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82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77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4 毫秒
301.
以天然山竹壳(Man)为原料,采用KMnO4氧化法制备得到改性山竹壳(Mn-Man),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Mn-Man进行了物化性质表征,研究了Mn-Man对水溶液中Cd2+、Cu2+、Zn2+的吸附特征,在此基础上将Mn-Man投入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研究其钝化效果,分析了钝化前后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稳定性.结果...  相似文献   
302.
动态风场及交通流量下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扩散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乐  张云伟  顾兆林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2):2161-2167
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应用标准k-ε模型研究了动态风场及交通流量下三维街道峡谷内的污染物扩散规律,数值模拟利用CFD软件FLUENT,其中动态风场和车流量变化信息通过用户自定义编程实现.结果发现,动态风场下空气在街道内部不断经历膨胀和压缩的过程,街道峡谷内部流场形态时刻都在变化;当风速由大变小时,空气膨胀出街谷,流型呈近似椭圆形分布;当风速由小变大时,空气压缩在街谷内部,流型呈近似圆形分布.风速的不断变化引起街谷内、外大气的压缩和膨胀过程,这种过程能够改善街谷内污染物的扩散情况.背风面行人高度处,动态来流下的平均污染物浓度要比定常来流下低17.7%;迎风面行人高度处,动态来流下的平均污染物浓度要比定常来流下低27.1%.动态环境下污染物浓度的分布和峰值由风场和车流量变化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303.
厌氧生物床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自行设计的流态化厌氧接触生物滤床反应器,考察了沸石、陶粒两种填料以及活性污泥对于C/N为5.6~12.9的低碳源城市生活污水的厌氧处理过程脱氮除磷的效果的影响,并对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沸石、陶粒和污泥反应器平均COD去除率分别为63.62%、44.50%、26.04%,填料反应器氨氮去除率为40%、总磷去除率可达20%~30%,污泥反应器则为20%和小于10%。填料厌氧生物床优于污泥法,沸石填料优于陶粒填料,沸石材料显示了良好的脱氮除磷特性。  相似文献   
304.
为辨别稻作系统不同水体硝态氮来源,选择太湖地区典型稻作区域,应用硝态氮δ15N同位素技术,结合水化学方法(如NO3-, NH4+, TP, Cl-, SO42-),研究水稻施肥之前(4~5月),施肥期(6月),及施肥之后(7~8月)地表水和地下水硝态氮来源.结果表明,地表水和地下水硝态氮含量普遍较高.在施肥期,各水体硝态氮中δ15N均较低,表明该时期农业化肥是水体硝态氮的主要来源.在施氮前期,池塘水δ15N较低,其可能原因是受雨水的影响;而地下水δ15N较高,可能是水体发生了强烈的反硝化.在施肥后期,池塘水δ15N较高可能受养殖废水影响;地下水δ15N较低,可能受农田渗漏水的影响.河水和灌溉水硝态氮δ15N在各时期波动不大,其中河水硝态氮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和动物粪肥,但灌溉水硝态氮主要来源于雨水.本研究提出新的Cl-浓度和NO3-/Cl-物质的量比区间以辨别太湖地区水体硝态氮来源.  相似文献   
305.
矿用降温服的研制与应用对于解决矿山人员的防暑降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矿用降温服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案,并对矿用降温服的热舒适性进行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矿用降温服所采用蓄冷材料的相变温度为-4.6℃,相变潜热为255.1J/g。该矿用降温服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和热舒性。  相似文献   
306.
石家庄一次沙尘气溶胶污染过程及光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沙尘气溶胶远距离输送特征及其规律,对2015年4月15日影响石家庄空气质量的沙尘天气背景、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HYSPLIT-4模式分析了沙尘气溶胶的后向轨迹,并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和太阳光度计CE318监测资料分析了沙尘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和光学特性演变,与大风无沙尘沉降另一过程进行了对比,探讨了沙尘沉降对消光系数的影响,估算了沙尘沉降对地面PM10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来自蒙古国的沙尘气溶胶以西北路径远距离输送沉降是导致石家庄PM10浓度骤升的主要因素;沙尘沉降对消光系数和地面PM10浓度具有重要贡献;气溶胶快速沉降时间与冷锋过境、冷空气下沉相一致;微脉冲激光雷达监测到整个沙尘气溶胶输送沉降过程,沉降之前沙尘气溶胶主要分布在1500~3000m高空,气溶胶消光系数随高度上升而增大,输送飘浮空中到沉降持续时间较长,为沙尘污染预警提供了"强信号"特征;气溶胶光学厚度随沙尘到达明显上升,浑浊度较高,粒径偏大,地面能见度随气溶胶光学厚度呈幂指数递减.  相似文献   
307.
河南省黄泛区农业景观格局动态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87年和2002年TM影像及1997年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主要数据源,采用斑块密度、景观多样性指数、破碎化指数、优势度和分布质心5个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近20 a来河南省黄泛区农业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87-2002年河南省黄泛区农业景观动态变化显著,各景观类型面积、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水浇地、旱地和建设用地景观类型面积增加,是该地区占优势的景观类型,2002年占全区总面积比例为83.51%.该区人类活动强度较大,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化指数增大,优势度减小,说明各景观类型所占面积比例差异正在缩小,区域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仍在增加.农业发展、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城镇化进程加速等是该区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308.
气温和土壤湿度变化对3种典型荒漠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种子发芽对气温和土壤湿度变化的响应是气候变化对荒漠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 为了分析荒漠植物种子发芽对气温和土壤湿度变化的响应趋势,选择典型荒漠植物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a)、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和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在人工气候箱中分析在3种土壤湿度(3%,5%和15%),2种气温(16 ℃/22 ℃ 和21 ℃/27 ℃)和浸种(12 h)与不浸种处理下种子的发芽趋势. 结果显示:沙拐枣和泡泡刺种子的发芽率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加,浸种下随气温的升高其发芽率增幅比不浸种下大;不浸种下气温升高麻黄种子发芽率增幅比不浸种下大,浸种下土壤湿度为3%时气温升高其发芽率增幅比土壤湿度为5%和15%时大(P<0.05). 3种植物种子发芽指数随气温的升高和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加,不浸种下气温升高沙拐枣和泡泡刺种子的发芽指数显著增加,浸种下其发芽指数增幅不大;不浸种下气温升高麻黄种子发芽指数增幅较小,浸种下其发芽指数增幅较大. 3种植物种子均在培养初期发芽速率增加较快. 荒漠植物种子发芽受气温和土壤湿度的共同影响,不同植物种子发芽对这些因素的变化有不同的响应.   相似文献   
309.
潜水丁坝在湖滨带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护和稳固湖滨带,在太湖梅梁湾进行生态恢复研究,并成功地实施了示范工程.沿湖滨带共构筑14道潜水丁坝,每道长23~28 m,坝间距为40~80 m,坝上种植芦苇和菰.构筑的潜水丁坝能经受住太湖常见大风袭击和湖流淘蚀,芦苇和菰等长势良好,湖滨原有芦苇带在一定水深范围内每年向湖延伸2~5 cm,坝上其他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螺蛳等自然繁衍.潜水丁坝所起作用为利用自然力改变岸边流场,使泥沙在湖滨带预定沉积区内沉积,减缓岸边侵蚀和降低沉积物再悬浮,从而为湖滨带水生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生境条件.研究发现,在微风条件下,潜水丁坝群能有效拦截麇集于岸边的蓝绿藻,并在湖滨带进行消化降解.研究提出的构筑潜水丁坝并种植水生植物的方案为湖滨带生态恢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310.
若尔盖高原生态战略地位突出,在维持地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研究不同生态恢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有助于为在高寒草地以及全国其他类似地区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环境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若尔盖草地不同恢复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微平板法对比研究了生态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