关.暴露2 h后虹鳟鳃组织上的部分免疫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包括IFN-γ上调及IL-1β、S100A1和SAA的下调.本文通过对免疫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表明,水体中的微塑料颗粒会附着在虹鳟的鳃上,且会导致虹鳟出现免疫反应,论文成果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5.
运用急性毒性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对久效磷胁迫下扁藻细胞的生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久效磷对扁藻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72h半抑制剂量为1.46mg/L;(2)久效磷胁迫下,扁藻细胞的3种大分子物质--蛋白质、DNA和RNA的含量降低;(2)久效磷引起扁藻叶绿素a的降解和光合速率的下降,这说明久效磷处理抑制了扁藻的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76.
含盐废水的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4,自引:5,他引:49  
含亍废水包括海水直接利用后排放出的废水和许多工业废水,如化工废水、农药废水。因为含盐量高、废水的生物处理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讨论了含盐废水生化处理的可行性、盐对微生物生化特性的影响和国内外对含盐废水生化处理技术和机理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77.
工作流技术是一种反映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的模型,是为了在先进计算机环境支持下实现过程集成与过程自动化而建立的由工作流管理系统执行的业务模型。文章在分析绿色设计特点和工作流技术的基础上,给出了绿色产品设计的工作流流程管理系统的具体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78.
风浪扰动下的底泥再悬浮是浅水湖泊水体底泥内源性磷向水体释放的关键驱动因子。水体总磷(TP)受底泥内源磷释放过程影响频繁波动。基于风浪扰动强度与底泥悬浮物(SS)浓度定量关系模型,采用太湖原位未扰动柱状底泥开展水体底泥再悬浮过程模拟研究,分别模拟在小风(搅拌强度100~125 r/min)、大风(搅拌强度200~220 r/min)模式下底泥内源释放过程,探究风浪扰动对太湖梅梁湾水域TP浓度波动的贡献。结果表明,风浪扰动显著增加(P<0.01)了水体SS,小风与大风下水体SS均值分别增加了80.9%与360.8%,但随着扰动周期的延长,风浪扰动的效果会削弱。不同风浪扰动强度下水体TP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小风下水体TP为0.08~0.20 mg/L;大风下水体TP为0.09~0.34 mg/L。与对照组相比,小风组水体TP浓度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而大风组水体TP浓度则表现为显著上升的趋势(P<0.01)。此外,大风持续扰动增加了水体TP浓度,但效果不显著(P>0.05)。风浪扰动致使0~3 cm底泥内的TP含量有所提高,底泥表面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是...  相似文献   
79.
吉飞  王成波  李继  李永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7):1584-1591
采用多级流化床-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以高氨氮工业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中试系统的启动方法、稳定运行阶段对污染物的去除效能及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的优势。结果表明:采用控制进水流量和逐步增加进水负荷的运行方法,历时近50 d,可实现中试系统的启动;启动阶段,系统对COD和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74%和97.92%,出水COD和NH_4~+-N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76.35 mg·L~(-1)和13.52 mg·L~(-1);稳定运行阶段,系统在进水流量为2.0 m~3?d~(-1)的工况下,对COD和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66%和99.32%,出水COD和NH_4~+-N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52.24 mg·L~(-1)和1.32 mg·L~(-1),其中,出水的NH_4~+-N可以稳定达到地表水IV类水标准。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相比较,该中试系统可以实现对COD的去除率从85.37%增加到92.66%,对NH_4~+-N的去除率从72.53%增加到99.32%。  相似文献   
80.
于2018年六五环境日期间开展便民服务,监测山泉水或井水。监测项目主要有:酸碱度、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重金属等。参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T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居民送样水监测分析后评价,80%的水样存在某一项或几项指标超标,其中一半水样硝酸盐超标,需予以重视,建议提高安全用水意识,不要作为饮用水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