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电化学方法现场产生H2O2的影响因素及其废水处理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姜成春  张佳发  李继 《生态环境》2006,15(3):503-508
建立了以石墨碳棒为阴极,Pt为阳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Na2SO4为支持电解质溶液的H2O2制备三电极体系。对电流密度、pH值、通氧流量、支持电解质浓度和极间距等主要参数对生成H2O2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轮换试验研究,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pH值对生成H2O2的影响最为显著,支持电解质浓度和通氧流量也具有较大影响,极间距影响不明显,电流密度则存在着最佳值。通过试验获得的最优参数组合为:pH=2.00,电流密度=1.02mA·cm-2,通氧流量=0.4L·min-1,支持电解质浓度=0.1mol·L-1,极间距=6cm。在该参数组合条件下,采用电-Fenton法对活性染料RedMX-5B进行脱色和矿化试验,初始Fe2 投量为0.25mmol·L-1,电解180min,脱色率可达90%以上,但矿化率不高(<25%)。因此,提高矿化率是染料废水处理在未来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王巧茹  史旋  宋伟  张小磊  李继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1):2593-2600
为强化硫自养反硝化过程,通过向连续稳定运行的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器内投加少量碳源以进行强化,乙酸钠投加量分别为5.99、11.98、23.96 mg·L~(-1)。分析投加前后反应器内硝氮、COD、硫酸根和耗碱量的变化;研究了碳源强化下硫自养反硝化运行效能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投加少量碳源可增强自养反硝化过程硝氮的去除效果;在3种碳源投加量条件下,COD的利用率均大于85%,但硫酸盐生成量并未减少;在5.99 mg·L~(-1)碳源投加量下,系统实际耗碱量大于以硫酸根和COD计的理论耗碱量,而在11.98 mg·L~(-1)和23.96 mg·L~(-1)投加量下,实际耗碱量均介于2种理论值之间。在投加少量碳源后,自养反硝化脱氮效果明显提高,异养反硝化趋势随着碳源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排污税作为一种税收手段,可以弥补现阶段实行的排污费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但目前国内对于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环境税制度尚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针对电镀行业重金属污染,建立了一个排污税定量计算模型.与现有排污费制度相比,该模型将政府监管费用单独列出加以计算,并引入了重金属毒性系数Ti和排污税区域系数Q.通过对广东省某电镀企业的案例分析,证明模型具有易于被企业接受、超标罚款力度大、税款去向明确的特点.另外,该模型还可以通过引入行业系数H的方法推广到其他重金属排污行业,行业系数H的确定采用权重值法.  相似文献   
14.
以甘油为SBR反硝化除磷的碳源,研究了甘油作为反硝化除磷碳源的可行性,以及不同初始pH与进水COD/P对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反应器中驯化期与稳定期的菌群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油作为反硝化除磷的碳源具有可行性,除磷效率达到79.2%,平均出水TP为0.98 mg/L。pH为7.6、COD/P=20左右时处理效果较好。以甘油为碳源驯化的除磷污泥中,在"目"级别上的主导菌群以红环菌目(Rhodocyclales)为主,从驯化到稳定,其比例由24.8%增加至42.4%。通过与已知除磷菌序列比对(BLAST),在序列相似度为97%条件下,种泥中除磷菌序列比例为0.71%,随着污泥驯化,除磷菌序列比例由驯化期的1.6%提高至稳定期的8.0%。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潮间带风电场对海洋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建立和验证了江苏辐射沙洲潮间带风电场工程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根据风电场区的地形条件对模型范围及网格划分进行了探讨,分析风电场实施前后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建立的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合理、可信,可用来预测风电场建设对附近海域水动力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首次在陕北靖边无定河上游河畔发现的胡杨林对研究统万城遗址周边乃至毛乌素沙漠南沿风沙活动区的环境变迁、生态治理有重要的生态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预测紫外反应器的消毒效率,提高模拟的准确度,对两种紫外光强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CFD技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线源和柱源两种光强模型进行了光强分布以及消毒效率的模拟,并采用生物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柱源模型相比,线源模型在近灯管处强度高42.3%,在1.2 cm处二者趋于一致;针对同一管式紫外反应器,透光率为95%时,线源模型的模拟结果偏大,柱源结果偏小;透光率为80%时,线源及柱源模型的模拟结果都偏大,流量及模型影响较小,透光率成为主要影响因素。综合比较,柱源模型适用于小型管式紫外灯消毒数值模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基于联邦德国卡尔斯鲁厄核研究中心19次高架(H=160m)大气猕散实验资料,应用相关分析和符合指数d对轴向归一化扩散因子的预测值X_p和观测值X_o进行了统计比较,以检验高斯烟羽模式在高架源、大粗糙度地形条件下的有效性,研究中采用了四类稳定度分类方法和两组扩散参数系,结果表明符合指数d的预测性能好于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噪声污染日趋严重。因此,控制噪声,改善环境条件,保证人民健康,已刻不容缓。噪声控制问题可分为噪声源、传播途径、接收者三部分考虑,在传播途径上,消除噪声是噪声控制技术上最常用的方式。本文提出的真空夹层隔声构件,就是根据声波传播机制在传播途径上来消除噪声的一种新型的隔声构件。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浓度丙烯腈工业废水,采用絮凝、吸附氧化、纳滤以及吸附的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考察了不同工艺过程处理高浓度丙烯腈工业废水的效果和费用。结果表明,废水经过絮凝-纳滤-吸附氧化处理工艺,使废水的COD降低到1 000 mg/L以下,氨氮含量低于25 mg/L,CN-含量降低至5 mg/L以下,满足丙烯腈工业废水处理出水指标要求,且操作费用适中,为实现丙烯腈生产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