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169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41.
本文在简要介绍GIS技术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实例 ,综合性地阐述了GIS技术在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42.
重型机动车实际排放特性与影响因素的实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20  
利用美国Sensors公司生产的SEMTECHD车载排放测试仪在上海随机选择了7辆重型柴油车开展实际道路的排放测试,该实验累积测试道路长度为186km,共取得29090个逐秒的有效工况点数据,其中城市主干道12979个,次干道12368个,快速干道3743个.给出了车辆在不同道路上的工况点分布,分析了速度、加速度对燃油消耗、尾气排放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城市道路上,车流的平均怠速工况比为17%,加速工况比23.6%,等速工况比为31.0%,减速工况比为28.5%.被测车辆的CO、THC、NOx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4.41±2.46)g·km-1、(1.77±1.17)g·km-1和(6.96±1.93)g·km-1,车辆排放状况因车速、加速度等因素而不同.测试结果基本反映了目前上海道路的交通状况和柴油卡车的排放现状,同时也说明过低的车速和频繁加减速是加重机动车污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3.
以循环产业集群实现和谐生态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绍洪  冯静  李莉 《环境保护》2007,(22):55-57
本文提出了和谐生态经济的概念,并从产业集群、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视角提出循环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该模式能实现产业经济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可作为和谐生态经济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44.
李莉  安静宇  卢清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11):1653-1661
为了解长三角地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后区域PM2.5的改善效果,在建立2012年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基础上,依据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行动计划细则,对2013—2017年各省、直辖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量进行测算.利用WRF(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CMAQ(通用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系统,模拟研究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后可能带来的区域PM2.5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涉及到的能源、工业、交通等六大领域减排任务,按照减排力度强、中、弱3种方案测算,预计长三角地区SO2减排总量分别为74.5×104、53.8×104和34.4×104t;NOx减排总量分别为108.7×104、83.9×104和61.1×104t;一次PM2.5减排总量分别为40.3×104、26.1×104和14.6×104t;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减排总量分别为98.2×104、57.0×104和23.5×104t.模拟评估结果表明,在弱、中、强3种减排方案下,长三角地区国控点ρ(PM2.5)年均值预计比基准年(2013年)分别降低(4.4±1.1)、(8.1±2.4)和(12.5±3.9)μg/m3,降幅分别达到8.7%±2.2%、15.9%±4.7%和24.3%±7.7%.长三角地区须在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指导下,控制新增量,并稳步严格推进前体物强力减排,才能实现2017年预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相似文献   
245.
将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anthropi)降解苯胺的过程与硝化反应相结合,在三重环流三相流化床中实现共基质降解,充分降低废水中的苯胺和苯胺降解过程中产生的NH4 -N.以自行研制的聚氨酯填料为载体,研究了流化床内苯胺、DO以及NaHCO3等对该共基质降解过程的影响.挂膜过程中苯胺质量浓度下降和NH4 质量浓度上升,证明了此过程中人苍白杆菌生物膜优先形成,而且NH4 质量浓度先增后降反映了人苍白杆菌生物膜的形成为硝化菌生物膜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通过苯胺对硝化菌的抑制性实验发现,苯胺质量浓度从100 mg/L下降到4 mg/L的过程中,其对硝化菌的抑制作用由强变弱.当苯胺质量浓度小于4 mg/L时,对硝化菌无抑制作用.其中亚硝化细菌比硝化细菌活性恢复更快,表明硝化菌比亚硝化菌对苯胺的毒性抑制更为敏感.流化床高效的传氧能力可以改善硝化细菌摄O2的条件.DO 2~3 mg/L,pH=7.5~8.5及适当的NaHCO3添加量是苯胺与NH4 -N共基质降解的适合条件.此条件下进水COD和苯胺质量浓度分别为540 mg/L及210 mg/L左右时,出水能够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46.
现用德国WTW公司的OxiTop测试系统(BOD,直读瓶)测定水和废水中的生化需氧量,获得较好的精密度、准确度.此方法能够精确计算培养时间并自动记录BOD5值,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247.
离子交换法在环境痕量分析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文中总结了离子交换法在分析化学中用于Cu^2 、Cd^2 、Cr^3 、pb^2 、Ni^2 、Co^2 这6种痕量重金属离子的分离和富集.  相似文献   
248.
基于Aura/OMI卫星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2007—2016年近十年对流层低层O_3浓度(0~3 km)、SO_2柱浓度和硫酸盐气溶胶光学厚度(0~2 km)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上海地区臭氧浓度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最低值在2008年,为31.57μg·m~(-3),最高值在2016年,浓度为40.72μg·m~(-3);O_3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高、春秋次之、冬季低.十年来,硫酸盐气溶胶污染先减少后增加,2007年硫酸盐气溶胶(AOD=0.81)污染最为严重,占近十年硫酸盐气溶胶发生频率的16.41%,2010年污染最轻(AOD=0.68),比2007年下降了16.12%,且硫酸盐气溶胶污染频率为7.68%,但在2013年以后,硫酸盐气溶胶污染又出现增长趋势;污染季节特征与O_3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夏季阳光充足有利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进行,从而使O_3和硫酸盐气溶胶等光化学产物的浓度升高.SO_2浓度在2007—2014年总体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下降趋势明显,最低值(2014年)比最高值(2007年)降低了52.76%,但在2014年后SO_2浓度略有反弹;SO_2污染主要集中在冬季.  相似文献   
249.
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休闲旅游是旅游消费的发展趋势,休闲旅游资源是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载体与基础。以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POI数据为基础,运用最近邻层次聚类分析、Ripley's K函数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整体呈现中心集聚与外围分散的分布模式,康娱类、文化类、专项类以及自然类休闲旅游资源分别表现出以传统商圈、文化中心、绿地公园以及自然景点为依托的布局特征。(2)不同类型休闲旅游资源的特征空间尺度存在差异,康娱类特征空间尺度最大,专项类和文化类特征空间尺度次之,自然类特征空间尺度最小。(3)距市中心距离、游客密度、街道活力、居民密度、资源禀赋、道路密度等是影响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4)在影响因素中,距市中心距离、游客与当地居民密度是主导因素;资源禀赋、街道活力是驱动因素;道路密度、距主干道距离与区域经济是诱发因素;政府行为、重大事件是调节因素,四个维度共同作用,形成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50.
为研究阜新市秋冬交替期间大气PM2.5无机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7年10月、12月对城区4个点位采集样品,利用ICP-MS、AFS-8900、ICP-AES测定18种元素含量,结合气象参数,分析秋、冬两季PM2.5污染特征,运用富集因子法(EF)、主成分分析法(PCA)及聚类分析法解析PM2.5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阜新城区冬季PM2.5质量浓度(56.5μg/m3)是秋季的1.5倍,秋、冬两季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47.5μg/m3;冬季PM2.5与SO2、NO2的同源性表现强于秋季;冬季PM2.5中V、Cr、Mn、Ni、Cu、Zn、Pb、As、Cd、Hg、Mg、Ti 12种典型人为源标识性元素总质量百分比(8.78%)是秋季的1.45倍,表明城区冬季PM2.5显著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富集因子分析显示EF值大于100的元素为Cd、Hg、Zn,冬季EF(Cd)高达532.34,可能与城南3km公里处露天矿坑大量残煤自燃排烟有关;冬季EF(Cr)比秋天增高了7.9倍.源解析结果表明,燃煤与工业烟尘、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及土壤风沙扬尘是阜新PM2.5无机元素的主要来源.秋季表现出明显的来源复合性,第一主因子解释了变量总方差的77.013%,聚类分析第1类包含了Cd、Hg、Mn、Ni、As、V、Cr、Cu、Pb、Zn、Ti和Mg 12种元素;冬季则表现出明显的来源广泛性,表明冬季PM2.5来源相对复杂,应强化冬季PM2.5污染综合防治与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