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97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240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31.
采集芜湖市交通区和对照绿地共40个表层土壤(0~5cm)样品.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样品中26种多环芳烃(PAHs)及甲基多环芳烃的浓度,应用化学热氧化法(CTO-375,BCCTO)、湿化学氧化法(K2Cr2O7/H2SO4,BCCr)分别测定样品中黑碳(BC)的含量,分析交通区表层土壤PAHs、BC的分布特征、影响区域、相互关系,并利用石油污染指标、多特征比值、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对表层土壤样品中的PAHs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PAHs、BCCr、BCCTO的含量均值分别为3.63μg/g,10.23g/kg,2.93g/kg,浓度范围分别为0.075~28.76μg/g,3.78~27.13g/kg,1.07~10.36g/kg.土壤中PAHs、BC的浓度受距路远近影响,距路越近,浓度越高;且呈现出重要交通节点、路口 > 干路、支路 > 绿地的趋势,干支路无显著差异;车流量不是影响交通区土壤PAHs、BC浓度的决定因素,车辆的运行状态是其主导因素.土壤中PAHs以中高环为主.表层土壤中PAHs与两类BC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照绿地相关性不显著,表明BC对PAHs在土壤中的累积有重要影响,但受其他因素干扰.源解析表明表层土壤样品中PAHs主要来源于交通源.  相似文献   
132.
武冬青  郭琳 《环境科学研究》2018,31(7):1174-1181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包括新加坡在内的许多沿海国家和地区土地需求量增多,每年的填海规模不断增大,传统的砂石填料已无法满足需求.与此同时,城市固体废物也随着城市化发展而大量产生,其中以生活垃圾焚烧后残留的底渣、海洋淤泥以及建筑工程废土数量尤为庞大.针对世界各国(如丹麦、德国、荷兰等)对固体废物的处置和循环利用以及相关环境标准进行比较说明,并以此为基础介绍采用“化学物理复合法(CPCM)”将新加坡淤泥和垃圾焚烧底渣转化为“淤泥-底渣垃圾材料矩阵(MC-IBA Matrix)”来进行填海造地的“新生土”技术.对化学处理后的新加坡海洋淤泥和生活垃圾焚烧底渣混合物,采用室内三维真空预压和逐级堆载两种不同物理方法来进行加固处理,然后对生成的矩阵材料进行工程测试并依照欧盟与美国的标准进行重金属浸出试验.结果表明:生成的材料矩阵其地基允许承载力在4~6个月内可达15 t/m2,高于一般港口要求(8~12 t/m2).与丹麦No.1662法令和LAGA德国道路工程材料质量标准比较,此材料的重金属浸出值符合其工程材料标准;与荷兰土壤质量法令中工业土壤质量标准相比,此材料符合工业用土标准.工程及环境试验结果均表明了“新生土”作为填海材料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从环保角度而言,“新生土”技术中潜在的重金属污染可控,又可缓解日益紧张的填埋场地;从工程角度来看,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较高地基允许承载力,减少了传统高价砂石的使用,降低工程的时间和成本.因此,对土地有限的国家和地区来说,该绿色技术可解决缺少填埋场用地和填海材料的双重难题.   相似文献   
133.
高速铁路桥梁桩基沉降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地预测桥梁桩基工后沉降量是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环节.鉴于京沪高速铁路桥梁桩基沉降曲线在多级荷载作用下呈明显阶梯形基本特征,而常规沉降预测模型不能反映全过程的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引入荷载系数的概念,建立了变形过程指数模型,介绍了模型的求解过程及参数的确定方法.并结合沉降实测资料,运用指数曲线模型和Logistic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过程指数模型能将架梁前期的观测数据纳入分析时间段内,其预测精度高,误差小,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进一步对模型参数的计算值进行粗差分析及归类,给出了不同地基土层、不同荷载作用下参数β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34.
研究以环氧氯丙烷、乙二胺、三乙胺对木薯秸秆化学改性制备的吸附剂对磷酸根的去除效果,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浓度、接触时间等对磷酸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木薯秸秆可以有效吸附磷酸根。改性木薯秸秆的投加量为4 g/L时,对磷酸根的去除率达到95%;吸附效果受溶液初始pH影响较大,去除率随pH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当pH为3.0~8.0范围时,改性木薯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效果较好,去除率均为95%左右;改性木薯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最大吸附量为2.58 mmol/g;改性木薯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为快速吸附,3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地反映该吸附过程,且平衡吸附量Qe的实验值与拟合值非常接近。颗粒内扩散是控制吸附速度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5.
高锰酸钾指数(COD_(Mn)),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量,以氧的mg/1来表示。COD分析受氧化剂的浓度,反应时的酸度、试剂加入顺序以及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的影响。实验证明:在同一氧化剂浓度,同一酸度,同一加入试剂的顺序,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不同,其结果  相似文献   
136.
建立了以HLB固相萃取柱和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体中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的方法,同时对印钞行业废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进行了测定,检出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一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使用标准保留时间定性及实际水样加标定性两种定性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质量控制。结果表明,这两种定性方法所得结论完全一致,证明数据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137.
北京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基于HLB固相萃取柱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GC-ECD)测定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方法,并对方法的回收率、灵敏度进行了评价,同时分析了北京市七类典型污染点源50个采样点位有机氯农药的浓度,检测到的有机氯农药包括γ-六六六、β-六六六、4,4’-滴滴涕、α-六六六、δ-六六六、硫丹Ⅰ、4,4’-滴滴伊、艾氏剂和异狄氏剂,它们的检出率分别为90%、60%、50%、46%、26%、8%、6%、2%和2%。主要有机氯农药污染残留为γ-六六六、β-六六六和4,4’-滴滴涕。检出有机氯农药浓度范围是0.20~76.40ng/L。方法对有机氯农药的回收率达到60.93%~141.50%,方法检测限为0.27~2.90ng/L。  相似文献   
138.
从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到安全生产运行机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企业负责 ,行业管理 ,国家监察 ,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宏观管理体制的确定 ,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该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 ,笔者建议使用“安全生产运行机制”的概念代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概念 ,并提出我国应该建立和完善“国家监督 ,部门负责 ,企业自律 ,职工维权 ,中介服务”的安全生产运行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9.
一、引言 为使港区和港口的建设和营运取得最大效益,尽量减少建港引起的负效应,应对港口进行环境管理。为此日本于1973年制定了港区和港口环境管理法规。 日本港口,根据其在贸易和运输网络中所处地位的重要性可分为两类,即重要港口和地方港口。重要港口在建设前必须作充分的规划工作,地方港口则可视具体情况,自定是否做此工作。本文将简要介绍港口规划工作的程序。  相似文献   
140.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全厂给排水管网的设计思路,同时归纳出了在管网设计和施工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